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松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命周期评价
  • 2篇饲料作物
  • 2篇足迹
  • 2篇作物
  • 2篇奶牛
  • 2篇碳足迹
  • 1篇生命周期
  • 1篇生命周期理论
  • 1篇施肥
  • 1篇牛粪
  • 1篇排放特点
  • 1篇苜蓿
  • 1篇温室气体
  • 1篇奶牛粪
  • 1篇奶牛粪便
  • 1篇化肥
  • 1篇环境影响
  • 1篇环境影响评价
  • 1篇关中平原
  • 1篇灌溉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4篇刘松
  • 3篇王效琴
  • 3篇崔利利
  • 3篇段雪琴
  • 1篇梁东丽
  • 1篇郭亮
  • 1篇李强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关中地区奶牛饲料作物环境影响生命周期评价
畜牧业是人为环境污染物的重要排放源,饲料作物生产是畜牧业环境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国内很少有对奶牛饲料作物种植和生产过程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本研究以陕西省关中地区奶牛饲料作物为评估对象,根据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构...
刘松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饲料作物生命周期理论
文献传递
不同堆高奶牛粪便长期堆积过程中温室气体和氨排放特点被引量:7
2018年
为定量评价牛粪长期堆积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别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和通气法测定了不同堆体高度(堆高)奶牛粪便41周堆积过程中CH_4、N_2O和NH33种气体的排放量,分析了堆高对3种气体累积排放量以及温室效应和PM2.5的影响。结果表明,堆高对温室气体和NH3累积排放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堆高25 cm的CH_4和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堆高50 cm,但堆高对NH3累积排放量的影响正好相反。奶牛粪便长期堆积过程中CH_4对温室效应贡献最大,贡献率为61.41%~63.97%,其次是N_2O,贡献率为32.71%~33.70%,NH3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很小,仅为2.33%~5.88%。堆高25 cm的堆体温室效应显著低于堆高50 cm。堆高25 cm的堆体对PM2.5的影响显著高于50 cm。
崔利利王效琴梁东丽段雪琴刘松赵加磊
关键词:奶牛粪便温室气体
关中平原饲料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畜牧业是主要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源,而饲料作物生产是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饲料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及减排措施对于从日粮的角度减少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应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IPCC(2006)田间温室气体计算方法,建立了饲料作物碳足迹评估方法,分析了关中平原饲料作物的温室气体排放特点和减排措施及潜力.结果表明:关中平原主要饲料的碳足迹(以CO_2当量计)由大到小依次为玉米0.620、苜蓿0.382、小麦麸皮0.240、青饲玉米0.217、小麦秸秆0.083和玉米秸秆0.070 kg·kg^(-1);主要排放环节是化肥生产、氮肥田间排放和灌溉,对碳足迹的贡献率分别为26.0%~33.8%、27.8%~29.6%和24.5%~39.1%.由于关中平原存在过量施肥和大水漫灌的现象,通过化肥减施和节水灌溉措施减少饲料作物碳足迹的潜力很大,但不同措施带来的实际减排量仍需通过田间实践和具体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价进行验证.
刘松王效琴崔利利段雪琴赵加磊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饲料作物碳足迹
施肥与灌溉对甘肃省苜蓿碳足迹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评估甘肃省苜蓿不同种植模式的碳足迹,探明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环节。分析施肥与灌溉对甘肃省苜蓿碳足迹的影响,评估可能的减排潜力,为甘肃省苜蓿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IPCC(2006)田间温室气体计算方法,建立苜蓿碳足迹评估方法。通过调研甘肃省苜蓿主产区陇东、陇中和河西地区10个县区的苜蓿种植农户和农场,收集苜蓿的产量、化肥、灌溉等生产数据。根据施肥和灌溉水平及灌溉水源将甘肃省苜蓿种植模式分为4种,使用建立的苜蓿碳足迹评估方法和甘肃省苜蓿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分析4种种植模式的碳足迹构成特点、施氮水平与灌溉对苜蓿干物质产量和碳足迹的影响特征。使用情景分析方法揭示氮肥减施、改进氮肥生产工艺、无机有机肥混施、滴灌和喷灌技术降低苜蓿种植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结果】甘肃省苜蓿4种种植模式的碳足迹(以CO_2 eq计)从小到大依次为0.02(不施肥不灌溉模式,NFNI)、0.19(施肥不灌溉模式,SFNI)、0.22(施肥+河水灌溉模式,SFRI)、0.64(施肥+井灌模式,SFWI)kg CO2 eq·kg^(-1)苜蓿干物质(DM)。SFNI模式除与SFRI模式之间碳足迹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种植模式之间的差异均显著。不同种植模式之间的碳足迹构成环节和各环节对碳足迹的贡献率存在差异。NFNI模式的碳足迹主要由苜蓿残茬和农机使用两部分的排放组成;SFNI模式和SFRI模式碳足迹的主要产生环节是化肥生产和氮肥田间施用的排放,其次是农机使用;SFWI模式碳足迹的最大来源是灌溉耗电,其次为化肥生产和氮肥田间施用的排放。通过氮肥减施、无机有机肥混施、降低氮肥生产过程中排放可使甘肃省SFNI、SFRI和SFWI模式的苜蓿碳足迹分别降低10.0%—18.0%、-3.0%—8.0%和1.8%—5.8%。如果不考虑节水管材生产的额外温室气体排放,�
刘松王效琴胡继平李强崔利利段雪琴郭亮
关键词:苜蓿碳足迹施肥灌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