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北京城区污染观测站2006~2013年夏季可吸入颗粒物PM10逐日浓度检测资料,挑选所有PM10浓度大于150μg/m^3的个例,合成分析华北及北京地区风场变化情况,发现风速在污染当天变化不明显,南风与PM10的相关性普遍为正,污染当天各区南风增加较大,太行山一带甚至增长了5倍。南风异常可能会使河北、山东等地污染物向北京输送,造成北京大气污染。同时我们分析北京夏季空气污染时大气环流特征。在500 h Pa与200 h Pa,北京和内蒙古上空有显著的高压异常。在850 h Pa,环流场表现为东正西负的高度场异常,其中北京在正负异常分界线上。低层气压梯度异常会造成北京和以南地区南风异常。同时,我们发现北京污染天气伴随的高空环流异常具有准定常特征。在污染前4天,蒙古上空存在一个显著的高层高压异常。该高压异常增强并向南延伸,在污染当天控制北京和内蒙古。在污染消退期,该异常也逐渐消退。但在消退后第四天,北京和内蒙古上空依然受高压异常控制。这表明北京夏季污染和高空准定常环流异常有关。
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回归方法分析了1979~2018年影响亚马逊旱季(6~8月)降水年际变率的热带海面温度模态。第一海面温度模态解释了总方差的64%,主要表现为前期亚马逊雨季(12月至次年2月)至旱季(6~8月)热带东太平洋La Niña型海面温度异常演变。12月至次年2月热带东太平洋出现La Niña型海面温度冷异常;3~5月热带东太平洋冷异常增强,并在热带印度洋、热带北大西洋出现冷异常,在热带南大西洋有暖异常;6~8月热带东太平洋冷异常向东收缩;9~11月整个热带海面温度异常均快速衰退。第二海面温度模态解释了总方差的19%,主要表现为前期亚马逊雨季(12月至次年2月)至旱季(6~8月)中太平洋Modoki El Niño型增暖。12月至次年2月在热带中太平洋出现暖异常,印度洋和南大西洋同样也出现暖异常,热带中太平洋和南大西洋暖异常能持续到9~11月,而印度洋暖异常在9~11月衰减。这些结果表明,亚马逊旱季降水与热带海面温度的演变有关,当前期12月至次年2月出现La Niña(Modoki El Niño)事件、3~8月出现热带南北大西洋海面温度梯度负异常并且热带印度洋海面温度冷(暖)异常时,亚马逊旱季降水偏多。这两个海面温度模态对降水的总贡献与亚马逊旱季降水指数的相关关系高达0.92,说明亚马逊旱季降水年际变率与热带海面温度密切相关;而且这两个海面温度模态对亚马逊旱季降水的贡献还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自1979年以来,海面温度对降水的贡献有下降趋势。还对海面温度影响亚马逊旱季降水年际变率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海面温度可以通过影响亚马逊地区的环流场、水汽输送以及大气对流层稳定性进而导致降水异常。第一海面温度模态能激发亚马逊低空北部气流辐合,高空北部气流辐散,容易形成异常的上升运动;同时,亚马逊对流层的异常湿静能收支也表明第一海面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