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波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篇聚光
  • 1篇电池
  • 1篇电量
  • 1篇电量预测
  • 1篇电子学
  • 1篇性能研究
  • 1篇遮挡
  • 1篇实验测试
  • 1篇随机性
  • 1篇温度系数
  • 1篇聚光系统
  • 1篇可行性
  • 1篇光电
  • 1篇光电子
  • 1篇光电子学
  • 1篇光伏
  • 1篇光伏发电
  • 1篇光伏发电系统
  • 1篇光伏系统
  • 1篇硅电池

机构

  • 4篇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黄波
  • 3篇李国良
  • 3篇魏生贤
  • 3篇李明
  • 1篇王六玲
  • 1篇何京鸿
  • 1篇王云峰
  • 1篇项明
  • 1篇李景天
  • 1篇廖华
  • 1篇许玲
  • 1篇李光明
  • 1篇罗熙
  • 1篇郑土逢
  • 1篇赵恒利
  • 1篇王炳灿

传媒

  • 3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光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预测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3
2011年
为了较为准确的对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做出预测,提高光伏并网后电网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文章对硅太阳电池组件发电功率进行了理论计算,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光伏发电功率及发电量预测模型。通过改进水电、火电和风电现有的发电量预测模型(基于BP神经网络和G(1,1)灰色理论模型),使得改进后模型更适合于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的预测。最后,对三种预测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为今后并网光伏发电的预测提供了一种较为准确可行的方法。
李光明廖华李景天赵恒利黄波何京鸿
关键词:并网光伏系统随机性可行性
阴影遮挡下空间太阳电池串联组件输出特性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考虑雪崩击穿效应,以光伏电池元双二极管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分析光伏电池部分被遮光问题的数学仿真模型,并利用户外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运用此模型分析了单片空间太阳电池在反向偏压下的输出特性和串联组件在不同阴影遮挡情况下的I-V,P-V特性及输出能力。结果表明,空间太阳电池串联组件从无阴影遮挡到40%阴影遮挡,最大输出功率下降40%。串联组件输出功率随单片空间太阳电池遮挡比例的增大迅速下降;从遮挡1/5片,2/5片到整片被阴影遮挡,相应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下降7.36%,25.81%与97.94%。
李国良李明王六玲项明黄波郑土逢魏生贤王云峰
关键词:光电子学部分遮挡
槽式聚光系统聚光硅电池阵列特性实验研究
2011年
利用所设计的槽式聚光热电联供系统,对栅线平行分布和反方形分布的两种聚光硅太阳电池阵列进行了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能流聚光比为20倍的槽式聚光器下,两种电池阵列的光电效率分别为11.42%和13.89%,最大输出功率分别比聚光前放大16.06倍和19.33倍。两种电池阵列Pm、FF和η的温度系数分别为:-0.047 W/K、-0.45%/K、-0.035%/K;-0.029 W/K、-0.176%/K、-0.105%/K.研究结果为中低倍聚光系统聚光电池的选择和槽式聚光热电联供系统性能的优化提供参考。
许玲李明李国良黄波魏生贤
关键词:槽式聚光实验测试温度系数
V型槽聚光下PV系统的性能研究
2011年
设计制作了V型槽聚光PV系统,基于此系统对多晶硅电池阵列和空间太阳电池阵列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V型槽聚光下多晶硅电池阵列的最大输出功率为6.198W,是非聚光下的1.21倍。空间太阳电池阵列的最大输出功率由未聚光时的7.834W增至聚光后的14.223W,提高了近一倍。采用通水冷却方法,研究了V型槽聚光下电池工作温度对电池阵列开路电压、短路电流、输出功率和填充因子的影响。聚光水冷后多晶硅电池阵列最大输出功率增加到8.28W,比普通光照下提高了62.67%.
黄波李明魏生贤李国良罗熙王炳灿
关键词:聚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