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琴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市卫生局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曲马多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药效
  • 2篇疼痛
  • 2篇基因
  • 1篇等基因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因素
  • 1篇循证
  • 1篇循证理念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基因
  • 1篇药物基因组学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方案
  • 1篇三防
  • 1篇上肢
  • 1篇上肢骨
  • 1篇上肢骨折

机构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5篇赵琴
  • 4篇朱君荣
  • 3篇于锋
  • 2篇蒋纯志
  • 2篇朱余兵
  • 1篇陶宜富
  • 1篇杨蓊勃
  • 1篇王书奎
  • 1篇陶婷

传媒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药师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CYP2D6等基因多态性及焦虑水平建立曲马多有效性预测模型
目的:综合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CYP2D6,p-gp,OPRM1,COMT 位点基因多态性六因素建立曲马多有效性的预测模型.方法:共入组250例,分为组A(200例)和组B(50例),均在南京某三甲医院进行上肢骨折内固定...
朱君荣朱余兵赵琴
曲马多的药物基因组学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曲马多是一种中枢性非麻醉镇痛药,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中重度疼痛。曲马多的药效个体间差异大,临床常见相同剂量的曲马多在不同患者间出现镇痛不足或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现象。近年研究表明,曲马多个体反应的差异与其药代学和药效学相关的多个基因多态性有关。本文综述了曲马多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为临床开辟曲马多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赵琴于锋朱君荣
关键词:疼痛曲马多药物基因组学
基于基因及心理因素的曲马多药效模型的研究
2014年
目的:综合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CYP2D6,P-gp,OPRM1,COMT位点基因多态性共六因素建立曲马多有效性的预测模型。方法:共入组250例,分为A组(200例)和B组(50例),均为在南京某医院进行上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术前一晚进行心理评估,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对CYP2D6,P-gp,OPRM1,COMT进行基因检测。A组实验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得出预测模型;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将B组患者的实验数据用于预测模型的检验。结果:根据A组数据得出预测模型:Logit(1)=2.304-4.841×(焦虑Ⅰ)-23.709×(焦虑II)+2.823×(P-gp 3435 CT)+5.737×(P-gp 3435 TT)-1.586×(CYP2D6×10 CT)-4.542×(CYP2D6×10 TT)。模型的阳性预测率为90%。将模型应用于B组患者,得出模型的阳性预测率为86%。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Nagelkerke R2为0.819,Hosmer和Lemeshow检验结果为0.981。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曲马多实际药效与模型预测药效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83)。结论:本项研究结果可能是有效预测曲马多药效的潜在模型。
陶婷赵琴王书奎蒋纯志于锋朱君荣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疼痛
基于循证理念的"三防三位"干预应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关节脱位的效果分析
2021年
目的探究基于循证理念的"三防三位"干预应用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循证理念的"三防三位"干预.对比两组下床活动时间、关节脱位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脱位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疼痛、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度、畸形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念的"三防三位"干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有效降低其关节脱位率,促进早期下床.
石新新赵琴
关键词:循证理念关节脱位
氟比洛芬酯与帕瑞昔布镇痛效果对比及术后疼痛高危因素调查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比较上肢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氟比洛芬酯或帕瑞昔布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并调查分析手术后疼痛的可能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于南京某三甲医院行上肢骨折内固定术的375例患者,按病历资料记载的术中使用镇痛药物的种类,分为氟比洛芬酯100 mg组(A组)、氟比洛芬酯50 mg组(B组)、帕瑞昔布40mg组(C组)和术中未用药物组(D组),比较四组间镇痛有效性和不良反应的指标;同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要的疼痛高危因素。结果:术后1 h,A、B两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3 h,A、B、C三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 h,A、B两组VAS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术后A、B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相比,A、B、C三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增加相关(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均能减轻术后疼痛,以氟比洛芬酯起效更快,而帕瑞昔布中长期镇痛效果更优。而且氟比洛芬酯50 mg剂量与100mg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同时有效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对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可能有帮助。
赵琴陶宜富朱余兵蒋纯志杨蓊勃于锋朱君荣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帕瑞昔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