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瑞

作品数:17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肾综合征
  • 5篇肾综合征出血...
  • 5篇宿主
  • 5篇宿主动物
  • 5篇综合征
  • 5篇综合征出血热
  • 5篇出血热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抗药
  • 2篇抗药性
  • 2篇抗药性监测
  • 2篇发病率
  • 2篇发病率预测
  • 2篇布雷图指数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医务

机构

  • 17篇湖北省疾病预...
  • 5篇荆州市疾病预...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贵州省疾病预...
  • 1篇阿坝州疾病预...
  • 1篇北京市丰台区...
  • 1篇武汉市疾病预...
  • 1篇天津市结核病...
  • 1篇仁寿县疾病预...

作者

  • 17篇杨瑞
  • 7篇吴杨
  • 6篇刘力
  • 6篇姚璇
  • 5篇刘天
  • 4篇童叶青
  • 4篇黄继贵
  • 4篇谭梁飞
  • 4篇熊进峰
  • 4篇陈琦
  • 4篇刘漫
  • 3篇姚梦雷
  • 2篇郝海波
  • 2篇夏世国
  • 1篇敬琼
  • 1篇谢曙光
  • 1篇张国钦
  • 1篇李帆
  • 1篇曾其莉
  • 1篇冯录召

传媒

  • 7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华卫生杀虫...
  • 2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疾病监测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省荆州市2017-201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总结2017-2018年湖北省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监测结果,了解该市HFRS宿主动物种类、密度及带病毒情况。方法 2018年4-5月(春季)、2017和2018年的9-10月(秋季)在荆州市8个县(市、区)各选取1~2个自然村,采用夹夜法在室内及野外捕鼠。鉴定鼠种并取鼠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汉坦病毒核酸并分型。结果 2017-2018年荆州市平均鼠密度为7.02%,平均鼠带病毒率为13.37%。春季室内鼠密度为9.52%,小家鼠为优势鼠种,未发现携带汉坦病毒;野外以未收小麦田鼠密度较高(27.92%),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春季总带病毒率为12.64%,阳性黑线姬鼠均在未收小麦田中捕获,携带Ⅰ型汉坦病毒。秋季室内鼠密度为5.60%,黄胸鼠为优势鼠种,未发现携带汉坦病毒;野外以包菜地(12.33%)、未收稻田(9.21%)、虾田(5.99%)鼠密度较高,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秋季总带病毒率为13.62%,阳性黑线姬鼠在未收稻田、包菜地捕获,携带Ⅰ型汉坦病毒;阳性褐家鼠在未收虾稻田、虾田捕获,携带Ⅱ型汉坦病毒。结论荆州市室内生境鼠密度较高,但未检测到汉坦病毒;野外生境中,春季未收小麦田、秋季包菜地及未收稻田鼠密度、鼠带病毒率较高,阳性鼠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
刘天夏世国夏世国梅芳盛郝海波黄继贵黄继贵姚梦雷刘力杨瑞胡兵吴杨童叶青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黑线姬鼠褐家鼠
2005-2018年湖北省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分析湖北省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状况,为防治钩体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钩端螺旋体病监测方案》开展鼠、家畜、青蛙等宿主动物带菌情况调查及健康人群血清学监测,收集2005—2018年湖北省钩体病病例报告数据。采用SPSS 16.0和Excel 2003软件进行图表和数据的统计处理。结果 2005—2018年累计报告钩体病病例312例,主要集中在恩施州(236例)、宜昌市(38例)、黄冈市(19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3.91%;病例报告时间范围在4—10月,男女性别比为4.2∶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2.95%。累计捕鼠2 711只,鼠密度1.40%,捕获鼠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监测鼠肾标本阳性率为1.82%,检出主要钩体菌群为黄疸出血56601型;监测猪肾标本1 919份,阳性11份;健康人群血清检测以黄疸出血群(阳性率18.5%)、流感伤寒群(阳性率13.48%)和七日热群(阳性率9.76%)为主,三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02,P<0.001)。结论湖北省钩体病发病数呈下降趋势,但健康人群钩体病隐性感染仍然存在,宿主动物,如鼠、猪、蛙中均可分离出钩体菌,洪涝灾害较多时,具备钩体病暴发或流行的条件。
杨瑞程均福程均福刘力吴杨刘漫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宿主动物血清学
三种媒介伊蚊监测方法的差异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分析布雷图指数(BI)法、诱蚊诱卵指数(MOI)法和双层叠帐法开展媒介伊蚊监测结果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评判对蚊媒疾病传播风险评估的影响,为建立科学的媒介伊蚊监测奠定方法基础。本文选取湖北省6个区(市)的城镇居民区和农村居民区,于媒介伊蚊活动季节同步开展BI法、MOI法和双层叠帐法的伊蚊密度监测,比较蚊媒疾病传播风险判断的差异,并分析监测方法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10个月的监测期内,BI平均值为5.94,MOI平均值为4.15,帐诱指数平均值为2.67只/(顶·h),从季节消长来看,三种监测方法的峰值均在7-9月。以风险评估阈值为界,比较城镇居民区和农村居民区监测结果,显示3种监测方法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002,P=0.968;χ^(2)=3.380,P=0.066;χ^(2)=1.186,P=0.276)。相关性分析发现,3种方法两两之间、同一方法不同生境间的监测均有统计学相关关系(P<0.001)。结果表明,湖北省伊蚊活动期在3-12月,其中7-9月为高峰期。3种方法均显示湖北省城市与农村媒介伊蚊传播蚊媒疾病的风险研判趋势一致。3种监测方法的总体监测及不同生境监测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能客观反映伊蚊季节消长规律,协同性好,可根据环境特点和防控需要选择适合的监测方法。
熊进峰谭梁飞杨瑞张薇姚璇
湖北省2015年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了解湖北省主要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虫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2015年1-12月,在湖北省17个市(州)采用夹夜法和粘捕法监测鼠类及蜚蠊,使用诱蚊灯法和笼诱法在3-11月监测蚊虫及蝇类;采用SPSS 16.0和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湖北省2015年鼠平均密度为1.05%,以农村自然村鼠密度最高;蚊平均密度为1.95只/(灯·h),以牲畜棚最高;蝇类平均密度为2.13只/笼,以农贸市场最高;蜚蠊平均密度为0.22只/张,以餐饮店外环境和农贸市场相对较高。病媒生物优势种分别是褐家鼠、三带喙库蚊、家蝇及德国小蠊。不同生境的鼠、蚊、蝇、蜚蠊种群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本掌握了湖北省主要病媒生物情况,建议各地按照全省病媒生物的实际情况采取防控措施。
杨瑞谭梁飞熊进峰姚璇
关键词:病媒生物
湖北省2009-2020年恙虫病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2009-2020年湖北省恙虫病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9-2020年湖北省恙虫病病例报告资料,采用Excel 2010、SPSS 19.0和ArcGIS 10.3等软件及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湖北省恙虫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及疾病的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和人群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湖北省2009-2020年共累计报告恙虫病病例364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220例、确诊病例18例、疑似病例126例),死亡1例;2009-2015年湖北省恙虫病年均发病率为0.01/10万,自2016年开始发病率不断升高,2020年发病率达0.17/10万,是2009年发病率(0.004/10万)的42.50倍;12年间全省累计有15个市(州)61个县(区、市)有病例报告,疫情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堰市和黄冈市,占85.7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10月;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40~69岁,占报告病例数的70.88%,男女性别比例为1∶1.78;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报告病例数的69.50%。从发病至诊断的时间中位数为5 d,临床诊断病例最多,占60.44%,报告病例主要来自县级综合性医院。结论湖北省恙虫病流行自2016年开始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地区扩散速度较快;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农民为高发人群。建议在疫情高发地区加强对鼠、螨密度的监测,提升基层恙虫病实验室诊断能力,对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减少感染机会,控制恙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杨瑞谢艳琼刘力姚璇
关键词:恙虫病
7种时间序列模型对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预测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比较7种常用时间序列模型对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率拟合及预测的效果,为优化HFRS预警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2004年1月-2017年6月全国HFRS发病率作为训练数据,建立乘积季节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指数平滑模型(ETS)、时间序列线性模型(TSLM)、自回归神经网络模型(NNAR)、指数平滑空间状态模型(TBATS)、时间序列3次样条平滑模型(TSSPLINE)和时间序列广义回归模型(TSGRNN),并预测2017年7-12月全国HFRS发病率。以2017年7-12月全国HFRS发病率作为测试数据,比较拟合值与训练数据、预测值与测试数据评价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评价指标包括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PE)和均数标准差(RMSE)。结果SARIMA(0,1,4)(2,1,1)_([12])为SARIMA最优模型,NNAR(16,1,8)_([12])为NNAR最优模型。SARIMA、ETS、TSLM、NNAR、TBATS、TSSPLINE和TSGRNN模型拟合的MAPE、RMSE分别为11.46%、0.01,10.25%、0.01,33.91%、0.03,1.84%、0.00,8.92%、0.01,10.82%、0.01和22.29%、0.02。SARIMA、ETS、TSLM、NNAR、TBATS、TSSPLINE和TSGRNN模型预测的MAPE、RMSE分别为20.51%、0.03,17.22%、0.02,55.27%、0.03,36.27%、0.05,18.03%、0.02,118.82%、0.05和38.71%、0.04。结论TBATS为最优预测预警模型,适于优化HFRS预警模型。
刘天姚梦雷侯清波黄继贵吴杨杨瑞陈红缨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α-Sutte、SARIMA及其组合模型在甲肝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2年
目的 比较α-sutte、SARIMA及其组合模型(SutteSARIMA)在甲肝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效果,为优化甲肝预测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4—2017年全国甲肝逐月发病率数据。以2004年1月—2017年6月数据作为训练集,2017年7—12月数据作为测试集。利用训练数据分别训练α-sutte、SARIMA及SutteSARIMA模型。利用训练模型预测2017年7—12月发病率,并与测试集比较。采用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 RMSE)和平均误差率(Mean ErrorRate, MER)评价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结果 α-sutte、SutteSARIMA模型残差均在0附近波动。α-sutte、SARIMA及SutteSARIMA模型拟合的MAPE、MAE、RMSE、MER依次为7.68%、0.02、0.03、6.34%,12.10%、0.03、0.05、12.18%,7.72%、0.02、0.03、7.27%;预测的MAPE、MAE、RMSE、MER依次为17.13%、 0.02、0.02、16.17%,15.32%、0.02、0.02、15.54%,5.88%、0.01、0.01、5.80%。SARIMA(1,1,3)(2,1,1)12为最优SARIMA模型。结论 SutteSARIMA为最优模型,适于全国甲肝发病率的预测,值得推广至其他疾病的预测。
刘天童叶青童叶青吴杨黄继贵
关键词:甲肝
湖北省2008-2021年斑疹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2008-2021年湖北省斑疹伤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斑疹伤寒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Excel 2013、SPSS 20.0和Joinpoint 4.9.0软件对湖北省2008-2021年网络直报的斑疹伤寒病例发病率、人群分布、时间及地区分布、发病就诊情况、病例种类等进行分析,χ^(2)检验用于比较发病率的差异。结果湖北省2008-2021年共报告斑疹伤寒病例623例,包括临床诊断病例438例(占70.30%)、确诊病例13例、疑似病例17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2008-2015年全省斑疹伤寒年均发病率为0.005/10万,自2016年开始发病率不断升高,到2021年发病率达0.388/10万,是2008年的215.56倍,整体发病呈散发态势;14年间全省累计有12个市(州)28个县(市、区)有病例报告,疫情有一定的地域集中性,发病率排前3位的县(区)分别是英山(93.038/10万)、宣恩(19.765/10万)和建始县(12.054/10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11月,呈双峰分布。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40~<70岁年龄组(占76.73%),男女性别比为1∶2.2;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7.16%)。从发病至诊断所需时间的中位数为4 d;病例主要来自县级综合性医院。结论湖北省斑疹伤寒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农民为高发人群,建议在夏秋季节对高发地区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减少感染机会,预防和控制斑疹伤寒的发生和流行。
谢艳琼杨瑞
关键词:斑疹伤寒
北京市丰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现状、推荐意愿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现状、推荐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该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北京市丰台区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和公卫科负责人分别进行调查和访谈。了解流感及流感疫苗的认知情况、2018—2019年度流感疫苗接种现状和推荐意愿、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的相关政策等内容,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流感疫苗接种现状和推荐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359份,应答率平均为58.48%(1359/2324),2018—2019年流感疫苗调整权重后接种率为32.81%,推荐率为79.76%(1084/1359)。公共卫生等科室、知晓疫苗效果、知晓疫苗接种时间、知晓医务人员是我国推荐优先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单位免费提供等因素促进流感疫苗接种。年龄较大、医师和护士等岗位、既往接种流感疫苗、流感及流感疫苗知识得分高等因素促进流感疫苗推荐意愿。78.26%(18/23)受访者认为流感疫苗接种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流感疫苗未免费。91.30%(22/23)受访者建议加强流感和流感疫苗知识宣传以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结论丰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推荐率较高,为医务人员免费提供疫苗并针对性开展宣传教育是提高该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的关键。
刘天杨瑞陶忠发杨瑞张国钦赵婧马会来张国钦王中战赵婧冯录召
关键词:流感疫苗医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影响因素
武汉市2014年致倦库蚊种群密度及抗药性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调查武汉市致倦库蚊种群密度变化和对几种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蚊类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致倦库蚊密度监测采用国家标准GB/T 23797-2009中的诱蚊灯法,监测时间为2014年3-11月;抗药性监测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分别测定溴氰菊酯、敌敌畏、滴滴涕(DDT)、残杀威和双硫磷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致倦库蚊全年密度呈单峰曲线,高峰期在5-6月,平均密度分别为3.60和3.69只/(灯·h),其中牲畜棚蚊密度显著高于居民区、医院、公园等其他环境。抗药性监测数据显示,武汉市致倦库蚊对溴氰菊酯、敌敌畏、DDT、残杀威和双硫磷的LC50分别为0.071 7、0.469 9、0.766 0、0.941 0和0.000 78 mg/L,抗性倍数分别为358.50、151.14、42.56、9.72和1.30倍。结论 5-6月是武汉市致倦库蚊成蚊密度高峰期,也是防制的关键时期;针对致倦库蚊对化学杀虫剂普遍产生的抗药性问题,应提倡蚊虫的综合防制,以延缓蚊虫的抗药性发展。
熊进峰田俊华姚璇谭梁飞杨瑞彭清华
关键词:致倦库蚊抗药性防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