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曦

作品数:9 被引量:5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下扬子区
  • 5篇盆地
  • 3篇断陷
  • 3篇新生代
  • 2篇断陷盆地
  • 2篇数值模拟
  • 2篇物理模拟
  • 2篇基底
  • 2篇基底断裂
  • 2篇构造物理
  • 2篇构造物理模拟
  • 2篇成藏
  • 2篇成藏组合
  • 2篇值模拟
  • 1篇定年
  • 1篇东海陆架盆地
  • 1篇断裂构造特征
  • 1篇沿江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成藏

机构

  • 8篇同济大学
  • 6篇中海石油(中...
  • 4篇中国国土资源...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9篇徐曦
  • 4篇高顺莉
  • 2篇杨风丽
  • 2篇朱晓颖
  • 2篇王兴建
  • 2篇赵文芳
  • 1篇梅甫定
  • 1篇周祖翼
  • 1篇王建强
  • 1篇周波
  • 1篇王博
  • 1篇徐楠

传媒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海洋石油
  • 1篇第四届中国石...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下扬子区新生代构造变形物理模拟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4
2017年
下扬子新生代构造变形是中国东部新生代构造研究的重要窗口。为研究其变形机制,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对4个主控因素进行评价与研究。设计对比实验,分析了在不同主控因素的作用下,下扬子区新生代构造的变形过程。应力与模型边界的角度和施加应力的边界位置是下扬子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最优主控因素。在东侧全段挤压和东侧北段挤压的对比实验中,郯庐断裂带与下扬子及其周缘块体的构造变形均呈现显著变化;在块体厚度的对比实验中,变形与变位状态近似相同,但隆升特征存在显著差别,东西两侧边界挤压效果具有显著差异;与此同时,施加应力与模型边界角度越小,郯庐断裂带呈现右行走滑特征越明显。在最优主控因素模型中,下扬子块体新生代区域伸展构造变形与郯庐断裂带右旋走滑共同构成了一个"右旋侧向扩展变形"构造系统。
徐楠徐曦周波梅甫定高顺莉王兴建
关键词:构造物理模拟主控因素下扬子区
下扬子区中新生代沿江盆地群的盆地结构与沉积特征被引量:11
2018年
下扬子沿江盆地群是下扬子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认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结构与构造—沉积演化的重要窗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自西向东,分布着鄱阳盆地、潜山盆地、望江盆地、全椒盆地、无为盆地、句容—南陵盆地、常州—宣城盆地、溧阳盆地和平湖盆地9个相对独立的沉积盆地,在平面上组成了一个盆地体系或盆地群,可称之为下扬子沿江盆地群。盆地沉积充填过程主要为晚白垩世—古近纪断陷期与新近纪—第四纪拗陷期2个阶段。盆地断陷期主要以河湖相与三角洲相沉积为主,而拗陷期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下扬子沿江地区在渐新世末期形成统一的断陷盆地体系,于新近纪形成统一的拗陷盆地体系。由于新近纪差异变形,各盆地地层差异剥蚀,最终形成现今的沉积盆地地质面貌。
徐曦朱晓颖单希鹏肖梦楚孙连浦高顺莉
关键词:盆地结构下扬子区
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油气成藏组合时空匹配关系分析
基于对成盆构造背景、海相原型盆地发育及残留分布特征的认识,以构造演化为主线,结合关键成藏时期应力场模拟,分析下扬子中古生界油气成藏组合的时空匹配及演化过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上油气成藏组合,具有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在...
徐曦杨风丽赵文芳
关键词: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下扬子区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构造与形成被引量:13
2015年
为了揭示下扬子海陆全区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构造特征,进而探讨盆地的形成机理,故对研究区的地震、钻井和地质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区内的主要构造地质证据,并在时空上进行对比。垂直盆地走向的区域大剖面构造解析显示,下扬子区由陆至海,盆地范围逐步扩大,断陷充填厚度逐渐增厚,结构趋于复杂,表明盆地的拉伸量和伸展强度自西向东呈增大趋势。受下扬子块体近似楔形几何形状与东部侧向挤压的边界条件约束,块体近南北向侧向扩展,块体内区域伸展,前新生代的基底先存断裂复活,诱发区域张裂作用和盆地沉降,断陷盆地形成受基底-应力两个基本因素制约。下扬子新生代块体的伸展与郯庐断裂的右旋走滑,均为下扬子块体构造形变的地质响应,其动力学机制可用太平洋板块北西向俯冲进行解释。
徐曦高顺莉
关键词:下扬子区断陷盆地基底断裂
下扬子区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断裂构造特征与活动规律被引量:7
2018年
下扬子海陆域新生代沉积盆地是中国东部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成盆断裂特征与活动规律是该区油气勘探研究的基础。文章基于高覆盖率的地震勘探测线,以构造断裂解析为突破口,探究盆地断裂的变形特征与活动规律。依据断裂组合样式与构造活动特征,断裂可分为伸展、走滑、挤压—反转三种样式,构造活动分为伸展断裂与伸展—走滑断裂两种构造体系。成盆断裂显著受控于郯庐断裂右行走滑变形,主要与郯庐断裂带不同构造走向的区段位置和与郯庐断裂带的距离这两个因素或变量有关,盆地断裂呈现了"东西有别,中部不同"的特点。下扬子区新生代多变应力场,控制着作为油气运移通道断裂的开闭状态,是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
徐曦孙连浦肖梦楚李筱朱晓颖朱晓颖
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上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下扬子地区海相上组合(主要为中生界、上古生界)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的叠加改造,生、储、盖油气成藏诸要素被改造调整,海相中、古生界油气成藏条件复杂。基于海相上油气组合的成藏演化过程与时空匹配的分析,可以认为上油气成藏组合具有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三次油气的关键充注期后,基本没有经历大的油气破坏和改造作用;成藏要素在时空上有效配置,将是下扬子地区最有油气勘探前景的海相油气成藏组合。沿江地区,处于南北对冲前缘带,是海相地层的弱变形区,地层保存相对完整,成藏配置较好,发育"古生新储"、"古生古储"的油气藏,为下扬子地区最有利的勘探区域。
徐曦杨风丽赵文芳
关键词:下扬子区成藏要素
南黄海北部盆地晚白垩世以来构造变形与盆地成因被引量:11
2015年
南黄海盆地是中国近海的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油气勘探多年但成效不大。盆地结构不清、断裂体系多样与构造演化复杂的因素致使勘探潜力不明。为探讨南黄海北部盆地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变形特征与断陷盆地形成机理,通过近年最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及钻井等地质记录,结合相关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对北部盆地的断裂特征和盆地结构开展综合研究,形成北部盆地晚白垩世以来不同时期断裂发育模式和地层沉积充填特征的认识。通过研究认为,中生界-古生界海相地层在印支期遭受挤压变形而形成逆冲断裂,该断裂系构成晚白垩世以来盆地的重要基底断裂系。在后期伸展应力状态下,基底断裂复活,控制着盆地内断层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同时控制着晚白垩世以来的地层沉积格局和构造样式,形成以伸展构造变形为主的多凹组成的断陷群,反映出"深层约束浅层"的关系。
高顺莉徐曦周祖翼
关键词:基底断裂断陷盆地成因南黄海
下扬子区新生代伸展构造变形及其区域构造意义被引量:12
2015年
下扬子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区之一,其新生代伸展构造变形一直是下扬子新生代构造动力学的核心问题.通过对下扬子海陆全区新生代断陷盆地结构与构造格局分析,明确了下扬子区伸展构造变形特征,探讨了变形成因机制及其区域构造意义.区域构造分析表明,下扬子区伸展变形构造由一系列NNE-NE-NEE走向的总体呈弧形展布的正断层构成,表现为受伸展断裂系统控制的断陷结构,具有多向伸展特征,自南向北可分为江南、沿江-苏北-南黄海和南黄海北部3个构造伸展区.有限元数值与构造物理模拟表明,受控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推挤传递至陆内的侧向构造作用力,下扬子块体南向蠕移,区域上近南北向伸展变形,郯庐断裂右旋走滑,两者共同构成一个"右旋侧向扩展变形"系统.在区域构造上,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度带以东的中国东部新生代伸展变形构造和盆地成因与古太平洋板缘边界条件密切相关.
徐曦高顺莉王兴建黄俊菠王博
关键词:下扬子区数值模拟构造物理模拟
东海陆架盆地椒江凹陷锆石U-Pb定年及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为确定东海陆架盆地椒江凹陷前新生代沉积基底的年龄,并对凹陷内断陷期的沉积物源进行示踪研究,选取了椒江凹陷内典型钻孔中的岩屑样品进行锆石U-Pb定年分析测试,并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椒江凹陷前新生代基底以岩浆岩为主,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复杂,主峰值年龄为227 Ma,主要形成于印支晚期,形成环境属于大洋岛弧环境,和丽水东次凹及雁荡低凸起等已有岩浆记录具有一致性;断陷末期古新统明月峰组碎屑锆石具典型岩浆岩特征,其锆石主峰年龄集中在140~90 Ma,其形成环境属于大陆边缘环境。椒江凹陷古新世物源较为单一,与丽水东次凹具有较大可对比性,东部的雁荡低凸起为其古新世断陷期持续提供物源供应。
高顺莉赵洪王建强徐曦侯凯文李宣玥
关键词:碎屑锆石U-PB定年物源示踪东海陆架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