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强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陶希圣
  • 2篇学术风格
  • 2篇史语所
  • 2篇夏鼐
  • 1篇心路
  • 1篇心路历程
  • 1篇学派
  • 1篇学术
  • 1篇养成
  • 1篇早年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性
  • 1篇知识分子
  • 1篇治学风格
  • 1篇商道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科学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转型
  • 1篇食货

机构

  • 8篇聊城大学
  • 3篇河南大学

作者

  • 8篇刘春强

传媒

  • 3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晋阳学刊
  • 1篇民国档案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近代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陶希圣与《食货》的政治性特点被引量:1
2014年
陶希圣是《食货》的创办人和主编,《食货》杂志体现了陶希圣的政治关怀。学界对《食货》的研究呈现意识形态和纯粹学术性价值两极化特点,没有反映出《食货》的政治性特点,诉求现代化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刘春强
关键词:食货政治
近代学科体制转型下的陈寅恪教育理念初探——以清华研究院时期的课程为中心
2009年
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处于学科体制转型时期,陈寅恪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时期的指导科目及课程处于学科规训与学术自由的矛盾之中,期课程特点由重"殊族之文,塞外之史"转到"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
刘春强许春霞
关键词:陈寅恪教育理念
承续永嘉精神:夏鼐早年治学的心路历程及其学术风格被引量:2
2020年
1930年至1934年间,夏鼐治学方向经历了三次转向,从社会学转到中国近代史,进而转向考古学。夏鼐早年治学领域的三次转向,对其学术思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夏鼐治学转向既有时代背景,亦有家族文化、永嘉区域文化的因素,同时这些因素形塑了夏鼐早年治学的学术风格。夏鼐早年治学思想,为其考古学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是其整体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春强
关键词:夏鼐心路历程治学风格
五四运动与陶希圣的身份转型被引量:1
2019年
五四运动对陶希圣的学业、思想和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其从一名世家子弟转型为现代知识分子。陶希圣以亲属法为研究对象,沟通中西思想文化,建立了一套独立的思想体系,为其身份转型奠定了基础。陶希圣身份转型个案分析,有助于重新思考“中国文化走向”的时代命题。
刘春强
关键词:五四运动陶希圣身份转型知识分子商道
陶希圣笔名考
2015年
陶希圣在中国政治史和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陶希圣研究逐渐受到学界重视。然而,学界研究陶希圣依据的材料大多是陶氏以"陶希圣"、"陶汇曾"署名的论著。事实上,陶希圣曾用过"君贤"、"昨非"、"方岳"、"方峻峰"、"希圣"等笔名,考证陶氏之笔名,整理陶氏以此笔名发表的文章,有助于拓展和深化陶希圣研究。
刘春强
关键词:陶希圣笔名《独立评论》
走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夏鼐学术风格的养成被引量:2
2021年
唯物史观是夏鼐治学的指导思想,在夏鼐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中具有关键地位。夏鼐学习和运用唯物史观经历了北平求学、留学英国和史语所时期以及新中国时期三个时段。北平求学时期,夏鼐在中国社会史论战的背景下形塑了社会史家的学术风格,逐渐形成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术规划。留学英国和史语所时期,是夏鼐构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考古学研究的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夏鼐以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考古学体系为学术努力的方向,为新中国考古事业奠定了基础。学习和运用唯物史观贯穿夏鼐的学术生涯,形塑了夏鼐学术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特色,夏鼐的学术经历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路径。
刘春强
关键词:夏鼐唯物史观学术风格考古学研究
“发明学术”:民国时期《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与史语所学派的建构
2024年
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代表了中国学术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典范。《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以“发明学术”为定位,通过征稿、审稿等制度提升学术论文的质量,着力打造学术重心,注重培养学术后备军,推动了史语所学人的代际转换。因此,《集刊》可谓为建构史语所学派的主要阵地之一。
刘春强李一平
历史语言研究所史学研究的社会科学面相——以历史组为中心的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民国时期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成立于1928年,由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任命傅斯年等负责筹建,同年成立于广州,翌年迁到北平。史语所下设历史、语言、考古和民族学4个组。历史组的主要工作为整理、考订内阁大库档案、秦汉简、《明实录》等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出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在陈寅恪、傅斯年的带领下,历史组形成了重史料、不尚议论的研究风格,被后人称为史料学派。所谓史料学派,其学术风格为"以史料之搜集、整理、考订与辨伪为史学的中心工作"。
刘春强
关键词:《明实录》史料学派史语所史学研究傅斯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