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永军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储量
  • 1篇有机碳密度
  • 1篇生态特征
  • 1篇碳储量
  • 1篇碳密度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土壤有机碳储...
  • 1篇土壤有机碳密...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种间
  • 1篇种间联结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 1篇储量

机构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2篇史欣
  • 2篇陈步峰
  • 2篇潘永军
  • 1篇邹志谨
  • 1篇肖以华
  • 1篇徐猛
  • 1篇林娜
  • 1篇翟石磊

传媒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广州市典型森林植被的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分别遴选广州城市尺度上帽峰山、白云山、天河公园样点的常绿阔叶林各0.48、0.48、0.24 hm^2,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对比研究了3种植被类型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主要种群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3种植被类型的物种数、林分密度、郁闭度均表现为常绿阔叶天然次生林(EBSF):>常绿阔叶人工-天然混交林(EBANF):>常绿阔叶人工林(EBP);乔木层、灌木层及所有木本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Gleason丰富度指数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且EBSF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EBANF和EBP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则表现出多变的特征;EBSF、EBANF、EBP的径级结构分别表现为标准、微双峰、多峰的倒"J"型;EBSF与EBANF的20个优势木本植物间整体呈现不显著的正关联,20个优势种构成的190个种对的关联性在χ~2检验、PC值及AC值上均表现出与总体一致的不显著正关联,且EBSF物种间的正关联性更强。结果反映了广州市局部地区常绿阔叶天然次生林、人工-天然混交林、人工林在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主要种群间的关联性上的差异,以典型代表整体,旨在为广州近自然林及美丽城镇森林景观的建设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翟石磊陈步峰林娜史欣潘永军邹志谨
关键词: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种间联结
广州市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生态特征被引量:13
2010年
采用森林土壤定位研究方法,对广州市9个典型森林类型(16个森林群落)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密度及储量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土壤总碳含量为10.9g·kg-1、土壤有机碳含量为7.7g·kg-1,显著地大于次生林、荔子林、竹林、桉树与相思纯林等;常绿阔叶林群落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储量、密度分别达到112.3t·hm-2、14.8kg·m-2,较常绿阔叶林次生林分别高出18.5t·hm-2、3.4kg·m-2,较竹林、荔子林群落土壤有机碳储量高出22.4~27.8t·hm-2、土壤有机碳密度高出1.9~3.1kg·m-2,较桉树、相思纯林土壤有机碳储量高49.1~50.9t·hm-2、土壤有机碳密度高5.0~5.3kg·m-2;而桉纯林及针阔幼林群落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均小于对照的荒草裸地,这一结果凸显出地带性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土壤具有较高碳储存功能。土壤表层碱解N化学含量与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密度间适宜房屋堆积回归模型的关系,与1m柱体单元土壤有机碳储量间呈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陈步峰潘永军史欣肖以华徐猛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储量生态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