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勇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头痛
  • 5篇偏头痛
  • 4篇神经内科
  • 4篇神经内科门诊
  • 4篇慢性
  • 4篇慢性偏头痛
  • 3篇原发性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丛集性
  • 3篇丛集性头痛
  • 2篇药物
  • 2篇BETA
  • 1篇药用制剂
  • 1篇针刺
  • 1篇制剂
  • 1篇投药
  • 1篇口服
  • 1篇国际诊断标准
  • 1篇合并药物

机构

  • 1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金堂县第一人...

作者

  • 11篇谭戈
  • 11篇邓勇
  • 6篇王奎云
  • 6篇张艺馨
  • 4篇孔雪莹
  • 3篇廖琦
  • 3篇陈津津
  • 1篇范玉兰

传媒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疼...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偏头痛合并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测试
金洁利姜花花朱秋汶孔雪莹邓勇王奎云谭戈
丛集性头痛临床特征与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CH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点,电话回访患者的用药治疗情况。结果:一共收录32例患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29.6岁,男女患病比例为1.9:1(男21例,女11例),初次起病到被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0.6年。93.8%的患者有有自主神经症状,其中最常见的是头痛同侧流泪(75.0%)。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为较常见的伴随症状,分别占56.3%、28.1%、37.5%和53.1%。所有的患者均为发作性丛集性头痛(episodic cluster headache,ECH),不存在慢性丛集性头痛(chronic cluster headache,CCH)。在头痛前或头痛中均无先兆症状。在本研究中共有21例患者在急性治疗中口服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其中13例(61.9%)有效;共有15例患者在预防性治疗中口服泼尼松片,其中12例(80.0%)有效。此外还有7例患者使用维拉帕米作为预防性治疗药物,共有4例(57.1%)有效。结论: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CH患者初次起病到被确诊的时间更长,有待提高医生对CH的认识。
王达岩黎伦晞邓勇张艺馨谭戈
关键词:丛集性头痛
针刺对比药物预防治疗偏头痛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对比药物对偏头痛的预防治疗疗效及安全性,为针刺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VIP、Wan Fang Data和CNKI,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5年12月,收集针刺和药物对偏头痛的预防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筛选合格的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结局数据按照随访时间分为随机后3~4月和随机后5~6月2个亚组,最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研究7项,包含1285名偏头痛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组和药物组在随机分组后随访3~4月的治疗有效率(RR=1.24,95%CI=1.04~1.47,P=0.020)、偏头痛天数(SMD=-0.30,95%CI=-0.45^-0.16,P=0.000)、头痛程度(SMD=-0.32,95%CI=-0.52^-0.11,P=0.000)有统计学差异,随机分组后随访5~6月的偏头痛天数(MD=-0.66,95%CI=-1.18^-0.13,P=0.010)、头痛程度(SMD=-0.31,95%CI=-0.47^-0.15,P=0.000)也有统计学意义;而随机分组后随访5~6月的治疗有效率(RR=1.18,95%CI=0.97~1.43,P=0.110)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因此针刺组相对药物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更大、偏头痛天数更少,头痛程度更轻。不良反应率由于异质性较大(I2=77%),通过描述性分析认为针刺不良反应率较药物小。结论:针刺相对药物对偏头痛的预防治疗有更好的治疗效应及安全性,但还需要更多的优质试验进一步增强循证依据。
蒲圣雄谭戈邓勇黎伦晞朱秋汶姜花花
关键词:偏头痛针刺药物META分析
神经内科门诊丛集性头痛临床特征与疗效观察
王达岩黎伦晞邓勇张艺馨谭戈
神经内科门诊原发性阵发性偏侧头痛临床特征分析
黎伦晞陈津津张艺馨王奎云廖琦邓勇谭戈
神经内科门诊丛集性头痛临床特征与疗效观察
<正>目的:分析我院神经内科门诊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CH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点,电话回访患者的用药治疗...
王达岩黎伦晞邓勇张艺馨谭戈
文献传递
神经内科门诊原发性阵发性偏侧头痛临床特征分析
<正>目的:研究原发性阵发性偏侧头痛(paroxysmal hemicrania,PH)的临床特征,并对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试行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
黎伦晞陈津津张艺馨王奎云廖琦邓勇谭戈
文献传递
慢性偏头痛合并药物过度使用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偏头痛(CM)合并药物过度使用的临床特点,对国际头痛分类第3版测试版(ICHD-Ⅲbeta)诊断标准进行初步临床测试。方法回顾性研究71例CM合并药物过度使用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ICHD-Ⅲbeta关于CM的诊断标准中各项满足诊断的情况及比例。结果 71例CM患者平均年龄为(49.5±10.5)岁。仅有3例患者有先兆偏头痛(MA),13例患者表现为可能性偏头痛(PM)。其中以头痛粉(60.0%)过度使用率最高,咖啡因(82.2%)和对乙酰氨基酚(76.1%)为使用最多的药物成分。此外,85.9%的CM患者满足B诊断,而有19.7%的患者不能满足C诊断标准,其偏头痛类型主要为PM。结论将CM的ICHD-Ⅲbeta版诊断标准中C.3项改为PM可能在临床更适用。
金洁利姜花花朱秋汶孔雪莹邓勇王奎云谭戈
关键词:偏头痛药用制剂慢性偏头痛
慢性偏头痛合并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测试
<正>目的:分析慢性偏头痛(CM)合并药物过度使用头痛(MOH)患者的临床特点,同时对国际头痛分类第3版测试版(ICHD-3beat)诊断标准进行临床测试。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我院头痛门诊的CM合并MOH患者的临床...
金洁利姜花花朱秋汶孔雪莹邓勇王奎云谭戈
文献传递
原发性阵发性偏侧头痛临床特征分析与ICHD-Ⅲ beta诊断标准测试
2017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阵发性偏侧头痛(paroxysmal hemicrania,PH)的临床特征,并对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试行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3rd Edition,beta version,ICHD-Ⅲbeta)中阵发性偏侧头痛的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实践测试。方法:参照ICHD-Ⅲbeta诊断标准,3648例以头痛为主诉的头痛门诊患者中,10例诊断为PH,对其人口学特征以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PH起病年龄为(40.40±12.77)岁,男性5例(50%),女性5例(50%)。10例患者亚型全为发作性阵发性偏侧头痛(100%),头痛发作部位最常见于颞部(80%)和眼眶(50%),最常见的自主神经症状症状为同侧眼部充血、流泪、水肿(70%);患者均为中重度疼痛,以跳痛最为常见。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基本在2~30 min以内,但有40%的患者曾出现不满足PH诊断标准中的B标准的情况。发作期一半以上的天数头痛发作频率均在5次/d以上。对吲哚美辛治疗的反应良好。结论:头痛门诊中PH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国外的报道相似,但以EPH的发病率较高,与国外CPH为主的发病特征有差异。PH的诊断标准(ICHD-Ⅲbeta)基本符合临床运用实践,新增的两个可能伴随症状均有临床意义。但仍需进一步改进,如头痛发作时长的规定。
黎伦晞陈津津张艺馨王奎云廖琦邓勇谭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