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萍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黄河
  • 2篇泥沙
  • 2篇黄河泥沙
  • 1篇调沙
  • 1篇调水调沙
  • 1篇演替
  • 1篇入海
  • 1篇三角洲
  • 1篇图像
  • 1篇图像法
  • 1篇图像分析技术
  • 1篇泥沙颗粒
  • 1篇粒形
  • 1篇黄河调水调沙
  • 1篇分析技术
  • 1篇测试技术

机构

  • 4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河海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李金萍
  • 2篇李静
  • 2篇吉俊峰
  • 1篇范骏
  • 1篇李广雪
  • 1篇童林龙
  • 1篇谷硕

传媒

  • 2篇人民黄河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黄河河口尾闾与三角洲演变过程机制解析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解析黄河河口尾闾摆动、大堤决口、三角洲演替过程与机制,认识到黄河河口尾闾每一次改道都再现了由地下河演变到地上河再决口改道的过程,而弯道环流裁弯取直过程中裁穿相对薄弱的悬河河岸,是近代三角洲以宁海为顶点自然决口与摆动的根本原因。1855年以来10条主要流路形成的整个近现代三角洲依次各存在第一代三角洲、第二代三角洲、第三代三角洲的自然叠加关系,1988年至今的现行清水沟流路第三代三角洲已成雏形。黄河尾闾摆动与三角州形成是黄河多沙河口几千年来的天性,要保障黄河河口的健康生命,不仅要为现行黄河河口尾闾留出一块可以摆动的第三代三角洲,规划流路河口也要留出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三角洲。
徐丛亮李金萍李广雪李小娟田慧
黄河调水调沙入海切变锋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在河口及邻近海域布设29个大面站施测垂线流速、温度、盐度、含沙量等,发现各因子垂线剧烈梯度变化后出现一个切变拐点,29个切变点连起来就形成一个曲面——切变锋面。锋面以下全部是底部海水层,锋面以上为上部淡水层;淡水不能向锋面以下渗透,故锋面以下温度、盐度垂线竖直,呈现海水性质;海水可以从锋面处向上入侵,故温度、盐度垂线梯度变化;锋面处含沙量最小,流速流向展现出上下两层径流与海流的切变;锋面位置起于近岸拦门沙坎底,沿主流与两侧逐渐升高与海平面平齐。3 000 m3/s流量时盐度锋面以上表层小于2.2%的低盐入海淡水大都分布在浅表层区域;入海泥沙由近到远、由粗到细快速絮凝落淤,超出2.2%线范围表层含沙量已小于10 mg/L,至距离口门前方7.9 km表层已是著名的黄蓝分界线,入海泥沙中低层最多运移到口门前方13 km、两侧6.35 km处。
徐丛亮李金萍谷硕童林龙范骏
关键词:调水调沙
构建黄河泥沙颗分新技术体系
文章介绍了构建先进完善的泥沙颗分技术体系的基本思路、主要手段和目前状况,对由"激光粒度分析技术(MS2000)""在线粒度分析技术(OPUS)""粒形分析技术(QICPI...
李静李金萍吉俊峰
关键词:泥沙黄河
图像法粒形测试技术在黄河泥沙颗粒分析中的应用
颗粒图像分析技术可以获取动态颗粒清晰的几乎没有重叠的图像资料、得到单个颗粒的几何参数以及精确的群体颗粒粒度分布等有效信息,满足从粒度和粒形等不同角度分析研究泥沙颗粒特性的需求,从而指导对水库河道淤积、泥沙颗粒溯源追寻等方...
吉俊峰李静李金萍
关键词:图像分析技术粒形泥沙颗粒黄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