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雪莲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氮动态
  • 1篇冬小麦
  • 1篇同基因
  • 1篇小麦
  • 1篇花后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型
  • 1篇干物质
  • 1篇不同基因型

机构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1篇张文英
  • 1篇张洋
  • 1篇翟丙年
  • 1篇刘雪莲

传媒

  • 1篇青海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的累积、转运及氮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2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小偃22号和小偃6号)对花后不同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累积与转运、收获指数及籽粒灌浆过程中茎、叶、颖壳、籽粒的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茎、叶干物质的积累量,从开花期到成熟期一直呈下降的趋势;穗干物质的积累量,在开花期和灌浆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升高的趋势;灌浆期到成熟期无明显趋势。开花期,不同干物质转运量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为"茎>叶>穗";冬小麦不同器官转移的干物质对子粒的贡献叶片最大,其次是茎,穗部最小;施氮处理下,收获指数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全氮含量在茎、叶、籽粒中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颖壳中的全氮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冬小麦不同器官全氮含量为茎<颖壳<叶<籽粒,施氮量在150 kg/hm2处理下,冬小麦各器官全氮含量保持较高水平。试验中选用的2个基因型冬小麦品种,小偃22号干物质的积累量、收获指数显著高于小偃6号;施氮处理下,小偃22号不同器官的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率和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都显著高于小偃6号。小偃22号具有较高的氮素吸收能力。
刘雪莲张洋张文英翟丙年
关键词:基因型冬小麦干物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