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琳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污泥
  • 1篇絮状污泥
  • 1篇上清
  • 1篇上清液
  • 1篇剩余污泥
  • 1篇水解
  • 1篇碳源
  • 1篇脱氮
  • 1篇脱氮除磷
  • 1篇泥水
  • 1篇清液
  • 1篇浊度
  • 1篇污泥水
  • 1篇污泥水解
  • 1篇聚合氯化铝
  • 1篇聚合氯化铝铁
  • 1篇颗粒污泥
  • 1篇混凝
  • 1篇混凝剂
  • 1篇高岭土

机构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山西安泰集团...
  • 1篇北京城建亚泰...

作者

  • 3篇刘小英
  • 3篇李琳
  • 1篇刘静伟
  • 1篇郭超
  • 1篇朱雷
  • 1篇罗玉龙

传媒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两种污泥对Cu^(2+)和Cr^(6+)吸附性能试验研究
2017年
分别以好氧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为吸附剂,在不同的吸附条件(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不同浓度离子共存)下,探讨对Cu^(2+)和Cr^(6+)的吸附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两种形态污泥对Cu^(2+)的吸附能力较强,其中颗粒污泥最佳吸附条件为pH值为7.1,吸附时间30 min,温度30℃,而絮状污泥在弱酸的环境下(pH值为4~7.1)对Cu^(2+)的吸附效果较好;在上述条件下,絮状污泥和颗粒污泥对Cu^(2+)的吸附量分别为22.26 mg/g和23.62 mg/g;Cu^(2+)的存在有利于污泥对Cr^(6+)的吸附,反之则不然。
汪心怡朱雷但冰松李琳蔡嘉庆刘小英匡海龙
关键词:絮状污泥颗粒污泥CU2+
高岭土制备混凝剂的优化条件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高岭土分布广、价格低、富含铝和铁,通过焙烧、酸浸和水解聚合可以制备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以高岭土为原料,通过对比研究不同焙烧温度、水解聚合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制备的PAFC的混凝效能,确定PAFC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650℃、水解聚合温度为60℃、水解聚合时间为3 h时制备的PAFC的混凝效能最好,对原水(浊度为200 NTU左右,PO3-4-P为4 mg/L)中磷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对浊度的去除率高达100%。
郭超刘怀英刘静伟但冰松李琳刘小英
关键词:高岭土聚合氯化铝铁混凝浊度
污泥水解上清液作为GS系统脱氮除磷碳源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超声预处理后的剩余污泥水解酸化产生的有机物物质作为污水厂碳源,不仅有利于解决城市污水厂碳源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实现剩余污泥的减量化。通过研究得到,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经超声(20~25 kHz,1.6 W/mL,15 min)厌氧水解1 h后得到的污泥水解上清液,溶解性COD(SCOD)溶出率为26.5%,其中,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约占SCOD的40.3%,VFA中乳酸含量最高。烧杯试验结果表明,污泥水解上清液最大反硝化速率为5.85 mg NO_3^--N/(g MLVSS·h),可以作为反硝化碳源,而最大释磷速率仅为4.57 mg P/(g MLVSS·h),不适于作为生物除磷碳源。由此可见,水解上清液中SCOD的组成直接影响其作为脱氮除磷碳源的可行性。成本分析表明,污泥水解上清液作为碳源可以产生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罗玉龙李燕敏李琳但冰松刘小英
关键词:剩余污泥碳源脱氮除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