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召

作品数:1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63961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兵器科学与技术理学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理学
  • 1篇军事

主题

  • 4篇弹带
  • 2篇弹道
  • 2篇动力学
  • 2篇使用寿命
  • 2篇作战效能
  • 2篇无座力炮
  • 2篇挤进
  • 2篇挤进过程
  • 2篇分子
  • 2篇分子动力学
  • 2篇复合材料
  • 2篇冲击波
  • 2篇复合材
  • 2篇LS-DYN...
  • 1篇单兵
  • 1篇单兵武器
  • 1篇弹道修正
  • 1篇导弹
  • 1篇电磁
  • 1篇电磁铁

机构

  • 1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篇南京理工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中国兵器科学...
  • 1篇西安现代控制...

作者

  • 16篇李召
  • 10篇陶钢
  • 5篇徐宁
  • 5篇王鹏
  • 2篇徐文旭
  • 1篇宋振铎
  • 1篇苗勤书
  • 1篇时景峰
  • 1篇孙韬
  • 1篇范军芳
  • 1篇周杰

传媒

  • 6篇兵器装备工程...
  • 2篇兵工自动化
  • 2篇弹箭与制导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兵器材料科学...
  • 1篇电光与控制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坦克部队与坦克部队在丘陵地区的作战效能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有效地评估装备RPG-7火箭筒的反坦克部队在丘陵等特殊地形的地区对M60坦克部队的作战效能,综合考虑两种武器装备的固有性能及实际战场环境等因素对作战情形的影响,运用兰彻斯特方程建立了不同作战阶段的数学模型,分别在300 m、200 m和100 m等不同距离上布置RPG-7火箭筒阵地并进行作战效能转换计算,得到各作战距离上RPG-7和M60两种武器的损耗规律,以此来评估反坦克连(排)在丘陵地区的不同距离设伏时所能防御坦克的最大数目。
李智宇陶钢李召
关键词:作战效能兰彻斯特方程
无坐力炮高模量碳纤维缠绕身管损伤行为研究
2023年
无坐力炮的轻量化设计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趋势。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弹性模量高、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在无坐力炮复合材料身管。基于NOL环碳纤维缠绕件的宏观力学测试通常用于反映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的性能。本文以M46高模量缠绕制备的NOL环纤维试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准静态拉伸和疲劳试验,研究材料的应变响应和拉-拉疲劳行为。结合无坐力炮身管失效准则,将动态应变准则作为高模量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身管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标准。结果表明:高模量碳纤维无明显地疲劳累积损伤,抗疲劳特性良好。疲劳过程中应变响应较低,经1000次疲劳载荷循环,相同位置的最大应变变化幅度约为0.2%,无坐力武器身管能保持预定弹道和结构性能良好,满足轻量化和使用寿命设计要求。
殷锐陶钢王星红李召
关键词:高模量碳纤维轻量化使用寿命
便携式无坐力炮作战效能综合评定
2023年
为了综合评定便携式无坐力炮在典型作战场景下对典型目标的作战效能,基于典型作战任务剖面和装备战术技术性能参数,建立了便携式无坐力炮多用途弹和杀伤弹的作战效能模型和兵组生存的概率模型;计算了便携式无坐力炮2种弹种在典型作战场景对典型目标的作战效能,确定了兵组完成典型作战任务的最佳携弹量、毁伤目标数、生存概率等作战使用数据。结果表明,2~3发多用途弹可较好地打击600 m内火力点或步兵战车,并且兵组生存效率为0.83;当400 m范围有2个作战目标时,兵组需要射击5发多用途弹。2发杀伤弹对600~1 100 m范围内单个有生力量的毁伤效率为0.7;5发杀伤弹可对1 500 m范围内2个有生力量实现有效毁伤。
李召徐文旭时景峰
关键词:杀伤弹作战效能
无滞后激光驾束制导系统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为解决激光驾束制导导弹攻击运动目标存在滞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滞后驾束制导系统方案,基于导弹动力学模型和目标运动学模型,用卡尔曼滤波技术估计导弹运动状态和激光束转动规律,生成附加补偿指令,叠加到导弹的控制指令中。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激光驾束制导导弹在跟踪运动目标时的滞后问题。
李召徐文旭黄鹏
关键词:激光驾束卡尔曼滤波
一种基于电磁阻尼的二维弹道修正机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阻尼的二维弹道修正机构,可用于高旋转稳定弹药的弹道修正。通过电磁阻尼机构实现舵片相位的控制,利用电磁铁实现舵偏角的控制,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固定鸭式舵和可动鸭式舵的融合。因其兼具两种鸭式舵的特点,...
陈川琳孙韬易胜陈智仁李召苗勤书吴汉洲袁亦方党均利宋志萍赵曙光
冲击波诱导水中纳米气泡塌陷的分子动力学分析
2021年
人体中含有的纳米气泡受冲击波诱导塌陷后产生的强冲击高速纳米射流会对人体组织产生创伤.本文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分析了冲击波引起的水中纳米气泡的塌陷行为,纳米气泡分为三种:真空、含二氧化碳和氧气纳米气泡.同时探讨了不同气体分子数、纳米气泡的直径和冲击波的冲量等因素对水中纳米气泡塌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真空纳米气泡中加入气体分子后并没有影响冲击波的传播,但在纳米气泡完全塌陷前,与真空和含1368个二氧化碳分子(或含1409个氧气分子)的纳米气泡相比,含718个二氧化碳分子(或含733个氧气分子)的纳米气泡塌陷形成的纳米射流的最大速度较大.在气泡完全塌陷后气体分子致使纳米射流的速度衰减,最终含气体分子的纳米射流的最大速度小于真空的.此外,还发现在大冲量时,纳米气泡的塌陷时间短,同一时刻冲击波经过时的密度、压力更大,气泡塌陷后纳米射流的最大速度较大,冲击力比小冲量增强很多.较大直径的纳米气泡塌陷时间长,同一时刻冲击波经过时的密度、压力较小,冲击波传播较慢,但纳米射流的最大速度较大,纳米射流冲击力更强.纳米射流的最大速度越大,含气纳米气泡的气体分子在冲击方向分散的距离更远,凹陷深度更深.
王小峰陶钢徐宁王鹏李召闻鹏
关键词:冲击波塌陷分子动力学
某无坐力炮不同弹带挤进过程差异性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采用有限元软件LS-DYNA构建了非金属尼龙弹带和金属铜弹带挤进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探究了两种模型下的弹丸运动响应、挤进阻力以及多发弹丸连续发射引起的坡膛的温度变化差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铜弹带挤进过程相比,尼龙弹带更加容易挤入膛线,尼龙弹带挤进过程中所受阻力较小,能够较好的降低弹带对膛线的冲击与磨损;多发弹丸连续发射时,铜弹带挤进过程引起的坡膛温度变化远大于尼龙弹带挤进过程引起的坡膛温度变化,采用尼龙弹带能减少火炮身管的烧蚀损伤,提高使用寿命。
苗军陶钢王星红李召
关键词:弹带挤进过程数值模拟温度使用寿命
线膛复合身管无坐力炮的非金属弹带挤进过程数值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构建了非金属弹带挤进某复合材料身管无坐力炮的有限元模型,对几种不同材料弹带挤进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弹丸发射过程中的身管应变以及扭力矩进行了动态测试,得到如下结果:非金属弹带有较好的闭气效果。改性的聚四氟乙烯弹带对挤进过程产生的阻力、弹丸运动影响均介于尼龙和聚四氟乙烯之间;弹带凹槽设计能够降低身管的应变;轻型线膛复合身管无坐力炮弹丸发射过程中,身管环向应变由膛压和弹带的冲击共同引起并且叠加形成;理论、仿真和实验得到的身管扭转冲量矩,可为身管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苗军陶钢王鹏徐宁李召王星红王小峰
关键词:弹带复合材料挤进过程
爆炸波对生物膜微观创伤的分子动力学分析
2020年
爆炸冲击波作用到人体胸部时,肺部会出现肺出血及肺水肿等症状,这是人体爆炸创伤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很有必要.为了更好地理解爆炸创伤的机理,应研究冲击波与微观组织作用的力学过程,但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从基本的生物膜做起,运用分子动力学研究冲击波对DPPC膜造成的损伤,通过停止活塞来控制冲击波的冲量,观察冲击过程中膜的恢复情况.通过观察不同冲量下冲击波经过膜后磷脂分子及其周围水分子分布,发现随着冲量增大,膜越来越无序混乱,褶皱更严重,疏水区水分子越来越多.将膜冲击过程划为3个阶段,分别为冲击阶段、恢复阶段和后效阶段.发现当冲量大于153 m Pa·s时,在冲击过程中没有观察到膜的损伤恢复.
王小峰陶钢徐宁王鹏李召周杰
关键词:冲击波分子动力学膜损伤冲量
基于平衡算法的无坐力炮不平衡冲量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在经典无坐力炮内弹道学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不平衡冲量的计算方法,建立了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利用此平衡内弹道算法分析了弹丸挤进压力、堵片打开压力、火药弧厚、喷管面喉比等设计参数对不平衡冲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管面喉比对不平衡冲量的影响较大,弹丸挤进压力、堵片打开压力、火药弧厚对不平衡冲量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无坐力身管武器的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薛举元陶钢王鹏徐宁李召任保祥
关键词:内弹道火炮设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