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力群

作品数:3 被引量:6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吸力
  • 3篇非饱和
  • 3篇非饱和土
  • 3篇饱和土
  • 2篇基质吸力
  • 1篇有效应力
  • 1篇土力学
  • 1篇配位
  • 1篇配位数
  • 1篇含水量
  • 1篇含水率
  • 1篇干密度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 3篇广州市城市规...

作者

  • 3篇邓钟尉
  • 3篇张鹏程
  • 3篇汤连生
  • 3篇姜力群

传媒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非饱和土湿吸力与含水率的定量关系研究被引量:24
2012年
以立方松散堆积方式为例,从理论上推导并给出了湿吸力与非饱和土含水率的定量关系表达式,开展了不同含水率状态下重塑细粒砂性土的吸力测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曲线拟合和分析,理论计算和试验拟合结果均表明:对于特定的非饱和土,湿吸力随含水率先增大而后减小,即存在确定的界限含水率。这与"在一定的土体含水率变化范围内,非饱和土,尤其是非饱和砂性土的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的事实完全相符,这再次证明了湿吸力,而非基质吸力,才是非饱和土有效应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鹏程汤连生邓钟尉姜力群
关键词:非饱和土含水率有效应力
非饱和土粒间吸力研究的若干思考和进展被引量:9
2012年
非饱和土粒间吸力是建立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和抗剪强度理论的基础前提,从各力的本质、概念、大小等不同角度出发,对目前非饱和土研究中常见的几种吸力进行了详细对比和分析。基质吸力表示土壤吸水的趋势,强调的是土颗粒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非土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与有效应力概念的本质不符,是Bishop和Fredlund强度理论中分别存在着物理意义不明确参数x和φb的根本原因;广义吸力虽然考虑了结构吸力的作用,但仍将基质吸力作为有效应力的一部分,使原本"实用、简化"的目标更加复杂化;附加内压力将基质吸力以及表面张力的作用进行叠加,存在力作用大小上的重复,同时未考虑结构吸力的作用;张力吸力将表面张力沿两土颗粒连线方向的分量———张力吸力和基质吸力进行叠加,一是仍将基质吸力作为有效应力的一部分,二是同样未考虑结构吸力的作用;粒间吸力(湿吸力和结构吸力)考虑了因土体结构性引起的结构吸力作用,同时也考虑了气液界面上收缩膜的效应———湿吸力的作用,基于粒间吸力的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及强度理论不仅符合有效应力定义的本质,而且合理地解释了非饱和土中诸如收缩膜张力的方向性、土中应力概念的平均性、土体物理本质的唯一性、随含水率变化的连续性以及对不同类型土的适应性等众多现象。因此,从粒间吸力的角度出发来研究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是正确、可行的。
张鹏程汤连生邓钟尉姜力群
关键词:非饱和土基质吸力
基质吸力与含水量及干密度定量关系研究被引量:30
2013年
借鉴结晶矿物学/粉体力学与工程中的配位数概念,基于Smith试验公式、Fisher经验公式和Young-Laplace公式,建立含水量、干密度或孔隙比等非饱和土的宏观状态量与两土颗粒之间水环体积、饱和角等微观状态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理论上推导并给出基质吸力的定量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非饱和土基质吸力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单调减小,二者表现为非线性关系;基质吸力与干密度或孔隙比表现为良好的线性关系,但在低含水量段,基质吸力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明显,而在高含水量段,基质吸力则基本保持不变。计算结果与已有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张鹏程汤连生姜力群邓钟尉
关键词:土力学非饱和土基质吸力含水量配位数干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