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小冬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两岸
  • 4篇政治
  • 2篇心理
  • 2篇台湾青年
  • 2篇两岸统一
  • 2篇民众
  • 1篇动员
  • 1篇心理动机
  • 1篇心理分析
  • 1篇一国两制
  • 1篇议会
  • 1篇议会外交
  • 1篇游说
  • 1篇战后
  • 1篇政治发展
  • 1篇政治发展模式
  • 1篇政治文化
  • 1篇政治心理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承认

机构

  • 11篇厦门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作者

  • 11篇邓小冬
  • 3篇沈惠平

传媒

  • 3篇广州社会主义...
  • 2篇台湾研究集刊
  • 1篇台湾研究
  • 1篇现代台湾研究
  • 1篇河北青年管理...
  • 1篇湖北省社会主...
  • 1篇上海市社会主...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析部分台湾民众的“恐中”情绪——一种群际情绪理论的视角被引量:6
2015年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台湾民众却存在着所谓的"恐中"情绪,他们恐惧祖国大陆"武力犯台",恐惧过度依赖大陆将威胁台湾的"政治安全",恐惧大陆的日益崛起。"恐中"情绪的存在直接影响了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知评价,导致两岸关系难以进一步深化。深究起来,部分台湾民众"恐中"情绪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同时也与台湾人群体认同的形塑、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及自身实力的认知评价有关。为了消除部分台湾民众的"恐中"情绪,可从促进两岸群体成员之间的积极互动、消除部分台湾民众的安全疑虑、超越两岸群体认同的区隔以及重塑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等路径入手。
沈惠平邓小冬
当代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青年代表着两岸关系的未来,探究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对于促进对台青年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受独特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岛内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台湾青年形成了其复杂而又矛盾的政治心理:政治效能感低,不愿参与政治,但同时又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关心公共事务;"台湾认同"又是其主流意识,此外也渴望政治昌明,淡漠"政府权威"。两岸尚未统一的状态对台湾青年的身份认同有着重大影响,但岛内现实政治状况是台湾青年政治心理形成的根本因素。两岸同文同种,应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加强两岸青年交流,培植台湾青年对祖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携起手来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而共同努力。
邓小冬
关键词:台湾青年政治心理两岸统一
两岸政治文化异同与融合发展之道
2014年
台湾政治文化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西方政治文化和日本政治文化三部分组成,而大陆政治文化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为主导,但也有传统政治文化、近代西方政治文化的成分。两岸政治文化的相似之处为传统政治文化部分,差异方面,则可以区分为大陆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台湾资本主义政治文化。两岸政治文化同属一个中国政治文化系统,应寻求政治文化的融合发展之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邓小冬
关键词:两岸政治文化
美援与战后台湾的经济发展研究
2014年
二战后,美国对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援助,台湾便是其中之一。国民党迁台初期,台湾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美援便是在这个时候到来的。从形式上看,美国对台经济援助是为了实现其经济的发展,是一种经济计划,美援也的确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而实际上,美国这种公然干涉中国内政问题的行为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美国的政治军事安全,维护其使命观、例外论、"反共主义"等美国民族主义价值观,攫取经济利益。
邓小冬
关键词:美援经济发展反共主义
浅析冷战后美台关系中的美国国会因素被引量:1
2015年
由于宪法机制上的含糊性,美国历史上就存在着国会与白宫之间对外交主导权的争夺。冷战后,国会实现了对外政策上的"复兴"。反映到台湾问题上就是对中国内政的干预,致力于美台关系的提升,在中美关系中起了很重要的消极作用。美国国会对台的支持与台湾当局对国会的游说是分不开的,大陆应借鉴台湾的经验,做好国会工作,积极开展议会外交,以早日实现台湾问题的解决。
邓小冬
关键词:美台关系美国国会议会外交游说
“台湾主体意识”的生成机制研究
自2008年以来,两岸同胞往来日益频繁,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趋密切,两岸关系进入了和平发展的快车道。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依然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主张维护台湾“自主性”与“独立性”的“台湾主体意识”俨然已成为台湾...
邓小冬
试析两岸民众的政治认知差异
2017年
两岸民众在对于国家的基本知识、自我身份、两岸关系的看法上存在着"三个层面"的认知差异。同时,这三种政治认知差异之间是一种等级制的关系,层面越高,地位越高,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也就越显著。两岸民众的政治认知差异有其特殊性,它在属性上是一个国家内部分属两个对立政治体系下的民众之间的认知差异,两岸不同的社会制度是造成两岸民众政治认知差异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它随着台湾政坛的变迁也不断发生变化,并且其中存在着挥之不去的外部因素。不同的认知差异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是不同的,趋于一致的认知推动着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而对立的认知差异则会阻碍两岸关系的巩固与深化,造成两岸民意对撞,加深两岸之间的仇视和敌意。
邓小冬
关键词:两岸
试析台湾青年的“天然独”心理被引量:6
2017年
"天然独"并不等同于"台独",而是一种认知上认为台湾(或"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情感上认同自己是"台湾人",怀有"恐中"、"反中"情绪,并在认知与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意志上坚持与维护台湾(或"中华民国")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反中"、"拒统"的复杂的社会心理。"天然独"也并非"天然",其形成与原生的"乡土意识"、台湾青年所处的特定外部环境、岛内倾"独"政治人物的建构,以及台湾青年自身因素有关。由于"天然独"心理带有浓厚的"恐中"、"反中"色彩,它影响到台湾青年对两岸经济合作的立场和看法,造成两岸民间情绪对抗,同时也使得两岸关系中的"台独"威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根除。
邓小冬沈惠平
关键词:台湾青年情感
“一国两制”台湾模式的构想——从借鉴“联邦制”经验的视角出发被引量:1
2014年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民必须要破解的难题。"一国两制"的港澳模式具有较多的"联邦制"特色,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所以我们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既要总结经验,又要创新探索"一国两制"下的台湾模式,争取早日实现国家统一。
邓小冬
关键词:联邦制两岸统一一国两制
社会承认与“台湾主体意识”的认同被引量:3
2019年
“台湾主体意识”的生成是宏观结构与微观行动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研究主要从人为建构、外部环境或者两者相结合等角度来探讨其生成原因,虽然已将宏观结构与微观行动者两个维度相结合,但在微观行动者因素的分析上侧重于政治精英的视角,较少关注同样作为行动者的台湾民众内在心理机制的分析,对于台湾民众出于何种“需要”而认同“台湾主体意识”这一问题缺乏理论性的解释。事实上,“台湾主体意识”可分为“作为政治理念的台湾主体意识”与“作为社会心理的台湾主体意识”两个层面。从承认理论的视角而言,社会承认的需要是台湾民众认同“台湾主体意识”的重要心理动机,日据时期与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台湾民众所遭受的实质侵犯以及想象出来的祖国大陆会损害其人身安全、政治经济权利的错误认知,导致他们在追求社会承认上更加执着。台湾民众之所以选择“台湾主体意识”作为实现其社会承认诉求的路径,则与“台湾主体意识”本身的性质、“台湾主体意识”与既有观念的一致性程度、“台湾主体意识”传播过程中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有关。
邓小冬邓小冬
关键词:心理动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