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玉德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污染
  • 2篇油污染
  • 2篇石油污染
  • 1篇地下水
  • 1篇油类
  • 1篇油类污染
  • 1篇生物降解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类
  • 1篇石油类污染
  • 1篇石油烃
  • 1篇水土
  • 1篇水土环境
  • 1篇邂逅
  • 1篇淋滤
  • 1篇淋滤实验
  • 1篇截留
  • 1篇菌种
  • 1篇菌种鉴定
  • 1篇降解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
  • 2篇卡迪夫大学
  • 1篇黑龙江省水利...

作者

  • 4篇雷玉德
  • 3篇曹玉清
  • 3篇杨悦锁
  • 2篇杜新强
  • 1篇韩建超
  • 1篇刘铁银
  • 1篇李树
  • 1篇范伟
  • 1篇高翠萍
  • 1篇王子佳
  • 1篇杨明星
  • 1篇夏雨波

传媒

  • 2篇节水灌溉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石油类污染地下水土环境的曝气修复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曝气修复是一种去除水土环境中挥发性污染物的高效技术,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但其机理有关的工作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以石油类污染的饱和地下水土环境为研究对象,选取柴油作为代表性污染物,建立一维土柱模拟装置,开展地下水曝气修复技术的实验研究。通过5个土柱曝气系统的运行与监测,分析不同土壤介质、曝气流量条件对曝气过程及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曝气修复技术可有效去除挥发性污染物,且增加曝气流量有利于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高渗透率介质中污染物去除效率要高于低渗透率介质。此结论可为曝气修复技术的其他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范伟杨悦锁曹玉清雷玉德李树
关键词:污染柴油
当地下水邂逅DNA:石油类有机污染及其生物降解被引量:3
2012年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研究发展到今日,已经成为一门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地下水污染的控制和修复研究更需要跨学科的技术和知识支持,而生物修复作为一种高效低耗修复的技术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微生物因其自身特性及其对污染的降解主导特征对确定有机物污染场地的永续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简要地综述了地下水有机污染及其原位修复、有机污染物和地下环境微生物的交互作用,进一步聚焦生物降解机制、生物修复和细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某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为例,进行了地下水中分离微生物菌株及其降解特征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放线菌降解效果最好,细菌和真菌次之;两两组合降解效果好于单菌,表明存在协同作用;不同菌株混合降解率较低,表明具有拮抗作用。通过动力学实验得出对TPH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及其降解速度和降解半衰期。就微生物对有机组分降解而言,烷烃和总石油烃降解规律相似;难降解组分降解率低,后期因烷烃转化使其浓度升高;苯浓度变化不大。微生物活性实验表明:活菌总数和脱氢酶活性与降解率呈正相关变化。运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得出了具体的菌种。
杨悦锁雷玉德杜新强韩建超曹玉清
关键词:石油污染生物降解菌种鉴定分子生物学
黑龙江省桦南县城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基于研究区地下水勘察数据,利用Piper图和统计分析描述了地下水化学的基本特征;结合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利用离子比例系数法、相关分析以及地下水人为污染组份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基本成因,并进一步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判别了不同成因类型对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影响次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潜水的水化学类型较复杂,其中HCO3-Ca.Mg型居多,承压水水化学类型有3种,以HCO3-Ca.Mg型为主;溶滤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研究区潜水和承压水水化学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其中以溶滤作用为主导;同时蒸发浓缩、离子交换及地下水与河水的混合作用也影响着潜水的水化学形成。
高翠萍杜新强刘铁银王子佳雷玉德
关键词:地下水
包气带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作用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包气带土壤对地表污染物的截留作用是地下水免受污染的一道天然屏障。土壤截留污染物的能力对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的治理起着关键作用。在对实际污染场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土柱淋滤、吸附/解吸、石油挥发等室内模拟实验,研究包气带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细砂、中砂和粗砂3种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率分别为81.0%、75.2%和70.2%,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作用很强;土壤深度与总石油烃浓度之间呈负指数关系;不同土层厚度与其对石油烃截留率之间呈对数增长关系。吸附/解吸实验得出,细砂、中砂和粗砂的阻滞系数分别为2 020 554、1 791 444和1 295 855,阻滞系数越大,对石油烃的截留能力也就越强。挥发实验表明,细砂、中砂和粗砂中石油的挥发率分别为1.66%、3.67%和7.34%,石油的挥发作用较小。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当土壤表层石油烃进入包气带过程中,吸附/解吸对土壤的截留能力起着主导作用。实验结果为石油烃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石油烃污染修复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杨明星杨悦锁曹玉清夏雨波雷玉德
关键词:石油污染包气带淋滤实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