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清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胫骨
  • 3篇骨折
  • 2篇影像
  • 2篇平台骨折
  • 2篇胫骨平台
  • 2篇胫骨平台骨折
  • 2篇CT
  • 1篇低剂量
  • 1篇地图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血管
  • 1篇影像表现
  • 1篇影像特点
  • 1篇影像特征
  • 1篇影像特征分析
  • 1篇有限切开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远端
  • 1篇远端骨折

机构

  • 10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湖北省第三人...
  • 1篇上海联影医疗...

作者

  • 10篇张清
  • 5篇许炜
  • 3篇刘融
  • 2篇刘彬
  • 2篇牛犇
  • 1篇王志文
  • 1篇程晓光
  • 1篇张勇
  • 1篇孔凡虎
  • 1篇李晋军
  • 1篇胡锋
  • 1篇孙鹏
  • 1篇张国华
  • 1篇陈颖

传媒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侧大腿高级别黏液纤维肉瘤1例
2022年
患者,男,44岁,发现左侧大腿包块1个月,于2021年6月28日至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就诊。查体:左大腿中上段前侧隆起包块,约11 cm×6 cm×5.8 cm大小,质韧,轻移动性,无压痛,表面光滑,无波动感,边界清楚;左髋、膝关节活动正常,左下肢末梢血运及皮肤感觉正常。
刘彬刘彬张清刘融
关键词:黏液纤维肉瘤
7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入院首诊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表现特点,旨在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1月末至2020年2月中上旬内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COVID-19确诊和临床诊断的患者76例,均于入院第1天就采集流行病学、胸部CT及血常规等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CT影像特征.结果:核酸检测(RT-PCR)阳性者34例,临床诊断病例42例.轻型及普通型患者64例,重型患者6例,危重型患者6例,其中死亡者3例.临床表现无症状者10例(13.16%),其中无症状者中与确诊为COVID-19患者有接触史者6例(6/10,60%).76例中表现为发热57例(75.00%),咳嗽51例(67.11%),乏力29例(38.16%),胸闷喘气14例(18.42%),肌肉酸痛10例(13.12%),恶心、呕吐及纳差17例(22.37%),咽痛5例(6.58%).76例患者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比率降低50例(65.79%),白细胞正常60例(78.95%),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57例(75.00%),红细胞沉降率升高55例(72.37%),降钙素正常44例(57.89%),降钙素升高32例(42.11%).CT影像表现主要表现为双肺内多发磨玻璃密度影63例(82.89%),伴有混杂密度影34例(44.74%),其中主要分布于胸膜下区者50例(65.79%);病灶合并血管束增粗38例(50.00%),间质增厚57例(75.00%),胸膜增厚40例(52.63%),胸膜平行征30例(39.47%),实变影18例(23.68%),胸膜下线影22例(28.95%),空气支气管征19例(25.00%),胸腔积液5例(6.58%).结论:COVID-19患者CT表现以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为主,常累及多个叶,以分布于胸膜下区为多,多伴有间质增厚及胸膜增厚,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降低、白细胞正常,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及乏力,值得重视的是有部分最后诊断为COVID-19的患者首次就诊时临床无相关症状,且多数患者与确诊COVID-19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对于这类人群应进行实验室、CT检查及核酸检测进行排查.
陈甜蒋宗焰许炜张清
关键词:CT影像特点
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在胫骨远端A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在胫骨远端A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骨科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共62例胫骨远端A型骨折患者资料,患者被分为两组,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组(31例)采用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微创内固定手术方式,传统组(31例)常规采用微创内固定手术方式。两组均在骨折断端有限切开进行复位,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AOFAS功能评分、钢板放置位置等数据。结果两组术中均达到解剖复位,通过对两组数据比较分析,术后6个月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钢板放置角度(3.84±1.93)°、距离(2.19±1.42)mm相比,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组钢板放置角度为(2.87±1.09)°、距离(1.52±0.9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方面,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组(76.03±3.65)min、(3.23±0.76)次、(71.29±7.30)mL均少于传统组(79.74±6.92)min、(3.81±0.91)次、(76.29±9.3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在胫骨远端A型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透视次数和失血量,使钢板放置位置更加贴近胫骨力线,标志定位法为3D打印技术在胫骨远端A型骨折术前计划的准确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刘彬刘彬张清刘融张国华张勇张勇胡锋周一林杨翾孙鹏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有限切开
3D打印技术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优势与展望被引量:18
2020年
背景: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微创化、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手段。目的:归纳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诊治现状,展望3D打印技术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诊疗上的应用前景。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PubMed数据库,检索词为"胫骨平台骨折、后柱、3D打印技术、tibial plateau fracture、posterior column、3Dprinting technology"。共检索出约210篇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6篇文献进行汇总、归纳。具体包括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分型、手术治疗、3D打印技术应用现状和术后康复等相关内容。结果与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平台骨折,传统诊断方法易漏诊,而依据3D打印的实物模型则能做出直观的诊断、分析受伤机制及分型。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治疗中,传统的手术入路选择很多,有后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倒"L"入路、前内/外侧入路、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关节镜微创治疗以及其他的临床入路,但目前各手术入路在临床上的应用尚未规范统一。3D打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了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诊断分型,为术前指导个性化手术方案、手术入路选择及对骨折部位植骨量的预估、术后康复提供参考。
高迪张清刘融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后柱个性化治疗
人工智能模型迭代重建对低剂量腹部增强CT图像质量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评估人工智能模型迭代重建(AIIR)对低剂量腹部增强CT图像质量的影响,并寻求最佳AIIR等级。方法:对52例患者行低剂量腹部增强CT检查,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混合迭代重建(HIR)及AIIR(5~1级)。评估FBP、HIR及AIIR图像质量的客观参数。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按5分法对FBP、HIR及AIIR图像的噪声程度评分(1分为噪声非常小;5分为噪声大不能接受),并按5分法对AIIR图像的蜡状伪影程度评分(1分为无蜡状伪影;5分为完全不能接受的蜡状伪影)。结果:动脉期FBP、HIR及AIIR 5~1级图像上肝脏噪声分别为(22.6±3.1)、(14.6±2.1)、(9.3±0.9)、(7.9±0.8)、(6.4±0.8)、(4.8±0.9)和(3.3±1.1)Hu,静脉期相应图像上肝脏噪声分别为(23.8±3.7)、(15.5±2.4)、(9.7±1.1)、(8.3±0.9)、(6.7±0.8)、(5.0±0.8)和(3.4±1.0)Hu。FBP、HIR及AIIR 5~1级图像上,腰大肌噪声分别为(25.4±4.1)、(16.6±2.7)、(10.3±1.7)、(8.8±1.7)、(7.3±1.7)、(5.6±1.8)和(4.0±2.0)Hu,髂腰肌相应噪声分别为(23.1±4.0)、(15.5±3.2)、(10.2±2.2)、(9.1±2.3)、(7.8±2.5)、(6.5±2.6)和(5.3±2.8)Hu。AIIR图像上肝脏、腰大肌及髂腰肌噪声均明显低于FBP图像和HIR图像(P<0.01)。腹主动脉在FBP、HIR、AIIR 5~1级图像上噪声分别为(27.0±3.9)、(18.0±2.8)、(10.9±1.7)、(9.4±1.6)、(7.7±1.6)、(6.0±1.7)和(4.4±1.9)Hu,相应的信噪比(SNR)分别是(19.4±4.3)、(29.1±6.4)、(48.1±9.1)、(56.2±10.6)、(68.8±13.9)、(90.1±21.5)和(135.0±49.6)。门静脉在FBP、HIR、AIIR 5~1级图像上噪声依次分别是(26.7±4.4)、(17.6±3.5)、(11.2±3.0)、(9.8±3.1)、(8.2±3.3)、(6.6±3.6)和(5.0±3.9)Hu,SNR依次分别是(7.6±2.1)、(11.6±3.4)、(18.4±3.5)、(21.5±4.4)、(26.2±6.0)、(34.6±9.5)和(52.5±21.2)。AIIR图像与FBP图像及HIR图像相比,腹主动脉和门静脉噪声明显减低(P<0.01),SNR明显增加(P<0.01)。医师1动脉期FBP、HIR、AIIR 5~1级图像噪声评分分别为(3.58±0.50)、(2.35±0.48)、(1.42±0.50)、(1.08±
曹建新朱卓许炜刘廷韩锦涛陈颖张清
关键词:人工智能CT图像质量
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2022年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组由各种病理因素引起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的疾病,进而引起神经功能损伤,出现失语、眩晕、共济失调,严重者甚至发生死亡。因此,早期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CT灌注成像(CTPI)技术作为一种功能成像,能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并能从形态学和功能学上综合分析患者病情程度,为上述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合理有效的影像学依据。目前,临床缺乏CTPI诊断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明确评估标准,有待未来的研究进一步规范。
陈江兰毕俊英张清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疾病CT灌注成像技术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血清VEGF检测的临床价值观察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10日-2016年9月1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的治疗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酶联免...
牛犇张清
文献传递
82例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早期CT影像表现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发病早期胸部CT影像表现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30日-2月30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核酸检测确诊的82例NCP患者,所有患者均是发生临床症状(发热、咳嗽、肌肉酸痛、腹痛等)1周内或无症状初次就诊,且所有患者未经治疗,并在初次就诊时进行了胸部CT检查,由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阅片,分析患者发病早期胸部CT影像特征,并试图发现临床各型NCP患者发病早期CT阳性病灶在各肺叶分布数量有无差异.结果:82例NCP患者中,男性38例,平均年龄(45.13±14.28)岁;女性44例,平均年龄(48.33±15.24)岁.首次胸部CT有6例NCP患者呈阴性表现,有76例胸部CT为阳性病灶.主要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70例(92.11%),分布于胸膜下及肺野外带58例(58/70,82.86%),同时病灶内合并血管束增粗64例(64/70,91.4%),阳性病灶累及各肺叶总数共224个,其中位于右下肺(70/224,31.25%)及左下肺叶(68/224,30.36%);斑片模糊影及其他6例(7.9%).轻型、普通型、重症及危重患者发病早期阳性病灶在各肺叶分布数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17,p>0.05).结论:武汉地区NCP患者发病早期CT影像主要表现为多发磨玻璃影,合并血管束增粗,部位以双肺、胸膜下及肺野外带多见.对于部分患者首次胸部CT呈阴性表现,应及时近期复查.轻型、普通型、重症及危重患者发病早期阳性病灶累及肺叶的数量与后期病情轻重没有关系.
朱忠祥张清许炜蔡熹董大明陈雄风
关键词:CT影像表现
输卵管妊娠破裂的CT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破裂的MSCT影像特征。方法:整理分析有完整资料的输卵管妊娠破裂29例,均经手术证实;对全部病例双盲法阅片,阅片结论分别与病检结果对照,运用Fisher确切概率卡方检验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组主要运用宫外孕囊影、混合性包块、凝血块影、子宫腔无包块、腹膜腔内高密度积液影、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增厚7项CT征象对输卵管妊娠破裂进行诊断,正确率为86.2%(25/29);上述CT征象诊断输卵管妊娠破裂的特异度分别为100%、100%、33.3%、33.3%、33.3%、66.7%、66.7%;上述CT征象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2.3%、88.5%、80.8%、76.9%、76.9%、38.5%、38.5%。MSCT对输卵管妊娠诊断与手术病检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P>0.05)。结论:运用MSCT综合分析主要征象对输卵管妊娠可以作出准确诊断。
张清王志文许炜牛犇孔凡虎李晋军
QCT辅助评价胫骨平台骨折形态的临床分析与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通过地图投影技术及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影像技术评估胫骨平台五柱分型下骨折形态、骨密度在临床诊疗上的价值。方法收集自2018-08—2022-07诊治的68例胫骨平台骨折的三维CT影像数据,应用Mimics 20.0软件重建健侧胫骨平台标准3D模型,对患侧骨折区域进行三维重建、复位,将复位的三维骨折模型导入3-matic软件中,在标准模型上识别骨折区域并叠加,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三维热图可视化处理。按照胫骨平台五柱分型,观察胫骨平台骨折区域三维图形在二维平面下各柱形态变化及骨折发生率,同时在健侧胫骨平台内外侧标记感兴趣区域,应用QCT准确获取骨密度值,对比内外侧柱骨密度值与骨折形态的相关影响。结果胫骨平台骨折三维重建结果显示胫骨平台前内侧柱骨折19例,占比27.94%;胫骨平台前侧柱(结节区域)骨折30例,占比44.11%;胫骨平台前外侧柱骨折53例,占比77.94%;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42例,占比61.76%;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24例,占比35.29%。骨折热图结果及分布比例显示前外侧柱及后外侧柱骨折分布为40%~70%,前内侧柱及后内侧柱骨折分布为20%~30%,前侧柱骨折分布为20%~40%。根据胫骨平台健侧内外侧骨密度测量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胫骨平台内侧骨密度高于胫骨平台外侧骨密度,其中50岁以上患者骨密度区别更加明显。结论QCT辅助评价胫骨平台骨折形态不仅完善了目前仅在理论上的五柱分型,同时提高了临床医师对其诊断的认识,并且指导临床手术规划,为临床制定个性化医疗提供依据。
高迪刘定玺许炜张清蒋国璋程晓光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骨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