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洪英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篇电磁性能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性能
  • 1篇射线衍射
  • 1篇酸盐
  • 1篇热分析
  • 1篇钨酸
  • 1篇钨酸盐
  • 1篇磷酸铁
  • 1篇磷酸铁锂
  • 1篇纳米
  • 1篇纳米复合材料
  • 1篇聚苯
  • 1篇聚苯胺
  • 1篇胶束
  • 1篇胶束体系
  • 1篇反胶束
  • 1篇反胶束体系
  • 1篇分散性
  • 1篇分散性能

机构

  • 3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3篇沈临江
  • 3篇顾大伟
  • 3篇姜洪英
  • 2篇李冀蜀
  • 1篇殷鹏伟
  • 1篇李金才
  • 1篇常青

传媒

  • 2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LiFePO_4/C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氧化过程
2012年
采用XRD测试技术对不同煅烧温度下所得的LiFePO4/C(LFP/C)产物和不同温度氧化处理LFP/C的产物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差热分析(DTA)对含碳LFP前驱体和700℃煅烧制备的LFP/C样品的测试结果,研究了LFP/C的制备过程和LFP/C在空气气氛下的氧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含碳LFP前驱体在350~400℃区间完全分解。当煅烧温度提升至400℃时,含碳LFP前驱体分解产生的FeO、Li4P2O7和H4P2O7反应生成LFP。当煅烧温度升至600℃时可得到无杂相的LFP。进一步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LFP结晶度的提高。LFP的最佳煅烧温度应控制在700℃左右。LFP/C样品中的LFP在250~550℃区间被氧化为β-Li3Fe2(PO4)3和α-Fe2O3。LFP/C样品中的碳在750℃时被完全氧化。从提高实验准确度考虑,采用热重法对LFP/C进行碳含量测定时应尽可能将测试温度覆盖到750℃。
李金才姜洪英顾大伟李冀蜀沈临江
关键词:磷酸铁锂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
利用反胶束体系合成Fe3O4/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
采用水热法合成粒径为10nm左右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进一步以樟脑磺酸(CSA)为掺杂剂和表面活性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用反胶束法合成了导电聚苯胺(PANI)包裹Fe3O4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
姚韵姜洪英吴建生顾大伟沈临江
关键词:纳米复合材料反胶束体系电磁性能分散性能
12-硼钨酸钾掺杂聚苯胺的制备、表征和性能被引量:1
2014年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12-硼钨酸钾(K5BW12O40·nH2O)与盐酸共掺杂的聚苯胺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导率测试等手段研究了12-硼钨酸钾与苯胺单体的质量比(X)对掺杂聚苯胺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掺杂过程中[BW12O40]5-作为对阴离子进入到聚苯胺链上,其含量随着X的增大而增多。进入分子链上的[BW12O40]5-阴离子会影响材料分子链排列的有序程度,进而影响材料的导电性能。合成的新材料可作为新型的电化学活性材料。
常青李冀蜀顾大伟殷鹏伟姜洪英沈临江
关键词:聚苯胺掺杂电化学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