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真
- 作品数:10 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丽水凹陷基底岩样年代学特征及意义
- 丽水凹陷位于我国东海陆架盆地西南部,沉积地层以古新统和中、下始新统为主,中生界主要发育白垩系,缺失侏罗系.雁荡凸起紧邻丽水凹陷东部,含有少量新生代地层,并且局部残留白垩系.前人普遍将丽水凹陷前新生代视为基底,随着勘探程度...
- 郭真王建强刘池洋
- 关键词:沉积地层年代学特征
- 文献传递
- 东海陆架盆地龙井运动构造影响及其发育背景被引量:9
- 2015年
- 通过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构造的详细剖析,确定龙井运动发生于中中新世至中新世末,是一次逐渐增强又逐渐减弱的构造活动。龙井运动的主要影响是在中新世晚期使西湖凹陷中央形成了一条北强南弱的NN向反转背斜带,其影响范围随时间逐渐缩小。受舟山国头深大断裂的影响,龙井运动所形成的反转背斜带被错断,形成现今西湖凹陷内中央背斜带不规则的平面分布。西湖凹陷中中新世正断裂数量的减少,沉积范围的缩小,以及沉积物粒度的变化均为龙井运动所造成。龙井运动在时间和区域构造位置上都能与冲绳海槽初次张裂相对应,它的动力来源主要是菲律宾海板块俯冲造成冲绳海槽张裂,向西推挤钓鱼岛隆褶带而产生的。
- 郭真刘池洋田建锋
- 关键词:西湖凹陷深部断裂冲绳海槽
- 东海陆架盆地演化中重要地质现象及其动力学背景分析
- 东海陆架盆地构造位置特殊,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交汇处,同时与冲绳海槽初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构造演化一直是各国地质学家争论的焦点.但是地区敏感性高、勘探程度较低等特点,导致东海陆架盆地构造演化及...
- 郭真
- 关键词:东海陆架盆地地球化学
- 文献传递
- 含油气盆地剥蚀厚度恢复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地层剥蚀厚度恢复是含油气原始盆地恢复的重要内容,对定量研究盆地演化史意义重大。对利用地质判别推断、沉积速率与旋回、压实密度和热演化等四个方面的剥蚀厚度恢复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选取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探讨。通过比较,最后提出应根据研究区具体的地质特征选择适宜的方法,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来进行剥蚀厚度恢复。
- 王飞飞张参邓辉郭真曲少东
- 关键词:剥蚀厚度恢复
- 东海丽水凹陷新生代基底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8
- 2015年
- 丽水凹陷东部边界WZ27-1井为东海陆架盆地钻穿新生代的少数钻井之一,依据录井资料显示其前新生代钻遇花岗岩。通过对其底部岩屑样品岩石薄片研究发现,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和长石,呈半自形或它形粒状分布,具有典型的花岗岩结构;结合对样品的肉眼观察,以及地震剖面和测井解释资料,进一步确认该井底部所钻遇地层为浅层中酸性花岗岩,或具有一定规模的分布。同时运用锆石U-Pb定年方法,厘定该花岗岩的形成时代,结果显示该岩体主体形成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194-243 Ma±),大致可分为205 Ma±和220 Ma±两期。上述结果,首次揭示在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内发育有印支期基底花岗岩体,具有重要的构造指示意义。结合我国东南陆域及琉球岛弧同期岩体发育特征及中生代沉积岩分布特点,认为东南陆域与东海陆架盆地在中生代处于同一基底之上,经历三期相同构造背景的转换。
- 郭真高顺莉王建强刘池洋罗伟张启航
- 关键词: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基底性质锆石定年中生代花岗岩
-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反转构造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力环境被引量:20
- 2015年
- 通过对地震剖面观察和沉积构造分析,根据反转褶皱隆起及其伴生的断层发育程度,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反转构造划分为宽缓隆褶、陡窄隆褶、宽缓隆断褶和陡窄隆断褶4种类型。西湖凹陷的构造反转强度及特征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特点。在东西排列的三带中,中央突起带反转最强,东部断阶带次之,西部斜坡带反转最弱。在南北分布的三区里,北区发育较强陡窄隆褶,中区总体反转强、局部反转弱,南区总体反转弱、局部反转强。西湖凹陷的反转构造以褶皱为主,并不同程度地伴生断裂。据此,选取反转逆断距、反转褶皱波幅和缩短率3个参数,对中央突起带反转构造的分布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研究和统计结果表明,中央突起带的北部反转强烈,中部构造反转最强和较弱地区相邻并存,南部总体反转较弱、局部较强。反转构造主要由中新世中晚期龙井运动形成,反转逆断层由先存断层逆向再活动发展而来,逆断距一般自下向上逐渐减小;而反转褶皱主要发生在上部沉积层,其发育程度自下而上逐渐增强。西湖凹陷构造反转的形成,主要是中新世菲律宾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导致冲绳海槽弧后扩张,进而产生向西推挤的作用所致。
- 郭真刘池洋田建锋
- 关键词:西湖凹陷
- 裂变径迹法原理及其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裂变径迹法对于研究盆地热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对于年龄和温度的确定,将地热的发展史揭露出来。从裂变径迹的发展历史入手,分析裂变径迹的成因和退火产生的影响。由于裂变径迹具有温度和长度双重特征,就可以对于盆地热史或盆地边缘山体隆升情况进行具体恢复。因此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裂变径迹法在盆地热史分析以及如何研究盆地热发展史和成矿、断裂的作用。概述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加强机制研究,建立标准,多方法结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 郭真
- 关键词:裂变径迹磷灰石盆地分析
- 西峰油田合水区块长8岩性油藏流动单元划分被引量:13
- 2011年
- 针对西峰油田合水区块长8岩性油藏具有典型的低孔特低渗透与强非均质性的现状,纵向上,以岩心观察与分析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研究区长8储层进行精细的等时地层单元划分;平面上,经综合分析选取了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流动带指数等5个权重参数。对这些参数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为E类、G类、M类和P类等4类。运用判别函数对各类流动单元进行判别分析,正判率达97.2%。各流动单元的类型与储层物性、沉积微相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流动单元微观渗流特征揭示出:E类、G类流动单元是研究区已开发程度较高的有利储层,M类流动单元是剩余油分布的富集区带,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 冯杨伟孙卫屈红军高辉郭真
- 关键词:岩性油藏剩余油西峰油田
-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晚三叠世延长期区域构造环境转变的沉积响应被引量:24
- 2015年
- 以大量砂岩碎屑矿物定量鉴定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及其变化的综合分析,系统剖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延长组长10—长1层砂岩类型、骨架轻矿物、岩屑组分等在平、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研究揭示,盆地在延长组长8与长7层沉积期间,出现了明显的沉积变革事件。在砂岩类型、矿物组分及源区大地构造背景等方面,大致以华池—黄陵一线为界,长7期以来盆地西南与东北沉积区差异显著,开始出现与长7期之前明显不同的沉积分区。结合盆地发育的构造背景及其他沉积-构造事件等研究认为,延长期沉积变革事件与中晚三叠世华北与扬子克拉通拼接碰撞,秦岭洋最终闭合联系密切,是对秦岭全面碰撞造山和强烈隆升剥蚀事件的响应。本研究对进一步分析延长期盆地物源区构造属性的变化和盆内沉积体系划分、砂体展布、有利储层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中生代盆-山耦合关系、沉积建造与改造响应提供了新的证据和重要线索。
- 王建强刘池洋郭真张东东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构造环境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宜君组砾岩砾组分析及其意义被引量:32
- 2011年
- 运用砾组分析方法,结合邻区基岩地层,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宜君组砾岩的砾性、砾度、砾态及砾向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研究区不同区域砾岩的成分来源、成因、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及古水流方向。表明宜君组砾岩为早白垩世初期干旱环境下山麓洪积扇—河流相沉积产物,具多物源和快速沉积的特点,砾石分选普遍较差,磨圆呈次棱角—次圆状,风化程度低。其中南部麟游—彬县地区的砾石主要来自北秦岭造山带,西南部陇县—千阳地区主要来自陇山古生界;进而认为今渭北隆起南部及渭河地区在早白垩世仍在接受沉积,渭北隆起的发育时限主要是早白垩世末期以来,早白垩世原始盆地沉积南界可在今渭河地区甚或达秦岭北麓。
- 王建强贾楠刘池洋邱欣卫赵红格郭真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