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嗣萍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电极
  • 2篇溶藻特性
  • 2篇溶藻细菌
  • 2篇水华
  • 2篇SBBR
  • 1篇电压
  • 1篇驯化研究
  • 1篇鱼腥藻
  • 1篇藻毒素
  • 1篇沼液
  • 1篇微囊藻
  • 1篇污泥
  • 1篇蓝藻
  • 1篇蓝藻水华
  • 1篇活性污泥
  • 1篇挂膜
  • 1篇广谱性
  • 1篇反应器
  • 1篇SBBR法
  • 1篇SBBR反应...

机构

  • 4篇西南大学
  • 2篇重庆水利电力...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武汉市鄂正农...

作者

  • 4篇张嗣萍
  • 2篇马焕春
  • 2篇陈玉成
  • 1篇罗锋
  • 1篇李仁辉
  • 1篇张晓辉

传媒

  • 1篇环境工程
  • 1篇湖泊科学
  • 1篇中国沼气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株广谱性溶藻细菌的筛选鉴定、溶藻特性及溶藻机理的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的爆发是当今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的许多大中型浅水湖泊如太湖、巢湖、滇池等的蓝藻水华的爆发范围和强度都已经相当严重,造成水体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紊乱,影响旅游、养殖等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爆发...
张嗣萍
关键词:蓝藻水华溶藻细菌溶藻特性微囊藻
文献传递
电极-SBBR法对沼液硝化反硝化脱氮的研究
2015年
采用电极-SBBR法处理沼液,在优选工况条件下,探讨了极电压,DO,填料密度等工艺参数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极-SBBR反应器内,工况为瞬时进水→厌氧(1.0 h)→曝气(4.0 h,通电)→沉淀(2.0 h,通电)→瞬时出水,极电压为15 V,控制DO在4~5 mg·L^-1范围内,填料密度为30%时,沼液能够取得良好的脱氮效果,NH+4-N,TN去除率分别达到94.44%,88.06%。整个系统能够为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创造条件,极大地提高了脱氮效率。
张嗣萍马焕春陈玉成
关键词:沼液DO
一株新型鱼腥藻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被引量:5
2018年
蓝藻水华在全球范围频繁暴发,鱼腥藻(Anabaena)水华出现频度仅次于微囊藻(Microcystis)水华,其中的一些鱼腥藻种类能产生多样的藻毒素或异味物质,鱼腥藻水华去除技术的研发备受关注.本研究以从武汉市新洲区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的一株细菌WP为材料,通过分析其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对其进行分类地位鉴定,考察了该菌株对真紧密鱼腥藻(Anabaena eucompacta)CHAB 1799的溶藻特性.结果表明,菌株WP与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 NRS-350的同源性达到了99.6%,故鉴定WP属于Lysinibacillus属.菌株WP对真紧密鱼腥藻CHAB 1799发生溶藻作用的细菌阈值为6×10~3cfu/ml,其生理状态不会明显影响溶藻效果,且对不同生长时期的藻液均有较强的溶藻作用.该菌株的溶藻方式为间接溶藻.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溶藻细菌的资源库,也为治理鱼腥藻水华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
张嗣萍贾楠楠王红兵张晓辉罗锋李仁辉
关键词:溶藻细菌鱼腥藻溶藻特性水华
电极-SBBR系统中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研究
2014年
依据系统对COD、氨氮及TP的去除效果来表征电极-SBBR反应器内活性污泥的挂膜与驯化的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挂膜驯化结束时,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厚度为1.2~1.5 mm,阴极板表面厚度为0.5~1 mm,COD、氨氮和TP最高去除率分别达85.61%、90.01%和70.44%。
马焕春陈玉成廖仁郡张娇娜李玉聪张嗣萍
关键词:活性污泥挂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