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自翔
- 作品数:9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商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苏州创新驿站运行模式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创新驿站是科技中介在全球网络化趋势下的一种发展形式,它的使命是支持中小企业跨地区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合作,为中小企业获取技术提供一系列专业化的支持性服务。创新驿站在我国正处于建立初期,针对在建的苏州创新驿站,指出现有运行模式存在的不足。运用双边市场理论,给出了新的"行区结合,以核促建"的运行模式,最后提出了运行初期市场建立的策略。
- 曹辉卞艺杰唐明伟晏自翔
- 关键词:中小企业创新驿站双边市场
- 资源视角下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通过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现状的分析,结合高职院校科技工作的特点,从科技资源基础能力、科技资源运营能力、科技资源整合能力制定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介绍了基于DEA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方法。
- 晏自翔张小军
- 关键词:高职院校资源视角科技创新能力
- 苏州创新驿站运行中的激励机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创新驿站是科技中介组织在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中一种创新型的组织发展形式,其功能是将技术创新和技术合作等科技资源及服务在中小企业间进行跨区域的配置,以提高中小企业转型和升级的效率。创新驿站在我国正处于发展初期,但是,对于创新驿站如何高效运行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创新驿站的运行效率与工作人员的工作密切相关,文章在文献[9]的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针对苏州创新驿站运行的不同时期,给出激励机制的分析,以促使代理人(创新驿站工作人员)更努力、高效地工作,进而促进创新驿站技术转化率的提高,更好地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合作提供支持性服务。
- 曹辉卞艺杰晏自翔唐明伟
- 关键词:创新驿站激励机制委托代理理论中小企业双边市场
- 双边市场视角下服务计算驿站的运行机制研究
- 在服务计算的基础上引入了服务计算驿站的概念,运用双边市场理论,探讨服务计算驿站运行机制的经济学特征并作出经济学解释,最后对驿站的建立和平台的价格策略这两个关键问题作了深入分析。
- 卞艺杰曹辉陶飞飞唐明伟晏自翔
- 关键词:双边市场网络外部性
- 文献传递
- 隐性知识转移匹配性分析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意义]着眼于隐性知识的有效性,从隐性知识与其拥有者特征相匹配的视角研究隐性知识转移过程。[方法/过程]首先通过知识有用性和易用性分析,界定隐性知识与使用者的层次匹配关系;其次通过隐性知识转移的动态特征分析,研究隐性知识转移的层次匹配关系;然后基于Herbart形式阶段理论,分析隐性知识转移的动态匹配过程;最后分析隐性知识转移匹配性的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结果/结论]从知识匹配视角提出了隐性知识的4层次匹配关系,构建了隐性知识转移的"知识建构—知识解构—知识重构"三阶段过程,引入了知识守门人作为隐性知识转移中介,以提升隐性知识转移效益。
- 晏自翔卞艺杰
- 关键词:隐性知识知识转移
- 双边市场视角下服务计算驿站的运行机制研究
- 本文在服务计算的基础上引入了服务计算驿站的概念,运用双边市场理论,探讨服务计算驿站运行机制的经济学特征并作出经济学解释,最后对驿站的建立和平台的价格策略这两个关键问题作了深入分析。
- 卞艺杰曹辉陶飞飞唐明伟晏自翔
-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服务程序设计
- 基于TAM的知识匹配对知识转移绩效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从知识异质性视角分析知识供应与需求的匹配程度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首先对知识转移中的知识有效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知识匹配的概念;将知识匹配分解为知识应用匹配和知识内容匹配两个大类,并讨论了各类匹配对于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借鉴技术接受模型提出了以沟通学习意愿为中介变量的知识匹配对知识转移绩效影响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模型及相关假设进行了验证。通过实证验证得出知识匹配对知识转移绩效具有正向作用,其中沟通学习意愿在知识应用匹配对隐性知识转移绩效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 晏自翔卞艺杰
- 关键词:知识转移
- 匹配视角下知识粘性分析和对策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意义]知识粘性是影响知识转移效率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于知识粘性的研究,主要是从成本视角,依照香农-韦弗模型分析知识粘性形成的影响因素,较少基于知识特性分析粘性产生的原因。该文从知识的层次性和匹配性分析知识粘性,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过程]首先界定了知识粘性的相关概念,分析了知识粘性和知识类别的关系,然后从知识与它事物的匹配程度分析了知识粘性的分类和成因,通过对所转移知识的有效性分析得出知识粘性的减弱思路,最后提出了基于知识守门人的知识转移网络作为减弱知识粘性的具体方法。[结果/结论]分析提出了知识粘性的4种类别,构建了基于知识守门人的知识转移网络,可以有效识别、分析和减弱所转移知识的粘性,提高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效率。
- 晏自翔卞艺杰
- 关键词:知识粘性知识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