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冬青
-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预见性护理管理对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控制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管理应用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控制的具体效果。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呼吸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基础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方法,观察组40例患者在重视基础护理的同时强化预见性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0.0%,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5.0%,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呼吸内科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应强化预见性护理,通过预见性护理消除患者出现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降低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对患者的临床服务质量,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戚军娜林玲黄芳芳黄依馨吕冬青
-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
- 清热解毒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肺表面蛋白和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方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肺表面蛋白和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肺炎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积极处理原发病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方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痰液情况、应用呼吸机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肺表面蛋白、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降钙素原(PCT)、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肺表面蛋白SP-A、SP-B、SP-C、SP-D,AngⅠ,AngⅡ,PCT,MM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SP-A、SP-B、SP-C、SP-D,AngⅠ,AngⅡ,PCT,MMP-2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液黏稠度较对照组降低,痰量较对照组减少,无创呼吸机应用时间和总呼吸机应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P-A、SP-B、SP-C、SP-D,AngⅠ,AngⅡ,PCT,MMP-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重症肺炎可缩短应用呼吸机时间,降低血清肺表面蛋白、AngⅠ、AngⅡ、PCT、MMP-2的表达,降低痰量和黏稠度。
- 李海燕王锦伟吕冬青何苏苏李玉苹
- 关键词:清热解毒方布地奈德重症肺炎应激因子
- 台州地区汉族哮喘人群5-HTT基因Stin2位点多态性分析与抑郁易感性研究
- 目的探讨台州地区汉族人群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多态性与哮喘发生及哮喘合并抑郁之间的关联性。检测Stin2多态位点,分析其与哮喘发生及哮喘患者合并抑郁的相关性,探索哮喘及合并抑郁新的遗传易感性标志。方法选取20...
- 林玲吕冬青
- β防御素-2表达和树突状细胞浸润与肺癌免疫的关系
-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预后差,肺癌的发病机制迄今未明,治疗效果不佳,其中免疫系统和肿瘤的关系一直为人们所关注。β防御素2(HBD2)除具有强大的直接抗微生物效应外,还参与适应性免疫调节,可能...
- 吕冬青
- 关键词:肺癌树突状细胞发病机制细胞浸润
- 文献传递
-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浙江省台州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2例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单双数字法(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以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研究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记录2组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治疗8 w后哮喘控制测试(ACT)、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ACT评分、FEV1/预计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ACT评分、FEV1/预计值指标值均较之前提高。且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 李海燕王锦伟吕冬青姚桂飞林玲李玉苹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沙美特罗替卡松孟鲁司特钠
- 非小细胞肺癌HLA-G 14 bp插入/缺失的多态性研究
- 2017年
- 目的 分析HLA-G 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易感性及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分别选取113例NSCLC患者和150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采用PCR法检测NSCLC患者和对照组HLA-G 14 bp插入/缺失(I/D)多态性的分布频率;采用AMRS法检测NSCLC患者癌变组织EGFR基因突变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CLC患者癌变组织HLA-G蛋白表达水平.对所有NSCLC患者生存时间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对NSCLC患者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NSCLC患者HLA-G 14 bp D/D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x2=3.907,P=0.048,OR=1.66),而HLA-G 14 bp I/I基因型NSCLC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显著低于HLA-G 14 bp I/D和D/D基因型患者(P=0.005).使用EGFR基因突变靶向药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放化疗患者(P=0.001),在EGFR突变患者中HLA-G 14 bp I/I和I/D基因型患者生存时间显著低于D/D基因型患者(P=0.041).NSCLC患者癌变组织HLA-G表达水平与HLA-G 14 bp多态性显著相关(P=0.001).结论 首次研究发现HLA-G 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是NSCLC疾病的一个遗传易感因子,是NSCLC患者排除EGFR基因突变靶向治疗干扰的一个预后不良因子.
- 徐丹萍干灵红刘佳媚吕冬青林建颜卫华
- 关键词:多态性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