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飞飞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养分
  • 2篇施肥
  • 2篇棕壤
  • 2篇固定态铵
  • 2篇长期施肥
  • 2篇潮棕壤
  • 1篇典型土壤
  • 1篇养分管理
  • 1篇养分循环
  • 1篇有机氮
  • 1篇有机氮组分
  • 1篇有效性
  • 1篇施肥制度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养分
  • 1篇土壤养分管理
  • 1篇固定态铵含量
  • 1篇不同施肥
  • 1篇不同施肥制度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作者

  • 3篇周桦
  • 3篇宇万太
  • 3篇马强
  • 3篇潘飞飞
  • 2篇徐永刚
  • 2篇姜春明
  • 1篇任金凤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依托长期定位试验(包括6个施肥处理:CK,不施肥;M,施循环猪圈肥;NP,施N、P化肥;NPK,施N、P、K化肥;NPK+M,N、P、K化肥+循环猪圈肥;PK,施P、K化肥),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对下辽河平原地区潮棕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影响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种植时间推移,不同施肥模式下固定态铵含量均呈先降低而后逐渐稳定的趋势。与试验初期固定态铵含量相比,试验进行22年后,不同施肥处理固定态铵有18.0%~38.7%的释放。施用氮肥会导致土壤固定态铵含量降低;钾肥则能阻碍固定态铵释放,延缓其降低过程;单纯施用循环猪圈肥对固定态铵含量无显著影响;而施用N、P、K化肥基础上配施循环猪圈肥不仅可提高作物产量,且可使土壤固定态铵库保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构建土壤氮素养分库,应为本地区旱田农业生产中的最佳施肥模式。
范绍博马强姜春明潘飞飞周桦徐永刚宇万太
关键词:潮棕壤长期施肥养分循环固定态铵
长期施肥对潮棕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被引量:21
2017年
依托长期定位试验(从1990年开始)的4个施肥处理(CK,不施肥;M,循环猪圈肥;NPK,单施化肥;NPK+M,化肥配施循环猪圈肥),探讨了长期施肥对潮棕壤有机氮各组分的影响并揭示了其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试验开始至2015年,不同施肥模式下各有机氮组分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酸解有机氮基本上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M和NPK+M处理氨基酸态氮也逐年上升,而CK和NPK处理氨基酸态氮持续下降,这可能与微生物对土壤中氨基酸的利用有关.在整个试验过程中(1990—2015年的平均值),NPK处理酸解铵态氮大幅度增加,比CK增加31.1%;在施加有机肥的2个处理中(M和NPK+M)有机氮各组分均有所提高.与M相比,NPK+M处理各有机氮组分增加的幅度更加明显,这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氮,进而增强土壤供氮能力,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任金凤周桦马强徐永刚姜春明潘飞飞宇万太
关键词:潮棕壤长期施肥
三种典型土壤固定态铵及其释放研究初探被引量:3
2018年
通过探究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潮棕壤、红壤)的固铵潜力,及其达到最大固铵量后的释放状况,比较了三种土壤固定态铵库在土壤养分管理中的重要性。结果表明:随着氮加入量(NH4Cl)的增大,黑土和潮棕壤的固定态铵含量随之提升,当NH4Cl加入量(以N量计)达到3000mg kg^(-1)时,黑土和潮棕壤达到最大固铵量,此时两种土壤分别新固定铵140.2和162.0 mg kg^(-1);然而,红壤的固定态铵含量不随加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连续振荡淋洗实验中,黑土新固定铵的释放率为14.8%,潮棕壤新固定铵的释放率为29.9%,红壤的固定态铵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综上,不同土壤对加入铵的固定能力不同,潮棕壤固铵能力高于黑土,且更易释放出来供植物吸收利用,该过程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而红壤几乎不固定加入的铵,且原固定态铵也较难释放出来,故在此类土壤上氮素的保存与供给应更依赖于生物过程。三种土壤固定态铵库在氮素养分管理中的重要性为:潮棕壤>黑土>红壤。
刘淑芳马强徐永刚宇万太潘飞飞周桦周桦
关键词:固定态铵有效性土壤养分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