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佳楠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含量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碳含量
  • 1篇碳库
  • 1篇碳通量
  • 1篇土地复垦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改良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土壤有机碳含...
  • 1篇紫花
  • 1篇紫花苜蓿
  • 1篇苜蓿
  • 1篇结缕草
  • 1篇季节变化特征
  • 1篇建筑
  • 1篇复垦
  • 1篇复垦土壤

机构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2篇焦树英
  • 2篇贾继文
  • 2篇李永强
  • 2篇张佳楠
  • 1篇王雅楣
  • 1篇董智
  • 1篇姚瑶
  • 1篇丁晨曦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紫花苜蓿对建筑复垦土壤的改良效果被引量:8
2016年
在建筑复垦地上种植紫花苜蓿,连续5年进行土壤分层(0-10cm、10-20cm、20-30cm)取样,通过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与分析,研究种植紫花苜蓿对建筑复垦土壤生物改土效果和土壤碳固存效应。结果表明:土壤全量养分在种植苜蓿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种植第二年表层土壤全氮含量达0.73g/kg,高于种植前43.1%,且表层0~10cm全氮含量最高,全磷含量0~10cm层在种植第三年显著增加(P〈0.05),全钾在种植苜蓿期间差异不显著。速效养分中碱解氮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速效钾和磷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二者分别在第三年和第二年达到高峰期;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在种植苜蓿第四年显著增加(P〈0.05),其中表层增幅最大,分别增加68.0%(有机碳)和59.3%(有机碳密度);表层土壤大颗粒趋于细化,小于0.01mm的土壤颗粒没有明显变化,种植紫花苜蓿四到五年可以显著改善复垦地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提高土壤碳库储量。
李永强焦树英张佳楠贾继文解璐晗姚瑶
关键词:紫花苜蓿土地复垦土壤改良土壤有机碳含量
山东省暖性草丛生态系统碳库现状和碳通量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8年
了解山东省草地生态系统碳库现状和碳通量变化规律对于全国尺度草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核算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采用野外面上调查取样和固定加强点静态箱法(LI-840红外分析仪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山东省暖性草丛生态系统的固碳现状、碳通量季节动态以及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NEE)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山东暖性草丛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2.74 Mg C·hm^(–2),碳密度的构成排序为土壤碳密度(89%)>生物量碳密度(9%)>凋落物碳密度(2%),山东暖性草丛碳库总储量约为15.88 Tg C;结缕草(Zoysia japonica)暖性草丛生态系统NEE的季节动态总体表现为夏季低,冬季高,非生长季节(11月至次年4月)向外界净排放CO_2,表现为碳源效应;生长季节(4–9月)则为净吸收CO_2,表现为碳汇效应,峰值月份的平均固碳速率在–2.58––4.46μmol CO_2·m^(–2)·s^(–1)之间;2012和2013年泰山小流域暖性草丛NEE年平均值分别为–0.43μmol CO_2·m^(–2)·s^(–1)和–0.31μmol CO_2·m^(–2)·s^(–1),都表现为碳汇效应;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饱和水汽压差(VPD)和土壤10cm深度温度(Ts)和含水量(W)是结缕草暖性草丛生态系统NEE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不同月份NEE动态的影响因素各异,且因子间存在着互作效应,主成分分析表明,NEE的季节动态主要受温度、水分和光强等因子控制。
李永强董智丁晨曦王雅楣贾继文张佳楠焦树英
关键词:结缕草碳库碳通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