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昕琦

作品数:17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高粱
  • 3篇性状
  • 3篇育种
  • 3篇丝黑穗病
  • 3篇农艺
  • 3篇农艺性
  • 3篇农艺性状
  • 3篇黑穗病
  • 2篇多效唑
  • 2篇选育
  • 2篇幼苗
  • 2篇幼苗鉴定
  • 2篇杂交
  • 2篇杂交群体
  • 2篇杂交种
  • 2篇杂交种选育
  • 2篇喷施
  • 2篇喷施多效唑
  • 2篇种子
  • 2篇谷子

机构

  • 17篇山西省农业科...
  • 7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17篇范昕琦
  • 16篇柳青山
  • 12篇张一中
  • 10篇张晓娟
  • 7篇梁笃
  • 7篇周福平
  • 6篇杨慧勇
  • 6篇王海燕
  • 5篇郭琦
  • 4篇赵建武
  • 4篇赵文博
  • 3篇张桂香
  • 3篇史红梅
  • 3篇李志华
  • 3篇张海燕
  • 3篇闫凤霞
  • 3篇杨彬
  • 2篇白文斌
  • 2篇段永红
  • 2篇郭平毅

传媒

  • 2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作物杂志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粱种质资源抗蚜性评价被引量:5
2020年
利用苗期室内鉴定和成株期田间自然感蚜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292份高粱育种材料进行麦二叉蚜和高粱蚜的抗性鉴定,旨在为高粱抗蚜品种的聚合育种及品种抗蚜性改良提供精准抗源。抗性鉴定结果显示,PB14648-6、PI550607、Tx2737的抗性比较稳定,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对麦二叉蚜表现出一定的抗性;3765白B、L27(粉)、R1027、冀蚜2号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抗高粱蚜;仅在成株期鉴定中筛选到河北糯R、青稞洋、Tx2737同时对高粱蚜和麦二叉蚜有较好抗性,也仅达到抗(R)级水平。从统计结果来看,苗期接种麦二叉蚜14 d抗性呈极显著差异;而接种高粱蚜7 d抗性呈显著差异,接蚜后10 d、14 d抗性呈极显著差异。接蚜14 d后,高感材料出现死亡、干枯现象,抗感性易于鉴别,因此,接蚜后14 d是进行苗期抗、感性分析的最佳调查时期;在高粱成株期抗蚜鉴定中,全生育期平均蚜量与盛发期平均蚜量有较高正相关关系(麦二叉蚜相关系数为0.844,高粱蚜为0.954),盛发期蚜量能够较好的代表供试材料的田间抗性,可以用于高粱抗蚜鉴定复筛试验。
杨慧勇柳青山张一中张福耀张晓娟李志华范昕琦聂萌恩赵建武
关键词:高粱麦二叉蚜高粱蚜抗蚜性
一种可换箱底的农业机械种肥箱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换箱底的农业机械种肥箱,该种肥箱可以更换箱底,能够有效解决频繁更换种肥箱比较麻烦的问题。其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的底部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有条形凸台,所述的条形凸台的内侧...
闫凤霞张一中常建忠梁笃张晓娟郭琦柳青山范昕琦赵文博
文献传递
一种高粱种子套袋的自交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粱种子套袋的自交设备,包括固定座、防护罩、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固定座内部设有卡槽,所述固定座下部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底部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内部设有连接绳,所述防护罩表面设有透气孔,所述...
范昕琦王海燕聂萌恩柳青山郭琦杨慧勇张一中
文献传递
高粱CIPK家族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征
2024年
钙调磷酸酶B样蛋白互作蛋白激酶(CIPK)是一种重要的Ca^(2+)信号传感器,在植物应答逆境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高粱中CIPK家族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从高粱基因组中鉴定了31个SbCIPK基因,这些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高粱的9条染色体上,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为403~519个,等电点为6.07~9.38,相对分子质量为46 357.31~58 316.97。基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SbCIPK家族基因分为内含子缺失型和内含子富集型2类。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SbCIPK家族蛋白质成员分为8个亚族。基于转录组数据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SbCIPK基因广泛参与对盐胁迫、干旱胁迫等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高粱CIPK家族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徐鹏李春宏范昕琦范昕琦沈新莲
关键词:高粱非生物胁迫
高粱WRKY家族成员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WRKY转录因子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转录因子,本研究利用高粱基因组数据库(v3.1.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出97个高粱WRKY基因家族成员,其CDS序列长度为423~4965 bp,编码氨基酸长度为141~1655 aa。染色体定位发现97个基因不均匀地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其中3号染色体上数目最多,有23个WRKY基因,6号染色体最少,只有5个WRKY基因。根据WRKY保守结构域和锌指结构的特点对97个转录因子进行分类,可将它们分为Ⅰ、Ⅱ和Ⅲ三大类,分别有11个、70个和16个成员。另外对WRKY蛋白保守基序分析发现WRKY结构域有3个保守基序组成,各组成员的保守基序基本一致。部分蛋白的WRKY保守域和锌指结构具有多样性,分析发现部分高粱WRKY蛋白的WRKYGQK结构域中‘Q’突变为‘E’、‘S’和‘K’。系统进化关系显示高粱Ⅱ、Ⅲ类WRKY转录因子类聚在Ⅰ的下级分支上,表示Ⅱ和Ⅲ类可能是由Ⅰ类进化而来的。
赵兴奎范昕琦聂萌恩王海燕柳青山段永红
关键词:WRKY转录因子系统进化生物信息学分析
一种抗丝黑穗病高粱育种方法
一种抗丝黑穗高粱育种方法,属于农业新品种培育领域,其步骤包括以抗丝黑穗高粱品系为母本通过杂交、自交的手段创建抗丝黑穗杂交群体室内幼苗鉴定和田间成株鉴定相结合,实现一代两次抗性鉴定选择的育种方法,快速准确地选育抗丝黑穗高粱...
周福平柳青山范娜张桂香张一中赵建武范昕琦张海燕杨彬史红梅
文献传递
喷施多效唑对谷子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为研究喷施多效唑对谷子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晋谷21号’和‘张杂谷5号’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苗期叶面喷施150、300、600、1200 mg/L多效唑,清水作对照。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可有效提高谷子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强SOD、POD和NR活性,有效降低谷子株高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8月21日,300 mg/L多效唑处理‘晋谷21号’和‘张杂谷5号’株高分别降低4.75%和11.75%,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41.8%和32.5%,SOD活性分别提高11.5%和13.9%,POD活性分别提高37.4%和25.9%,MDA含量分别降低21.8%和16.8%,NR活性分别提高13.56%和16.18%,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3.97%和5.37%,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30.8%和24.2%。多效唑比较适宜浓度为300 mg/L。
聂萌恩柳青山白文斌郭平毅范昕琦王海燕杨慧勇
关键词:谷子生理特性多效唑
喷施多效唑对谷子农艺性状及抗倒伏力的影响被引量:12
2019年
倒伏是谷子"高产、优质、高效"综合生产目标的限制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喷施多效唑对谷子抗倒伏力的影响,本试验以‘晋谷21号’和‘张杂谷5号’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苗期叶面喷施150、300、600、1200 mg/L多效唑,清水作对照,收获期分别测定谷子茎秆机械强度和产量。结果表明:随施药浓度的增加,谷子株高逐渐降低,伸长节间数和节间长度逐渐减少,节间增粗增厚,抗倒伏力逐渐增强。与对照组相比,300 mg/L多效唑处理‘晋谷21号’和‘张杂谷5号’株高分别降低14.12%和22.10%,节间数分别减少1.2和0.8,其中N3节间节长分别减小1.70 cm和2.20 cm,茎粗分别增大0.61 mm和0.44 mm,茎壁厚度分别增大0.64 mm和0.29 mm,抗倒伏力分别增强24.79%和47.55%,产量分别增加1.12 kg/hm^2和1.27 kg/hm^2。苗期叶面喷施300 mg/L多效唑有利于形成基部节间短而粗,茎壁厚度大,茎秆充实程度好,抗倒伏力强的株型,进而提高其产量。
聂萌恩柳青山白文斌郭平毅张伟范昕琦王海燕李志华
关键词:谷子农艺性状多效唑叶面喷施
高粱抗旱性鉴定方法及相关QTL定位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纤维和能源作物之一,因其根系发达、叶片蜡质层厚密、渗透调节能力强、光合效率高等特点,在干旱条件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高粱在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和满足世界粮食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干旱是制约世界农业生产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如何解决高粱在干旱条件下的产量问题仍然是育种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给高粱抗旱育种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高粱抗旱性的鉴定方法、鉴定指标和优异抗旱种质资源,以及高粱花前抗旱和花后抗旱相关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并对高粱抗旱性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认为应建立规模化高粱种质资源抗旱鉴定体系、选择合适的全生育期自然鉴定地点,筛选抗旱种质资源;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高效挖掘高粱抗旱性基因;建立高粱遗传转化体系、运用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加快高粱抗旱育种进程。
杨彬张一中周福平史红梅张海燕张晓娟范昕琦常建忠张桂香柳青山
关键词:高粱抗旱鉴定抗旱指标QTL定位
10个高粱品系叶片不同部位SPAD值的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为确定高粱叶片SPAD值的最佳测定位置,利用叶绿素计(SPAD-502Plus)对10个高粱恢复系同一叶片的叶尖部、叶中部、叶基部进行SPAD值测定,分析叶片不同部位SPAD值的分布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高粱品系HR的SPAD值最高,J9的SPAD值最低;10个高粱品系叶片不同测定位置上的SPAD值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即叶片中部>叶片尖部>叶片基部;叶片中部SPAD值的变异系数最小,数值相对稳定,可作为这10个高粱品系叶片SPAD值的适宜测定位置。表明叶片中部为较合适的测定部位,其SPAD值能较好地代表整个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
张一中周福平张晓娟范昕琦赵文博柳青山杜维俊
关键词:高粱SPAD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