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亚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代谢表型
  • 1篇倒刺鲃
  • 1篇幼鱼
  • 1篇鱼类
  • 1篇中华倒刺
  • 1篇中华倒刺鲃
  • 1篇环境类型
  • 1篇集群行为
  • 1篇标准代谢
  • 1篇垂钓
  • 1篇刺鲃

机构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杨亚
  • 1篇彭姜岚
  • 1篇曾令清
  • 1篇付世建
  • 1篇吴朝伟

传媒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鲫幼鱼易钓性与标准代谢及形态特征的关联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考察鲤科(Cyprinidae)鱼类的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及形态参数与易钓性是否存在关联。【方法】以广布种鲤科鱼类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在(25±0.5)℃条件下测定体质量相近、体格健康的40尾幼鱼的标准代谢率,随后在实验室环境中连续进行5d垂钓,每日垂钓20尾幼鱼即停止当日垂钓活动。【结果】1)第1d被钓出幼鱼的标准代谢率高于未被钓出幼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连续4d中被钓出幼鱼与未被钓出幼鱼的标准代谢率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每日被钓出幼鱼与未被钓出幼鱼的体质量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被钓出幼鱼的体长在第3d和第5d大于未被钓出幼鱼,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被钓出幼鱼的肥满度在第3d高于未钓出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5d的连续垂钓中,被钓上5次的幼鱼有3尾,被钓上1~4次的幼鱼分别为7,7,6,10尾,仅7尾幼鱼从未被钓出,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被钓出频次的幼鱼的标准代谢率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对5d中均被钓出的幼鱼的钓出顺序进行分析,发现它们每日被钓排序在整体上保持一致,而幼鱼的平均被钓次序号与它们的标准代谢率和形态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鲫幼鱼的首次被钓经历并不影响自身再次被钓;在体质量相近条件下,鲫的易钓性与外部形态(如体质量、体长或肥满度等)以及维持代谢有关。
杨亚吴朝伟付世建彭姜岚曾令清
关键词:垂钓
代谢表型和环境类型对中华倒刺鲃集群行为的影响
动物个体聚集成群、相互合作的集体行动被称作集群行为,它是动物在长期自然选择中逐渐进化形成的生存策略,在动物界十分普遍,也是鱼类重要的行为策略。与独居个体相比较,集群行为可以给动物提供各种生态收益,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代价。...
杨亚
关键词:鱼类集群行为环境类型代谢表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