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云宝

作品数:3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学成
  • 2篇化学成分
  • 2篇化学成分研究
  • 1篇岩黄连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脂溶性
  • 1篇脂溶性成分
  • 1篇三七种子
  • 1篇生物碱
  • 1篇种子
  • 1篇抗乙肝
  • 1篇抗乙肝病毒
  • 1篇抗乙肝病毒活...
  • 1篇黄连
  • 1篇活性
  • 1篇活性成分
  • 1篇活性成分研究
  • 1篇肝病
  • 1篇白刺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文山师范高等...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3篇马云宝
  • 1篇周俊
  • 1篇赵友兴
  • 1篇陈纪军
  • 1篇姚淑英
  • 1篇吴颖瑞
  • 1篇毛晓健
  • 1篇温敏
  • 1篇龚庆芳
  • 1篇张雪梅
  • 1篇宋建平
  • 1篇张学梅
  • 1篇陈继军

传媒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草药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白刺花的花中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研究白刺花的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用IR、NMR、MS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果鉴定为染料木素(1),5-羟基-7,3′,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2),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二氢黄酮(3),三叶豆紫檀苷(4),齐墩果酸-28-O-β-吡喃糖葡萄糖苷(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从正丁醇部分得到2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槐果碱(8),9α-羟基槐果碱(9)。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温敏马云宝毛晓健张雪梅
关键词:白刺花化学成分
三七种子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对三七种子的脂溶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进行分离纯化,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20-烯-3,β16β-二醇-3-阿魏酸酯(Ⅰ)、三棕榈酸甘油酯(Ⅱ)、人参炔醇(Ⅲ)、β-谷甾醇(Ⅳ)、胡萝卜苷(Ⅴ)、羽扇豆醇(Ⅵ)、16β-羟基羽扇豆醇(Ⅶ)、人参皂苷Rh4(Ⅷ)。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获得,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宋建平崔秀明曾江陈纪军张学梅马云宝
关键词:种子脂溶性成分
岩黄连的抗乙肝病毒活性成分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研究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生物碱中具有抗乙肝病毒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岩黄连总生物碱中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利用HepG 2.2.15细胞株对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学成分进行抗乙肝病毒活性试验。结果从岩黄连总生物碱中分离鉴定了16个生物碱,分别为二氢血根碱(1)、d-紫堇碱(2)、旋卡文定碱(3)、stylopine(4)、6-丙酮基-5,6-二氢血根碱(5)、二氢白屈菜红碱(6)、四氢巴马汀(7)、adlumidine(8)、(-)-salutaridine(9)、巴马汀(10)、原阿片碱(11)、小檗碱(12)、coptisine(13)、thalifaurine(14)、dehydroapocavidine(15)和木兰花碱(16)。对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合物5、6、8~11、13、16进行抗乙肝病毒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5、8活性一般,化合物11、16活性较弱,化合物6对HBV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化合物9次之。结论化合物1、4~6、8、9、13、14和16均为首次从该药用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0的质量分数较高,是该植物的主要成分,化合物6对HBV抑制活性较强,可能是该植物主要的活性成分。
吴颖瑞马云宝赵友兴姚淑英周俊龚庆芳陈继军
关键词:岩黄连生物碱抗乙肝病毒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