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子扬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艺术

主题

  • 3篇非物质文化
  • 3篇非物质文化遗...
  • 2篇音乐
  • 2篇婺剧
  • 2篇乐教
  • 1篇地方戏
  • 1篇地方戏曲
  • 1篇演员
  • 1篇一体化
  • 1篇音乐教育
  • 1篇音乐生态
  • 1篇声乐
  • 1篇声乐教学
  • 1篇视域
  • 1篇评剧
  • 1篇宗教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协调
  • 1篇文武
  • 1篇戏曲

机构

  • 4篇天津体育学院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5篇陈子扬
  • 1篇周希正
  • 1篇郭超
  • 1篇彭瑞琪
  • 1篇关山

传媒

  • 2篇戏剧之家
  • 2篇浙江艺术职业...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被引量:3
2016年
20世纪以来,法国演员哥格兰提出,演员的特征就是有一个双重人格:自我和角色(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第一自我是扮演者,由它完成创作构思,形成创作概念。第二自我是第一自我的工具,由它去表现第一自我想象中的人物。本研究以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途径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自我与角色(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情感转化途径是要求演员从自我出发运用正确的创作方法,最终达到创造出特定的人物形象角色的要求。由于演员在角色的创造中,只能是以自身作为创作的材料和工具,所以创造角色时,不论与自己有多么不同的角色创造,都必须从自我(第一自我)出发,在转化过程中,需要演员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体验,抑制演员与角色的差别之处,发展与角色的相似之处,在可能的范围内改造自己以适应角色的要求,在表演时做到此时此刻我就是的状态,最终化身角色(第二自我)。
关山陈子扬
宗教与民俗双重视野下看婺剧“踏八仙”的价值——以《文武八仙》为例
2013年
凭借宗教和民俗的超越性,艺术可以突破自身的"功用"价值和时空的局限而得以不断传承发展。对戏曲进行宗教性、民俗性研究极为重要,对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婺剧传统演出剧目《文武八仙》,蕴含丰富的宗教、民俗要素,从宗教和民俗双重视角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陈子扬
关键词:婺剧宗教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汉剧现状及非主流传承方式被引量:5
2013年
地方戏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维度,对湖北汉剧目前的发展现状做了较深入地分析。同时,以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传承与保护兴趣班这个唯一在高校中开展汉剧活态传承的实践为例,详细介绍了该兴趣班的活动内容、取得的成绩及不足之处。使长期被忽视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得以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更是在当今市场经济主导、多元文化冲击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辅助方式之一。高等院校在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上任重道远。
周希正陈子扬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地方戏曲音乐教育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被引量:1
2016年
评剧是京津冀三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传统戏曲剧种,受多元文化等多因素的冲击,其音乐生态环境受到了重大的破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的提出,特别是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政策的出台,为评剧这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音乐生态环境的重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有利地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发展。
陈子扬郭超彭瑞琪
关键词:评剧京津冀一体化
婺剧徽戏生角唱法对民族男高音训练的借鉴被引量:5
2013年
徽戏是浙江省代表性地方剧种——婺剧中应用最广泛的声腔体系。对徽戏中生角行当唱法在用嗓特点、发声方法、咬字、共鸣等方面进行研究,对现代民族男高音演唱的提高,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现代民族男高音作为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的演唱技法,要想真正体现本民族特色,展现地域文化魅力,在借鉴西洋唱法的同时,更应该从本土的传统戏曲唱法中吸取养料和精华。与此同时,这也必将推动传统戏曲这一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整理和研究保护工作,实现戏曲塑造民歌灵魂,民歌反哺戏曲提升的良好发展格局。
陈子扬
关键词:婺剧徽戏声乐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