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军

作品数:1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模式
  • 1篇三江平原
  • 1篇大豆
  • 1篇大豆栽培

机构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省八五...
  • 1篇北大荒农业股...

作者

  • 1篇韩天富
  • 1篇陈德恩
  • 1篇梁贵林
  • 1篇张国军

传媒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三江平原主要大豆栽培技术模式的产量与效益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解当前中国大豆种植效益偏低的症结所在,提出节本增效的技术途径,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农垦系统主要大豆栽培模式进行投入产出效益分析,比较各模式的优劣。选取典型、一致地块,在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的条件下,记载各模式大豆生产各环节的人力、物力投入情况,进行投入产出及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三江平原推广的大豆综合栽培技术模式中,大垄"行间覆膜"技术增产效果最为显著,2009—2010年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分别达4572.0kg/hm2和3880.5kg/hm2;玉米茬"原垄卡种"保水、省工,是节本增收的栽培措施,2009年单位面积效益最高,达9518.7元/hm2,2010年单位面积效益排在第二位;"大垄密"集合垄作和平作优势,便于优化群体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2009—2010年产量分别达到4002.0kg/hm2和3288.0kg/hm2;"三垄"栽培技术抗涝保收,是低湿地区和地块种植大豆的适宜栽培方式,2009—2010年产量分别达到3597.0kg/hm2和3273.0kg/hm2。农村小农户生产规模小,大型农机具少,技术到位率低,大豆产量明显低于邻近国有农场,2009—2010年产量分别达到2935.5kg/hm2和2497.5kg/hm2。由此得出,大垄"行间覆膜"等模式化栽培技术体系在三江平原农垦系统已趋成熟,但需根据具体条件灵活选择。农村地区要推进规模化种植,提高机械化水平,重点推广秋季深松整地和轮作倒茬等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
张国军梁贵林陈德恩韩天富
关键词:大豆三江平原栽培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