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
- 作品数:58 被引量:30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被引量:36
- 2009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主要生命统计指标水平,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其他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分析监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死亡水平。结果死因监测点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6.02岁,男性平均期望寿命73.42岁,女性平均期望寿命为79.16岁。粗死亡率为569.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2.2/10万,男性死亡率为672.2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63.11/10万,城市死亡率是519.14/10万,农村死亡率是610.94/10万。死因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从死亡的单病种看,居于前5位的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肺癌和肝癌。结论当前危害四川省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病。城乡之间、男女之间的首位死因各不相同,应根据不同性别和地域人群的特点,开展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防治结合,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 刘玲玲季奎高亚礼陈晓芳何君王卓
- 关键词:死因监测死亡率死因顺位
- 全国第三次死因流调四川省儿童死亡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第三次全国死因流调四川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方法利用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对四川省10个调查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根本死因进行分析。结果10个调查点5岁以下儿童、婴儿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2.10‰、7.07‰和4.31‰。各点之间5岁以下儿童、婴儿、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54.34,364.84,245.18;P<0.01)。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8.41%,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0.98%。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1位死因,起源于围生期的其他情况是婴儿、新生儿死亡的第1位死因。结论新生儿死亡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年龄段,肺炎、起源于围生期的其他情况是5岁以下儿童和新生儿死亡的主要根本死因。
- 何君高亚礼陈晓芳王卓张宁梅季奎
- 关键词:死亡率根本死因
- 基于多水平模型的四川省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及聚集情况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四川省不同地域居民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主要危险因素的分布及高危类型聚集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四川省10个县(区),于2015―2019年开展CVD高危人群筛查,共29300名35~75岁常住居民纳入本次研究。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四川省不同地域CVD高危类型聚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调查人群中共检出CVD高危人群29300例,标化检出率为17.64%,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文化程度为高中教育及以上、家庭年收入≥5万元标化检出率较高,高危人群检出率川西地区最高,川南地区最低;标化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高危人群平均年龄(58.45±12.47)岁,分地域的基本特征、自报疾病史、危险因素情况及健康测量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均有P<0.001)。不同地域对高危类型聚集风险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男性≥2种高危类型聚集程度高于女性(P<0.001),CVD高危类型聚集个数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城市(OR=0.770,95%CI:0.717~0.828,P<0.001)为2种高危类型聚集程度的保护因素;高中程度及以下(OR=1.125,95%CI:1.011~1.252,P=0.030)、家庭年收入<5万元(OR=1.121,95%CI:1.008~1.247,P=0.036)为2种高危类型聚集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四川省不同地域对高危类型聚集风险的影响可忽略不计,CVD高危类型聚集风险的防控应重点应关注和干预男性、高龄、文化程度高中以下、农村居民和家庭年收入<5万元人群,并针对不同地域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取得更好的防控效果。
- 查雨欣邓颖左明良王卓张岩许巍崔建兰何予晋何君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聚集性多水平模型
- 基于现场证据的四川省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动态调整
- 2022年
- 2019年底,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后,基于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时出台和更新防控方案指导各地开展疫情防控。从现场调查到证据整合,再到形成国家方案,势必耗费较长时间。四川省基于现场证据,不等国家方案更新,及时调整具体措施,提前实施了密切接触者判定时间前推到感染者发病或检出阳性前3 d、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例同等管理、粪便标本核酸检测结果纳入出院和解除隔离标准、分区分类管控、圈层管控等措施,起到较好防控效果。提示各地方在应对新发传染病时,应谨慎研究,大胆探索“基于国家方案原则、依据现场确切证据、及时调整具体措施”的模式。
- 唐雪峰冯燎王卓程秀伟刘润友李帆陈剑宇潘明袁珩肖崇堃蒲晨廖如珺钟波毛素玲
-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
- 2022年四川汉族地区农村12岁儿童恒牙患龋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调查四川农村12岁儿童恒牙患龋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开展儿童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四川省随机抽取9个地级市,再从每个市抽取1个县,每个县中抽取3~4所乡镇小学,对12岁农村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并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12岁儿童恒牙患龋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307名四川农村儿童,患龋率为32.90%,龋均为0.73,龋补充填比为2.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517,95%CI:1.266~1.817)、是否每天刷牙(OR=0.663,95%CI:0.496~0.886)、蛋白质摄入(OR=0.729,95%CI:0.606~0.878)、零食(OR=1.383,95%CI:1.116~1.714)、口腔健康状况自我评价(OR一般=1.261,95%CI:1.037~1.534,OR较差=2.486,95%CI:1.762~3.508)、乳牙患龋(OR=1.350,95%CI:1.047~1.740)和牙齿发育状况(OR=2.486,95%CI:1.762~3.508)是影响儿童恒牙龋病的主要因素。结论四川农村儿童患龋率处于“低”水平,但该地儿童口腔卫生行为及口腔保健知识水平有待改善与提高,多部门之间应该加强口腔检查及口腔教育工作,以达到降低儿童患龋率的目的。
- 卢雨航谭馨孙桃兰严鑫淼李淼晶王卓
- 关键词:农村患龋率影响因素
- 四川省第三次全国死因流调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四川省十个调查点全人群进行死因调查,使用国家统一软件分析调查数据。结果调查人群死亡第一位是循环系统疾病,粗死亡率175、62/10万^-1,标化死亡率为118.04/10万^-1。结论制订心血管疾病防治方案,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 张宁梅何君王卓季奎
- 关键词:死囚
- 2016年四川省常住居民心血管病初筛高危情况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初步确定2016年四川省人群心血管病高危率,了解不同类型心血管病高危检出及高危类型聚集情况,为心血管病的早诊早治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四川省6个县区常住居民共73 388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结果 2016年四川省常住居民心血管病初筛高危率为21. 25%,男女性分别为23. 30%和20. 04%,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血管病高危率呈上升的趋势。心血管病史型、血压高型、血脂异常型和患病风险≥20%型的高危率分别为2. 36%、14. 87%、5. 07%和5. 18%,男性分别为2. 76%、16. 06%、5. 32%和7. 65%,女性分别为2. 13%、14. 17%、4. 92%和3. 71%,男性高于女性(P <0. 05),且各种类型的心血管病高危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高危类型聚集情况为1,2和≥3的构成比依次为15. 56%,5. 15%和0. 54%。结论 2016年四川省心血管病高危初筛人群中,总的高危率及不同类型的高危率男性均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P<0. 05),血压高型为心血管病高危的主要类型。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中,不同心血管病高危类型聚集情况为以单独1种为主,其次为2种,3种和4种较少。
- 常晓宇何君邓颖王卓何予晋袁建国
- 关键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 四川省不同职业人群的死因调查分析
- 2009年
- [目的]根据四川省十个调查点的死亡资料,分析不同职业人群的死亡情况,了解不同职业人群的死亡特征。[方法]收集四川省10个调查点2004年~2005年间死者的一般情况和死因情况,计算比较不同职业人群的主要死因。[结果]从死因情况上看,不同职业的人群的死因情况不同。[结论]根据不同职业人群不同死因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王卓高亚礼何君邓颖张宁梅陈晓芳
- 关键词:死因标化死亡率
- 1989-2001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恶性肿瘤死亡变化趋势被引量:15
- 2007年
- 目的掌握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恶性肿瘤死亡变化趋势。方法应用1989-2001年四川省死因监测资料,对恶性肿瘤死亡及其构成比进行趋势变化分析。结果1989-2001年期间,四川省死因监测地区恶性肿瘤死亡一直位居总死因的第3位,各年度构成比占总死因构成的比例在15%~25%之间,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总标化死亡率由1989年的123.4/10万上升到2001年的156.8/10万,平均增长速度1.38%,其中男性(1.68%)高于女性(0.6%),农村(2.02%)高于城市(0.5%);男性和女性、城市和农村的粗死亡率、标化率均呈上升趋势(趋势卡方检验,P<0.01);居前4位的癌种为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其粗死亡率在13/10万~30/10万之间,并呈上升趋势;膀胱癌、肺癌、肝癌平均增长速度均接近在4%以上;白血病、鼻咽癌和子宫颈癌呈下降趋势。结论四川省监测地区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男性群体和农村地区中更为显著,危害健康的主要癌种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主要为食管癌、胃癌、肝癌和肺癌等。
- 高亚礼吴先萍杨文邓颖何君张宁梅季奎王卓
-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
- 四川省第3次全国死因流调结果分析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死亡特征。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指导手册》实施方案,使用统一的软件对居民病伤死亡人数、死亡率、构成比和死因顺位等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5年的平均粗死亡率为5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2/10万,其中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消化系统疾病排在前5位。结论居民死因构成中传染病死亡比例明显缩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绝大多数,慢病已构成人群健康与寿命的主要威胁。
- 高亚礼王卓何君张宁梅季奎邓颖
- 关键词:死亡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