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橙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篇轻轨
  • 4篇城市轻轨
  • 3篇轻轨车
  • 3篇轻轨车辆
  • 3篇城市轻轨车
  • 3篇城市轻轨车辆
  • 2篇道岔
  • 2篇低地板
  • 2篇动力学性能
  • 2篇独立旋转车轮
  • 2篇列车
  • 2篇列车通过
  • 2篇轮对
  • 2篇车轮
  • 1篇弹簧
  • 1篇地铁
  • 1篇地铁车辆
  • 1篇电机
  • 1篇电机特性
  • 1篇电气

机构

  • 8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通号轨道车辆...

作者

  • 8篇池茂儒
  • 8篇周橙
  • 5篇吴兴文
  • 3篇梁树林
  • 3篇蒋益平
  • 2篇吴磊
  • 1篇张航
  • 1篇朱海燕
  • 1篇李涛
  • 1篇高红星
  • 1篇徐小毛
  • 1篇冯扬

传媒

  • 3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机械
  • 1篇噪声与振动控...

年份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城市轻轨车辆带摇枕转向架的结构方案设计和动力学性能被引量:2
2019年
城市轨道交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除市内运行要求外,目前还出现了市郊运行(运行速度达到120 km/h)需求。为解决目前城市轻轨列车的跨线提速运营能力不足问题,提出一种跨线提速带摇枕轻轨转向架结构方案,并对其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该方案主要在车体与构架之间增加了摇枕结构,以实现车体构架摇头运动约束解耦与回转阻尼的非线性。在对转向架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于无摇枕转向架与带摇枕转向架构架、摇枕与车体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5模块低地板轻轨列车动力学模型,分析两种转向架新轮、磨耗轮状态下的稳定性、平稳性、安全性(包括R350大半径曲线与R50小半径曲线)与回转阻力系数。结果表明:由于转向架摇枕带来的回转阻力的非线性特性,带摇枕转向架的稳定性、平稳性与大、小半径下曲线通过安全性均优于无摇枕转向架。该转向架既可胜任市郊高速运行的要求(保证120 km/h运行),又能胜任市内小半径曲线安全通行的要求(安全通过R50),为跨线提速运营提供了保障。
周橙池茂儒梁树林王湘涛周飞吴兴文
关键词:动力学性能城市轻轨车辆
抗蛇行减振器参数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0
2018年
介绍了抗蛇行减振器的简化模型——Maxwell模型。基于蛇形运动的稳定性理论,推导了带抗蛇行减振器的刚性转向架的线性临界速度解析表达式。利用表达式研究了不同等效锥度下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和结构阻尼对临界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锥度下,结构阻尼和串联刚度存在最佳匹配关系,小结构阻尼应配合小串联刚度,较大结构阻尼应配合较大串联刚度,大结构阻尼应配合大串联刚度;在满足结构阻尼和串联刚度匹配的大范围下,不同等效锥度应匹配不同的串联刚度和结构阻尼,小锥度应匹配较小的串联刚度和较大的结构阻尼,大锥度应匹配较大的串联刚度和较小的结构阻尼。
孙建锋池茂儒吴兴文周橙龚继军
关键词:抗蛇行减振器结构阻尼稳定性
动车组空气弹簧节流孔直径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为研究铁道车辆二系垂向阻尼装置由减振器变为节流孔带来的改变,基于某高速动车组动力学试验和该动车组所用空气弹簧动态特性试验,建立其动力学模型。从车体垂向平稳性、振动加速度角度分析节流孔直径选型。结果表明:空气弹簧节流孔不仅能影响垂向阻尼,同时也影响垂向刚度;分析垂向平稳性时可以考虑选择0.7 Hz激振频率下空气弹簧刚度和阻尼特性等效其非线性特性;变减振器为节流孔后,节流孔能有效减小垂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在列车运行速度高于150 km/h时,建议减振器阻尼范围为10 Ns/mm至20 Ns/mm,节流孔直径范围为12 mm至16mm;比较两种阻尼装置,建议选择节流孔提供阻尼。
冯扬池茂儒高红星周橙
关键词:振动与波空气弹簧动力学试验
基于SIMPACK对城轨车辆侧向道岔通过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道岔是轨道线路的三大薄弱环节之一,是限制开行高速列车以及重载列车的关键因素。道岔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其横截面外形随长度方向的变化而变化,使得线路存在较大的横向不平顺和垂向不平顺。针对典型结构形式的城市轨道低地板车辆正线小曲线道岔通过性能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基于SIMPACK以7号右向道岔为例,建立了低地板车辆列车模型和道岔变截面轨道模型,对正常曲线通过和道岔通过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对城轨车辆道岔通过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动力学模型使用了3节列车模型,头尾车为动车、采用独立旋转车轮,中间车为拖车、采用独立轮对,通过速度30 km/h。
徐腾养周橙池茂儒李涛张航徐小毛
关键词:SIMPACK城轨车辆独立旋转车轮
不同轮对结构城市轻轨低地板列车通过道岔区动力学行为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为研究城市轻轨低地板列车通过道岔区的动力学行为,选取典型的5模块M+F+T+F+M编组列车为研究对象。低地板列车轮对结构逐步从传统轮对发展为独立轮对,两者导向能力有较大差异,分别选取全传统轮对与全独立轮对列车进行研究,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列车的动力学模型;采用轮轨多点接触理论,建立道岔的变截面轮轨接触模型。以7号单开道岔为例,分析全传统轮对列车与全独立轮对列车的头车、中间车和尾车通过道岔区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通过道岔区比通过普通曲线更容易出现横向位移波动和接触点跳跃,轮轨力迅速增大;独立轮对通过道岔区比传统轮对横移量更大,更容易发生轮缘接触和偏磨;列车通过道岔区时,头车的轮轨横向力比中间车和尾车大,而尾车比头车和中间车更容易出现瞬间车轮跳起现象,中间车的安全性优于头车和尾车。
周橙池茂儒梁树林吴兴文蒋益平吴磊
关键词:动力学行为城市轻轨车辆独立轮对
城市轻轨车辆独立旋转车轮速差控制及导向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为研究独立车轮导向问题,推导出独立车轮运动方程,建立独立车轮城市轻轨车辆动力学模型和基于速差反馈的滑模控制模型。通过SIMAT联合仿真,搭建机电耦合闭环控制系统模型。根据电机特性,选定控制系统关键参数。引入速差控制系数,仿真分析不同系数下独立车轮的直线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归纳速差控制系数对导向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给出建议值。在合理的速差控制系数下,对比控制前、后的直线复位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得出曲线通过性能指标的优化程度。结果表明:独立车轮城市轻轨车辆的速差控制系数在10~4~7.5×10~5范围内存在临界值,当控制系数小于临界值范围,车轮导向性能近似于独立旋转车轮;当控制系数大于临界值范围,车轮导向性能近似于传统刚性轮对;控制系数在临界值附近时,车轮出现不收敛的蛇行运动。选取合理的速差控制系数后,轮对冲角比控制前减小23%,横向力和脱轨系数减小16%,磨耗指数减小35%。
李浩天池茂儒吴兴文吴昊周橙
关键词:独立旋转车轮滑模控制电机特性
组合轮径差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为了研究各种轮径差组合形式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车辆系统动力学和赫兹非线性接触理论,建立地铁动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析各种轮径差组合工况下地铁车辆的临界速度、平稳性、安全性和磨耗功率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多种轮径差组合工况下,轮径差增大会使地铁车辆的临界速度有较大幅度降低,会使地铁车辆的横向平稳性和磨耗功率明显增大;轮径差对地铁车辆的垂向平稳性、轮轴横向力、轮轨垂向力、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影响较小;通过左、右曲线时,轮径差对磨耗功率增幅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变化规律一致。
蒋益平蒋益平池茂儒周橙
关键词:轮径差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
城市轻轨低地板列车通过道岔区脱轨安全性评价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为研究城市轻轨低地板列车通过道岔区的安全性,采用多体动力学和轮轨多点接触理论,建立5模块轻轨列车动力学模型和道岔变截面模型。以通过7号单开道岔为例,进行通过道岔区脱轨安全性评价研究。轮对横移量计算结果表明:转辙区尖轨插入、辙叉区心轨有害空间与车轮、护轨与轮背的相互作用,均引起车辆安全性波动。采用不同处理方式的脱轨系数对道岔通过安全性进行评价,左右轮超限较为严重,均存在危险区域:左轮为转辙区起始位置,右轮为辙叉区心轨位置。进一步采用轮轨接触点位置进行安全性评价,左轮危险区域为尖轨插入引起,接近轮缘边界;右轮则是由护轨撞击和车轮回移引起,但实际为安全位置。对比两种评价方法,脱轨系数评价对于左轮偏于安全,但仍可采用;右轮评价出现了误判现象,建议使用时与车辆运行区段进行对照分析。此外,在脱轨系数评价时如有超限现象,判别时建议在实验结果验证前提下进行仿真分析。
周橙池茂儒梁树林吴兴文蒋益平吴磊
关键词:城市轻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