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俊仁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音阶
  • 4篇琴谱
  • 4篇琴曲
  • 4篇古琴
  • 3篇声音
  • 3篇五声音阶
  • 3篇苦音
  • 2篇音乐
  • 2篇律制
  • 2篇减字谱
  • 2篇宫廷音乐
  • 2篇半音
  • 1篇调弦
  • 1篇调音
  • 1篇断层扫描
  • 1篇音乐传播
  • 1篇塞上
  • 1篇三分损益
  • 1篇三分损益律
  • 1篇商调

机构

  • 10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10篇谢俊仁

传媒

  • 2篇中国音乐学
  • 2篇天津音乐学院...
  • 2篇音乐传播
  • 1篇乐器
  • 1篇中国音乐
  • 1篇黄钟(武汉音...
  • 1篇星海音乐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现代科技追寻卞赵如兰教授藏伏羲式古琴的历史
2021年
卞赵如兰赠香港中文大学的伏羲式古琴,没有琴名或铭文,琴面有大蛇腹断纹,声音苍古,似有数百年历史。经内视镜检查,看到琴腹有款字。经计算机断层扫描及软件重建"冠状面"图像,发现琴面原有三孔,两孔被后加铜钱所遮盖,再加灰漆。琴底原有两个重迭的琴名以及铭文,均被后加的灰漆所遮盖。显示琴器的命运或曾受商业与政治因素影响。
谢俊仁黄海茵
关键词:古琴计算机断层扫描
明朝琴谱商调与徵调的调意与音阶特色
2023年
明初商调琴曲属一弦C音为宫的宫调式,不少在五正声乐句之间穿插了变音,特别是含清商音bE的乐句。清商音的运用,可以是临时变化音,亦可以构成特别的“含半音五声音阶”C、D、^(b)E、G、A。徴调琴曲调性多变和不明确,一些以G为宫的乐曲,部分乐句以清商音^(b)B代替角音,成为“含半音五声音阶”G、A、^(b)B、D、E,亦有一些以G为羽的乐曲,到明末清初蜕变为苦音G、↓B、C、D、↑F。商调名称的由来,可能是从^(b)B为宫的角度来看。不同调性的乐曲归类为徴调,应该是基于四弦为徴弦的概念。宫调和羽调,则以调式概念来命名。五个调的命名属不同系统,调意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这看似混淆的情况。
谢俊仁
关键词:苦音
明朝宫廷“含变音”五声音阶的结构分析与传播变化被引量:4
2017年
朱载堉在《乐律全书》中,创立了似是由"侧商调"省去商音的"宫、角、变徵、羽、变宫"音阶。经重新排列,这与《明集礼》宫廷乐曲曾使用的"宫、商、清商、徵、羽"的音程结构相若。此类"含变音"五声音阶调性不明确,可能与具争议的清商三调有关。此音阶在清初仍有承传,至乾隆贬低朱载堉,承传才中断。朱载堉省去商音,是基于对周朝音乐的历史想象;乾隆只用五正声,似是关乎五正声带来的正统身份象征。这显示意识形态对宫廷音乐传播变化的重要性。
谢俊仁
关键词:朱载堉宫廷音乐音乐传播
从琵琶曲《思春》到粤乐《悲秋》的乐调考证与传播变化被引量:3
2016年
20世纪初的粤乐《悲秋》,属苦音,改编自华秋苹《琵琶谱》(1818年)的《思春》。透过对19至20世纪初各种琵琶谱的分析,并参考我对古琴古谱音律的研究成果,本文推断《琵琶谱》之《思春》亦属苦音。不过,面对西方音乐冲击的大环境,当《思春》在华东的琵琶流派传播,演变为现代版本的《塞上曲》时,乐曲失去了苦音特性,成为羽调。但是,在广东地区,传播至粤乐和粤曲领域,变为《悲秋》时,乐曲则保留了苦音风格,显示了地方音乐对跨区域音乐传播的结果有重要影响。
谢俊仁
关键词:琵琶谱《塞上曲》苦音
从《律吕正义》的古琴律制看康熙十四律的实际运用被引量:1
2014年
《律吕正义》管律把八度分为十四律和等距七声,不符合传统。其古琴律制,则按传统计算,琴律与十四律的对照表,看似混乱。我发现,如果把十四律其中三对相邻律吕,当作三对近似的音高,琴律对照表各调均成为传统七声。结果,虽称为十四律,其音阶属传统。这可能是宫廷乐师为使十四律能奏出传统旋律,而设计的对策,亦配合清宫律管的测音结果。
谢俊仁
关键词:古琴
从相连同度或八度泛音看古代琴曲的纯律调弦
2022年
研究古代琴曲调弦方式需审视不同弦的相连同度或八度泛音。据此,明朝《神奇秘谱》明确使用纯律调弦的乐曲并不普遍,只出现于正调的商、角、商角调以及一些外调。纯律调弦的正调琴曲,大部分以一弦为宫,除了D和A稍低,也有其他组合,亦灵活运用不相连的五度相生律泛音。明朝琴曲律制的选用并不是从理论角度考虑,而是跟随历代不同传承以及音乐感觉的变化形成了多元风格。
谢俊仁
关键词:纯律五度相生律减字谱
从明末清初古琴曲探索苦音的特性与形成被引量:1
2021年
明末清初的古琴谱收录了不少苦音琴曲,为苦音的特性提供了重要启示。首先,苦音的si与fa可以偏差至原位si和^(#)fa,学者提出的苦音概念,需要解释到这现象。其二,并非所有苦音乐曲都适合使用sol、(la)、^(b)si/^(↑b)si/si、do、re、fa/^(↑)fa/^(#)fa为唱名的。在个别情况,因应其历史因素、结束音或旋法,可能更适合使用la、(si)、do/^(↑)do/^(#)do、re、mi、sol/^(↑)sol/^(#)sol为唱名。其三,苦音琴曲多是由一般调式框架经过升高do音与sol音蜕变而来的,这蜕变可能来自民间音乐家的思维,是传统“半音相借”程序的延续,而不受理论缚束。在历史洪流中,苦音与一般调式循环变化,亦可能影响了琉球音阶的形成。现代学者研究传统音乐时,可以跳出传统理论的框架,而参考民间音乐家的思维以及传承方式。
谢俊仁
关键词:苦音古琴曲减字谱
明朝琴曲的清商音与含半音五声音阶被引量:2
2019年
不少明朝琴曲使用比角音低半音的清商音,尤是《神奇秘谱》的商调曲与《梧冈琴谱》的徵调曲。这可以是临时变化音,更可以是把五声音阶的角音转换为清商音,成为特殊的含半音五声音阶"宫、商、清商、徵、羽"。我猜测,古代音乐家运用乐音转换时,为追求音乐效果,并不拘泥于理论,形成了这调性不明确的音阶。这音阶更也曾运用于明朝的宫廷音乐,有特别的历史意义。这强调清商音的音阶与"清商三调"的关系,值得探索。
谢俊仁
关键词:宫廷音乐
《大还阁琴谱》与古琴律制的转变被引量:5
2013年
古琴记谱自《大还阁琴谱》(1673)开始全面使用徽分,陈应时教授认为这"标志着古琴音乐全面进入三分损益律的历史时期"。但是,《大还阁琴谱》内很多按音徽位都不属三分损益律,不可以全部理解为记录或计算错误。据本文分析,《大还阁琴谱》在同一乐曲内混合使用不同律制,包括纯律和民间音律,显示编者不拘泥于正统音律的规限,也不固守雅俗的分野。由其前后的琴谱可知,这"多元"做法并非《大还阁琴谱》首创,也传承到后期。《大还阁琴谱》虽是记谱法的转折点,但并不标志古琴律制的重大转变。至20世纪,三分损益律才成为古琴律制的主流。
谢俊仁
关键词:琴律三分损益律
粤派扬琴的调音对七平均律的启示被引量:3
2018年
通过测音研究,显示七律扬琴低音部分的音律类似传统十二律制,中高音部分则接近七平均律,但各音程稍有参差,不是完全平均,令正线旋律仍有传统律制的影子。据丘鹤俦《琴学新编》,七律扬琴能在"四盆"之间转换,苦喉即士工线。文章分析了苦喉与士工线的关系,推论当其他不固定音高乐器与扬琴合奏时,可能会因应乐曲的调式而把乐音微调。如果士工线旋律倾向传统羽调,其他乐器可以把正线的"乙"(即士工线的"上")奏得稍低;如果旋律属苦喉(或"特殊的羽调"),可以把正线的"乙"奏得稍高。这活的律制没有什么理论根据,只是约定俗成,不适宜强称为"七平均律",简单称为"粤乐七律"可能更好。这并不贬低其艺术意义,反而令粤乐更具地区色彩。
谢俊仁黄振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