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玲

作品数:6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3篇红壤
  • 2篇土壤
  • 1篇有机肥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篱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炭
  • 1篇实验站
  • 1篇水保
  • 1篇水保效益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变化
  • 1篇水土
  • 1篇水土流失
  • 1篇水文
  • 1篇水文年
  • 1篇碳储量
  • 1篇土壤呼吸
  • 1篇土壤剖面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江西省山江湖...

作者

  • 6篇陈玲
  • 4篇梁音
  • 3篇孙波
  • 3篇曹龙熹
  • 2篇袁久芹
  • 1篇宗海宏
  • 1篇周静
  • 1篇蒋瑀霁
  • 1篇金辰
  • 1篇钱海燕
  • 1篇刘晓利
  • 1篇陈利军
  • 1篇王移
  • 1篇祝亚云

传媒

  • 6篇土壤

年份

  • 6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长期监测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针对红壤地区面临的一系列土壤问题,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围绕典型红壤地区水、土、气、生4个方面的各项指标参数进行了长期监测。每年共采集和分析整理各类数据约30 Mb。大量的监测数据信息为红壤生态系统的长期研究以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服务。通过多年的监测研究,发现红壤地区土壤p H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等养分含量不同程度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增长速度缓慢。
刘晓利孙波梁音周静宗海宏陈玲
雷竹生态系统植物固碳效益及其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雷竹是我国南方地区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竹种,具有较好的固碳增汇潜力。本文选取6种不同林龄的雷竹林地开展样方调查和采样分析,系统地探讨了雷竹林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固碳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雷竹林地立竹密度和平均胸径在1~6年内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而6年以上林龄的立竹密度则呈下降趋势,平均胸径的增幅也趋缓。雷竹各器官的平均含碳率排序为竹杆(423g/kg)〉竹枝(412g/kg)〉竹叶(385g/kg)〉竹根(363g/kg)。竹林地上部分杆茎和枝叶是主要的植物储碳源,占储碳总量的70%以上,其中杆茎的碳储量最大且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趋势最为显著。竹林植物总固碳量在3~6年时段内的增加速度最快,其余时段增速较缓,10年以上林龄的雷竹植物固碳量趋于稳定。
王移梁音曹龙熹卢慧中袁久芹陈玲
关键词:雷竹碳储量生物量
等碳投入的有机肥和生物炭对红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18
2015年
施用有机肥是快速培育瘠薄土壤的一个重要措施。针对中亚热带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旱地,建立了玉米和花生单作系统等碳量投入有机肥和生物炭的田间试验,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方法研究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CO2通量)的变化及其与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两年的试验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分异,施用有机肥和生物炭显著增加了细菌多样性,但施肥第二年真菌多样性有下降趋势。秸秆和猪粪配施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呼吸速率与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细菌多样性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相对贡献率为71%)显著高于真菌(29%)。土壤磷素(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的变化是驱动红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主导因素,其对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44.8%和47.4%。因此,合理配施秸秆和猪粪可以快速提高瘠薄红壤的生物功能。
陈利军孙波金辰蒋瑀霁陈玲
关键词:红壤有机肥生物炭变性梯度凝胶电泳CO2通量
不同水文年气候和施肥对红壤剖面水分变化的相对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改善红壤剖面的水分库容及其稳定供应能力是提升红壤地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10年施用有机肥的淋溶池试验,研究了玉米连作红壤旱地剖面不同深度(30~100cm)体积含水量的长期变化规律,利用集成推进树算法(ABT)定量评估了气象因素(降水和气温)和人为因素(施用有机肥)对红壤不同土层水分含量及其变异性的相对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文年份土壤剖面平均含水量变化顺序是丰水年(0.389cm3/cm3)〉平水年(0.380cm3/cm3)〉枯水年(0.377cm3/cm3);除2005年和2009年外,其余年份月均降水均与土层(30~100cm)平均含水量呈显著对数曲线关系(r〉0.582,P〈0.05);相同施肥处理下,在平水年和丰水年的不同季节(生长季和休闲季),不同土层中的土壤平均含水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而枯水年仅生长季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与有机肥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率。ABT分析显示,降水和气温是影响30~70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的主控因子,其累计相对贡献率超过了80%。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降水的影响逐渐减弱,施用有机肥的影响逐渐增强;在平水年和丰水年,施用有机肥是深层(100cm)土壤水分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
钱海燕陈玲孙波
关键词:红壤旱地土壤剖面主控因子水文年
赣南稀土尾矿堆积区水土流失规律初探被引量:11
2015年
赣南是我国重要的离子型稀土矿生产基地,但在其开采的同时也对矿区周围的土壤与环境造成影响,特别是稀土尾矿的水土流失问题尤为严重。本文选择典型的尾矿水土流失区,采用野外测量等方法对矿堆的主要水土流失类型及其强烈程度进行研究,同时对典型水土流失路径进行实地监测。结果表明:尾矿水土流失区沟道平均侵蚀模数约为3.73×104 t/(km2?a),坡面细沟平均侵蚀模数为1 651.2 t/(km2?a),水土流失情况极其严重。在降雨过程中,侵蚀沟内路径为侵蚀状态,侵蚀深度不断增加,在距沟头66 m处侵蚀深度开始减小,径流流出冲沟后到距离侵蚀沟出口处大约60 m的地方侵蚀深度为0 cm,之后随着距离的增加,泥沙开始逐渐沉积,水土流失状态转为堆积。
卢慧中梁音曹龙熹陈玲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矿水土流失
红壤坡耕地不同植物篱配置模式减流减沙效益对比被引量:32
2015年
植物篱作为坡耕地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对植物篱带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泥沙过程细化研究较少,有必要从微区尺度研究篱带范围内多种植物篱的减流减沙效益,并进行植物篱品种以及搭配模式的筛选。在模拟降雨条件下,本试验选取3种单一植物模式(黄花菜,香根草,百喜草),每种植物各设置3种篱带宽(1行,2行,3行),以及4种组合植物模式(1行黄花菜+2行百喜草,1行香根草+2行百喜草,1行香根草+2行黄花菜,1行百喜草+1行香根草)、1组对照,进行产流产沙过程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植物篱模式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减少了水土流失量;同类植物中,2行植物篱即可达到较好的水保效果;组合植物篱模式的减流减沙效益优于单一植物篱模式。
袁久芹梁音曹龙熹卢慧中祝亚云陈玲
关键词:植物篱坡耕地模拟降雨水保效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