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帅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盟第六框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地表
  • 1篇延河流域
  • 1篇日数
  • 1篇散射计
  • 1篇水分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流域
  • 1篇近地表
  • 1篇经济区
  • 1篇黄土高原
  • 1篇降水
  • 1篇降水量
  • 1篇降水日数
  • 1篇河流域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李锐
  • 3篇王飞
  • 3篇张文帅
  • 2篇穆兴民
  • 2篇何毅
  • 2篇焦俏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ERS卫星反演数据在黄土高原近地表土壤水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将黄土高原地区1992—2000年欧洲遥感卫星(Europea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ERS)风散射计获取的土壤水分指数(Soil Water Index,SWI)与农田实测土壤水分数据进行对比,并分析降雨、植被、土地利用和人工灌溉对反演数据的影响;探讨其在近地表土壤水分时空变化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遥感反演的土壤水分数据SWI较好地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总体上表现出南多北少、东高西低的空间特点和夏秋偏高、春季较低的季节变化趋势;其次,根据SWI转换得到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Wswi与0~10 cm农田实测土壤水分呈极显著相关,表明该ERS反演土壤水分数据接近表层土壤水分实际情况,可用于估测研究区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在农业集中的平原地区,Wswi与农田表层实测土壤水分相关性较高;而在农业、林业、牧业用地复合交叉地区其相关性较差。研究结果还发现,在相对干旱季节农田实测水分普遍较卫星反演结果高,主要是由于灌溉增加了农田水分含量。这说明在应用卫星遥感数据估算土壤水分时,除了考虑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同时也应充分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
焦俏王飞李锐张文帅
关键词:黄土高原
近60年关中-天水经济区降水量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将会影响农业生产。采用传统统计、空间插值和距平累积分析等方法,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及其周边26个代表性气象站点1951—2009年59a系列的降水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递增,不同的降雨强度在各年代分布不均,并且降水日数与降水量变化不完全一致。(2)1950s—1970s降水量减少,1980s后降水量增加,进入1990s后,降水量又开始减少,2000年后降水量略有增加。(3)降水量变化特征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大部分站点年降水量1968年或1975年以前高于多年平均降水量,1968—1990年或1975—1990年期间,年降水量围绕多年平均降水量震荡,1990年后,降水量普遍低于多年平均值。
何毅王飞穆兴民张文帅焦俏李锐
关键词:气候变化降水降水日数
近25年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被引量:12
2012年
基于1980年和2005年两期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选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重心转移3种方法对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在近25a,延河流域森林和农田面积在数量上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以农田流向森林为主,然而草地和农田始终是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二者所占比重之和在两个时期均在87%以上,加上森林三者所占比重达99%以上;(2)25a内,延河流域仅有3.89%的土地资源发生了利用方式的变化,但聚落用地面积增加迅速,年均增加速率为4.10%,主要靠占用农田和草地来实现;(3)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和整个流域之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方向和变化速度不一致,其中安塞地区的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均大于全流域,这与安塞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比较活跃,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较为剧烈息息相关;(4)25a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分布比较均匀,其中森林在空间上不断向上游、高海拔方向转移,而流域内水体的重心向流域下游迁移。
张文帅王飞穆兴民李锐何毅
关键词:延河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