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杰

作品数:2 被引量:33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一氧化碳
  • 1篇一氧化碳中毒
  • 1篇一氧化碳中毒...
  • 1篇硬脑膜
  • 1篇硬脑膜动静脉...
  • 1篇造影
  • 1篇中毒
  • 1篇窦血栓形成
  • 1篇颅内
  • 1篇颅内静脉
  • 1篇颅内静脉窦
  • 1篇颅内静脉窦血...
  • 1篇颅内静脉窦血...
  • 1篇脑病
  • 1篇脑膜
  • 1篇内静脉

机构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杜敢琴
  • 2篇张艳杰
  • 1篇石见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典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IVST)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及影像表现,提高对此少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本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治经过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核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并结合有关文献分析该疾病特点。结果本例患者因"左上肢麻木伴抽动"首次在我院就诊时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发现IVST,患者家属拒绝行DSA,当时未发现硬脑膜动静脉瘘。3 a后因"右侧颞顶部剧烈疼痛伴双侧肢体无力,伴恶心、呕吐"再次就诊行DSA检查发现DAVF,由于患者及家属治疗不积极,导致患者颅内病变进一步进展。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及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临床少见的脑血管病,误诊及漏诊率高,CT、MRI可发现IVST和DAVF一些典型影像表现,但DSA仍是确诊IVST的"金标准",并可发现是否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对于发现IVST合并DAVF的患者应积极干预,以免加重病情。
张艳杰石见杜敢琴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硬脑膜动静脉瘘血管造影
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干预作用被引量:30
2018年
目的 探究不同高压氧治疗方案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delayed neuropsychiatric sequelae followed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DNS) 的干预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 年10 月至2016 年10 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ACOP) 及DNS 患者的个人资料、临床症状、高压氧治疗方案等,排除急性期死亡和持续昏迷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NS 把患者分成DNS 组和治愈组,先单因素分析不同患者个人资料、临床特征、高压氧治疗方案等与DNS 的关系;再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分析高压氧治疗时间、频率及次数与DNS 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169 例患者,其中治愈组130 例,DNS 组39 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治愈组相比,DNS 组年龄≥ 55 岁、吸烟的比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OP 伴昏迷,治疗后意识恢复,但遗留认知障碍的患者更易出现DNS(P=0.017)。24 h 内接受高压氧治疗使DNS 的风险明显降低(OR=0.14,P〈0.01);24 h 内增加高压氧治疗次数(2 次/d)也可显著降低DNS 风险(OR=0.29,P=0.011);即使给予2 次/d 的高压氧治疗,但未在24 h 内进行,并不能降低DNS 的风险(OR=0.06,P〉0.05);急性期连续高压氧治疗〉6 d 也可降低DNS 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4,P=0.024)。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24 h 内给予高压氧治疗(OR=0.22,95%CI: 0.09~0.52);24 h 内给予2 次/d 的高压氧治疗(OR=0.30,95%CI: 0.10~0.87);早期连续治疗〉6 d(OR=0.30,95%CI: 0.10~0.87),可降低DNS 的风险。结论 ACOP 后24 h 内及时给予1 次/d,或2 次/d 的高压氧治疗;急性期连续高压氧治疗〉6 d 可降 低DNS 发生的风险。
张艳杰杜敢琴郭金朋张在行赵婉玉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高压氧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