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静

作品数:31 被引量:19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4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地应力
  • 8篇地震
  • 6篇断裂带
  • 6篇裂带
  • 5篇断层
  • 4篇地壳
  • 4篇地应力测量
  • 4篇地质
  • 4篇应力测量
  • 4篇应力场
  • 4篇剖面
  • 4篇钻孔联合剖面
  • 3篇地球物理
  • 3篇地质灾害
  • 3篇第四纪
  • 3篇第四纪活动
  • 3篇新区
  • 3篇失稳
  • 3篇水压致裂
  • 3篇滑坡

机构

  • 31篇中国地质科学...
  • 9篇国土资源部
  • 9篇北京市地质勘...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联合工程...
  • 5篇中国地质环境...
  • 5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长安大学
  • 3篇北京市勘察设...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北京特种工程...
  • 1篇中交公路规划...
  • 1篇苏黎世联邦理...

作者

  • 31篇孟静
  • 25篇丰成君
  • 22篇谭成轩
  • 22篇张鹏
  • 5篇陈群策
  • 4篇张鹏
  • 3篇杨为民
  • 3篇张春山
  • 3篇宋焱勋
  • 3篇孙东生
  • 3篇邓亚虹
  • 3篇杨肖肖
  • 3篇牛琳琳
  • 3篇雷晓东
  • 2篇胡道功
  • 2篇郭海朋
  • 2篇秦向辉
  • 2篇朱菊艳
  • 2篇王涛
  • 2篇辛鹏

传媒

  • 11篇地质力学学报
  • 4篇地球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城市地质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城市住宅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质调查与研...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顺义断裂第四纪活动性地球物理及钻孔综合探测证据被引量:17
2020年
顺义断裂是北京平原区重要的隐伏断裂之一,其第四纪活动性及其对地表地裂缝地质灾害影响的研究是优化首都地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必要工作。针对隐伏断裂的复杂性特征,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浅层人工地震、高密度电阻率法地球物理探测,以及钻孔地层剖面记录等方法,综合分析顺义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结果表明:①顺义断裂走向NE,倾向SE,正断活动特征,为全新世活动断裂,北小营附近断裂上下盘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分别为0.23mm/a、0.03 mm/a、0.29 mm/a和0.51 mm/a;②断裂第四纪以来时空存在明显差异,时间上,早更新世断裂活动性较强,中更新世活动弱,晚更新世活动性增强,全新世以来活动性最强,空间上,第四纪以来顺义断裂南段的活动性较北段强;③顺义断裂现今仍具有一定蠕滑活动特征,并对浅地表部地裂缝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这可能是顺义地裂缝发育的主要原因。
戚帮申潘智锋丰成君谭成轩谭成轩孟静张鹏杨肖肖孟静石涵静易冰
关键词:第四纪活动性地球物理探测钻孔联合剖面
走滑断裂活动导致地应力解耦的机理研究——以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后,沿龙门山断裂带系列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断裂带东北段(茂县-绵竹连线东北侧)北川、平武及广元等地浅表层最大主应力方向与区域应力场相比发生了25°~69°不等的偏转,亦称地应力解耦。初步分析认为,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的右旋走滑活动直接导致了区域内最大主应力方向的解耦,且最大主应力方位向偏转角度与断裂右旋走滑活动量正相关。为合理解释这一现象,探讨走滑断裂活动导致地应力解耦的机理,本文采用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选取汶川M_S8.0地震断裂(龙门山中央断裂)上的同震右旋走滑位移作为边界条件,首先模拟了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右旋走滑活动产生的扰动应力特征,之后结合断裂带附近典型钻孔地应力测量结果,叠加该扰动应力作用,从力学机理上深入剖析断裂右旋走滑活动产生的扰动应力对区域应力场(或初始应力场)的影响,并对其附近不同构造部位最大主应力方向偏转现象进行定量解释。初步结果表明:1)走滑断裂活动导致地应力解耦主要是通过断裂滑动产生的扰动应力对区域应力场的附加影响实现的;2)在固定的断裂活动长度和摩擦强度情况下,走滑断裂活动导致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偏转角度基本与活动断裂走滑位移量呈正比;3)受汶川M_S8.0地震影响,龙门山断裂带大致以茂县-绵竹为界,西南侧的宝兴-映秀-汶川一带最大主应力方向偏转角度很小,基本与区域应力场一致,而东北侧的北川-平武-广元一带则发生角度不等的偏转,3个地区最大主应力方向平均偏转角度分别为65°、56°和29°,该角度与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同震右旋走滑位移量呈正相关。
丰成君张鹏张鹏郭长宝郭长宝孟静孙东生牛琳琳牛琳琳谭成轩
关键词:走滑断裂区域应力场龙门山断裂带有限元数值模拟
延怀盆地黄土窑-土木断裂土木镇隐伏段活动特征及物探钻探证据被引量:2
2022年
延怀盆地位于山西断陷活动构造带与张家口-渤海活动构造带的交汇地带,黄土窑-土木断裂是该地区重要的NWW向隐伏活动断裂之一,且穿越规划建设的京张高铁、官厅大桥重大工程,因此其平面展布、活动方式及第四纪活动性对该地区工程的科学规划、顺利建设与安全运营具有直接影响。针对黄土窑-土木断裂土木镇隐伏段复杂性特征,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浅层人工地震地球物理探测,以及钻孔联合剖面记录等方法,综合分析了黄土窑-土木断裂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黄土窑-土木断裂是由3条近于平行的次级断层(F_(4-1)、F_(4-2)、F_(4-3))组成的断裂带,以正断活动为主,整体走向N75°W,均为晚更新世活动断层。
邢晓琴杨肖肖丰成君戚帮申孟静孟静王继明谭成轩宋焱勋慕焕东
关键词:断裂活动性地球物理探测
阴山西段河流阶地发育的年代序列及其对构造隆升的指示意义被引量:8
2017年
阴山位于河套断陷带北部,晚新生代以来,构造运动非常活跃,阴山持续不断隆起,河套随之不断下陷,作为地貌响应之一,阴山河谷中发育了一系列河流阶地。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地貌学、沉积学及年代学方面的研究,厘定了阴山西段河谷普遍发育的4~5级河流阶地;并利用光释光(OSL)测年方法,恢复了其堆积-下切历史,建立了河流阶地年代框架:T4、T3、T2、T1级阶地大致形成时间分别为58.00ka BP、46.25ka BP、32.19ka BP、15.79ka BP之后;分析了本区河流阶地的成因:阴山的构造隆升为本区河流下切提供动力基础,是形成河流阶地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化通过改变水流流量与沉积物通量的比率影响阶地的堆积-下切行为的转换,是河流阶地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利用河流侵蚀速率差异性讨论了晚更新世以来阴山西段的构造隆升模式:51.61~41.28ka BP之间,阴山西段隆升以中部高于东西部的穹窿式差异性隆升为主,23.22ka BP之后,阴山西段的隆升区段差异性减小,趋向于整体隆升。
贾丽云张绪教叶培盛何泽新孟静何祥丽叶梦旎周青硕李杰王振
关键词:构造隆升河流阶地年代学新构造
郯庐断裂带及邻区深孔地应力测量与地震地质意义被引量:15
2017年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大陆一条深大断裂带,也是规模最大的第四纪活动构造带和地震活动带,断裂带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明显控制了活动断裂的运动方式、活动强度和地震活动等,深入研究郯庐断裂带及邻区地壳浅层应力环境,对于探讨断裂带现今活动性无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依据郯庐断裂带及邻区(山东-环渤海-辽宁)6个600~1000 m深孔地应力实测数据,初步揭示断裂带及邻区地壳浅层应力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在不同构造部位之间的差异;其次,结合研究区已有其他基础应力数据(震源机制解、钻孔崩落、应力解除及断层滑动矢量反演数据等),详细分析断裂带及邻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及其对断裂活动方式的影响;最后依据库仑破裂摩擦准则,从力学角度分别探讨不同的应力状态和摩擦强度对郯庐断裂带山东、渤海及辽宁段现今活动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参考断裂带及邻区近代地震活动分布特征,积极探索活动断裂带附近深孔地应力测量在地震地质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思路.
丰成君张鹏孟静戚帮申秦向辉牛琳琳孙东生孙炜峰谭成轩陈群策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地应力水压致裂现今构造应力场地震地质
高地应力作用下渭武高速木寨岭隧道围岩大变形灾变预测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为解决在建渭武高速木寨岭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高地应力环境下软岩大变形问题,基于工程区已有地应力实测数据,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反演工程区地应力场,并结合Hoek围岩变形预测公式计算分析隧道围岩的变形量。结果表明:工程区的地应力场主要受断裂控制,其次还受到岩体强度和地形的双重影响,强构造变形区的水平主应力值普遍低于弱构造变形区,沿隧道轴线三向主应力大小关系为最大水平主应力(S_H)>最小水平主应力(S_h)>垂直应力(S_V),强构造变形区最大水平主应力值在G8区段最大,而在G6区段和G11区段最小;弱构造变形区的水平主应力值自G12区段开始逐渐增大,直至G14中段开始因埋深减小而逐渐降低。沿隧道轴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总体为北东向,而在断裂间挤压构造带多偏转为北东东—近东西向。高速公路隧道围岩变形受岩体强度和地应力场的双重影响,其中,岩体强度占主导作用,围岩变形量主要集中在20~80 cm范围内,变形等级以中等和强烈为主。
范玉璐曹佳文余顺丰成君张鹏张鹏戚帮申孟静
关键词:木寨岭隧道围岩大变形隧道稳定性
河北高阳低凸起深部热储层回灌注水诱发断层失稳危险性探讨被引量:1
2023年
近年来,注水诱发断层活化引发地震已成为深部地热资源安全开采面临的突出地质安全问题。河北高阳低凸起深部岩溶热储丰富,区内分布多条隐伏断层,研究旨在探明未来大规模开发高阳低凸起深部地热资源是否会诱发区内隐伏断层失稳破坏。研究基于华北地区综合地应力场,利用莫尔-库伦准则计算热储区及邻区主要隐伏断层的初始稳定状态;选用Hsieh and Bredehoeft水文模型计算代表性地热井回灌注水10~40年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值;在初始稳定状态的基础上叠加该孔隙水压扰动,采用断层滑动失稳概率评价方法,分析长期回灌注水对断层稳定性的影响;讨论断层走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夹角变化对断层滑动失稳风险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高阳低凸起及邻区代表性地热井在170 m3/h注水速率条件下,持续注水40年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值最大不超过11 MPa,该扰动以注水井为中心向四周呈幂函数规律递减,其影响范围不超过8 km;持续回灌注水对高阳低凸起代表性地热井附近2 km范围内隐伏断层的稳定性影响显著,部分断层滑动失稳概率超过85%,具有极高的活化风险;距离注水井2 km范围内不同走向的断层,在单井回灌注水50年的作用下,滑动失稳概率随断层走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夹角的减小而迅速增加。文章研究方法及相关成果可为国内外深部地热资源安全开发利用提供地质科学支撑。
朱思雨曹佳文丰成君王继明孟静孟静张鹏
甘肃天水黄土梁峁区强震诱发滑坡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我国黄土梁峁区历史强震频发,地震触发的滑坡等地质灾害是导致震后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1718年甘肃通渭7.5级地震在极震区附近诱发了300多处大规模滑坡,其中在甘谷县磐安镇(原永宁镇)地震使得"北山南移,覆压永宁全镇",导致3万余人伤亡。以往的研究认为,该类地震滑坡是黄土沿古地形面的滑动,属于黄土滑坡。通过详细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对通渭地震诱发滑坡的分布特征、灾害类型和失稳模式进行了研究;以研究区最大的滑坡——尉家湾巨型地震滑坡为典型案例,结合工程地质钻探,对该滑坡的深部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该类滑坡的滑动面主要位于下伏新近纪泥岩中,且深度大,属于一类典型的黄土-泥岩复合滑坡;这一新成果和发现能够更好地解译历史文献记载当时的地震滑坡现象。同时,新的成果和认识可以为我国西北黄土梁峁区河谷两岸具有类似地质地貌条件的城镇在强震作用下的地震滑坡早期识别提供参考和启示。
张帅孙萍邵铁全石菊松孟静胡秋韵王涛
关键词:地震滑坡失稳模式
山东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事故区域应力背景与防控研究
2024年
矿山巷道、交通隧道等地下硐室围岩稳定与岩体所处区域地应力环境息息相关。分析区域深部地应力与地下硐室走向、形状等因素的关系,有助于提前规避硐室开挖风险。文章以山东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事故为背景,通过地应力测量与监测工作,初步揭示了山东西部地壳浅表层现今地应力环境,结合龙郓煤业矿区附近现今地应力场特征,探讨此次冲击地压事故产生的区域应力背景,并从地应力角度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测量深度范围内主应力大小总体上与深度成正比线性关系,最大水平主应力值为3.48~20.76 MPa,随深度增加梯度为0.0182 MPa/m;最小水平主应力值为3.44~14.95 MPa,随深度增加梯度为0.0130 MPa/m;区内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为北东43°~89°,平均方位为北东75°;地壳浅表层构造作用以水平构造作用为主,但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向垂直构造作用转变;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事故的诱发机制主要是垂向应力大于水平主应力,现今处于拉张应力环境,尤其是巷道走向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建议龙郓煤业巷道轴线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夹角为60°~90°,同时巷道顶板可以采用拱形顶板,确保巷道岩体稳定。
孟静张鹏张鹏丰成君范玉璐丰成君孙明乾
关键词:冲击地压岩体稳定性
张家口及邻区地壳稳定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张家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的重要地区,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办城市之一,近年基础设施发展迅速,该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对于重大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实施、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基于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理论方法,以构造稳定性为主,突出地球物理场、活动断裂、现今构造应力场、地震危险性、现今地壳变形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并配合岩土体结构及地质灾害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与分区。结果表明:1)地壳稳定性指数计算结果显示,张家口及邻区以稳定和次稳定为主,分别占评价总面积的22.6%和55%,少量次不稳定或不稳定区,分别占19.1%和3.3%,不稳定区主要分布于延矾盆地和怀涿盆地北缘,应为京张高铁重点设防地段;2)张家口及邻区可划分为8个稳定性差异大的一级分区,19个差异明显的二级分区,以及42个三级分区;3)崇礼和延庆冬奥会场区地壳稳定性主要次稳定级—稳定级,具有很好的地质安全保障,为冬奥会规划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戚帮申丰成君谭成轩张鹏张鹏孟静张春山张春山杨为民杨肖肖
关键词:地壳稳定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