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利
-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剂量环硅酸锆钠快速纠正肾移植等待人群围手术期高钾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环硅酸锆钠(SZC)快速纠正不同血钾水平的肾移植等待人群围手术期高钾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服用SZC治疗高钾血症(随机静脉血钾>5.0mmol/L)的患者。纳入标准:①诊断为慢性肾脏病(CKD)5期的首次肾移植术等待患者;②年龄18~65岁;③血清钾5.0~7.0mmol/L排除标准:①联合其他降钾治疗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经研究者判断认为不适合参与本试验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予3种剂量(5g、10g、15g)SZC,分别于服药后0.5、1、2、3、4h检测静脉血钾,记录服药后4h内血钾降低幅度和恢复正常例数,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基线血钾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高钾组(血钾5.0~5.5mmol/L)和中重度高钾组(血钾≥5.5mmol/L),记录两组服药后4h内血钾降低幅度和恢复正常例数。分析服药剂量、基线血钾水平与服药后4h血钾恢复情况的相关性。记录患者是否出现水肿、胃肠道症状等,评估药物安全性。结果本研究纳入34例患者,5g组10例,10g组13例,15g组11例,3组的年龄[(41.90±11.51)岁与(44.15±10.51)岁与(42.91±10.78)岁]、性别比(男/女:9/1例与9/4例与8/3例)、体质量指数[(23.08±3.54)kg/m^(2)与(23.03±2.92)kg/m^(2)与(23.47±2.99)kg/m^(2)]、估算肾小球滤过率[(4.80±2.13)ml/(min·1.73m^(2))与(5.26±1.14)ml/(min·1.73m^(2))与(4.85±1.48)ml/(min·1.73m^(2))、基线血钾[(5.65±0.43)mmol/L与(5.59±0.25)mmol/L与(5.94±0.64)m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4h,5、10、15g组的血钾水平分别为(5.20±0.65)、(5.03±0.35)、(5.10±0.46)mmol/L,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分别有3例(30.0%)、5例(38.5%)5例(45.5%)血钾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0,P=0.904)。轻度高钾组12例,中重度高钾组22例,两组的年龄[(43.83±9.38)岁与(42.73±11.30)岁]、性别比(男/女:11/1例与15/7�
- 方翊灵罗佳夏仁飞严紫嫣王於尘曾文利邓文锋徐健苗芸
- 关键词:高钾血症肾移植围手术期
- 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预后价值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明确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能否作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生存预后指标。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2年4月间在本院初治诊为NMIBC,并行TURBT术治疗,有完整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的216名膀胱癌患者。将纳入患者根据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血清白蛋白组(<40 g/L)和正常血清白蛋白组(≥40 g/L)。应用Kaplan-Meier模型评估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总体生存率(OS)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216例NMIBC患者中,低血清白蛋白组共82(39%)例,正常血清白蛋白组共127(61%)例。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白蛋白组的5年OS低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P=0.017)。进一步进行Cox多因素分析以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后发现,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仍可成为NMIBC电切患者5年OS(HR:3.102,95%CI:1.200~8.020,P=0.020)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NMIBC电切患者拥有更差的5年OS。对于NMIBC电切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作为一项廉价易得且简单有效的生存预后指标。
- 张玥李飞杨帆曾文利林昊翟启良苏明强陈自豪谭万龙
-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白蛋白预后
- 移植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破裂出血支架置入后狭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2015年以来,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成为我国器官移植非亲属供体的唯一合法来源,应激状态下组织缺氧、细胞内环境紊乱和大量炎症因子释放等因素使得此类来源的器官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往往成为移植术后各类并发症的不利因素[1]。在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中,移植肾动脉假性动脉瘤较为罕见,发病率不到1%[2],但病情危急,易导致移植肾失功,一旦发生破裂出血将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感染是导致假性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3]。本文回顾性分析本中心1例移植肾假性动脉瘤合并破裂出血、行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受者的诊疗过程,为移植肾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介入处置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提供经验。
- 刘如敏郑晓虹丘云逸杜传福苗芸缪洪飞夏仁飞周敏捷曾文利徐健
- 关键词:破裂出血支架置入组织缺氧移植肾动脉诊疗过程
- 肾移植受者围术期危急值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并总结肾移植受者围术期常见危急值的项目、特点及其原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出现危急值的283例次围术期肾移植受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移植时间、危急值项目、并发症和相应处理,以及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肾移植受者术前最常见的危急值是血清肌酐水平过高,占62.7%(69/110),其次是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占27.3%(30/110);肾移植受者术后以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最为常见,占39.9%(69/173),其次为微生物分离与培养阳性和血常规异常,分别占22.0%(38/173)和15.0%(26/173)。术前和术后出现危急值的平均年龄为(39.3±12.5)岁和(45.4±11.6)岁(P<0.001),且男女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为术前78.2%比21.8%和术后62.4%比37.6%,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前处于肾病终末期,危急值多发生于透析不规律或不充分者,以及未规律复诊的患者,因此,对于等待移植的患者应重视宣教和随访,确保规律透析和定期复查。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出现危急值多因机体内环境改变、多尿或利尿导致电解质紊乱、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所致。因此,对于术后患者管理要加强监测、及时调整。
- 欧志宇钟羽琦陈飞雪邓文锋曾文利苗芸徐健夏仁飞
- 关键词:肾移植危急值围术期
- 肾移植受者中非缓释剂型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的采样时间误差校正模型的建立
- 2023年
- 目的建立肾移植受者中非缓释剂型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的采样时间误差校正模型,以提高实测值和临床决策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0月15至30日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器官移植科门诊就诊的患者206例,描述其血药浓度采样时间的分布并确定校正的时限。前瞻性纳入2022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器官移植科住院的肾移植术后患者20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随访中各项检验检查信息和CYP3A5基因型。患者自入院当日19∶30起每隔12小时服用非缓释剂型他克莫司胶囊,采集患者入院第2天7∶30和入院第3天6∶00—10∶00每隔30 min的外周血测定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将各患者的采血时间作为自变量,不同采血时间点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作为因变量进行简单线性回归,拟合他克莫司血药浓度-采样时间线性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特定时间段内他克莫司代谢率的影响因素,并计算回归方程。结果206例肾移植门诊就诊患者年龄为(46±13)岁,其中男性131例(63.6%);采样时间与第12小时的血药浓度(C_(12))的时间差[M(Q_(1),Q_(3))]为24(13.0,46.5)min,最大时间差达135 min。20例入组患者年龄为(45±12)岁,其中男性15例(75%);入院后第2天7∶30和第3天7∶30测得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分别为(7.87±2.21)和(7.84±2.33)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7),试验中血药浓度节律稳定。C_(10.5)~C_(14.5)血药浓度与时间呈线性相关,R^(2)[M(Q_(1),Q_(3))]为0.88(0.85,0.92),P值均<0.05。C_(10.5)~C_(14.5)时间段内他克莫司的代谢率=0.984+0.090×他克莫司基础浓度(ng/ml)-0.036×体质指数+0.489×CYP3A5基因型-0.007×血红蛋白(g/L)-0.035×丙氨酸转氨酶(U/L)+0.143×总胆固醇(mmol/L)+0.027×总胆红素(μmol/L),R^(2)=0.85。结论建立了围绕C_(12)对非肾移植受者中缓释剂型他克莫司谷浓度进行校正的模型,有利于临床医生快速、准确评估肾移�
- 戴晨王於尘莫立乾彭雨诗邓文锋夏仁飞曾文利徐健苗芸
- 关键词:肾移植他克莫司药物浓度
- E3泛素连接酶HERC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HERC4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RT-qPCR法检测67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乳腺组织标本中HERC4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7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乳腺组织标本中HERC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HERC4的mRNA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组织中较癌旁乳腺组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ERC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HERC4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乳腺癌组织中HERC4阳性表达率为61.2%,癌旁乳腺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9.4%。HERC4的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结论 HERC4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相关关系,并有可能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周晖石嵘陈耀武曾文利梁桑华郑文岭马文丽
- 关键词:乳腺癌RT-QPCRWESTERNBLOT泛素
- 马方综合征来源供肾肾移植2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 探讨马方综合征(MFS)患者供肾肾移植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同一MFS患者供肾的2例受者临床资料及既往文献中2例相关报道,总结MFS患者供肾肾移植的特点和临床诊疗要点。结果 该MFS患者左、右侧供肾零点穿刺Remuzzi评分分别为1分、2分,肾内小动脉壁与其他脑死亡及心脏死亡供肾相比无明显差异。接受该MFS患者肾脏的2例受者术后均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短暂血液透析后,左肾受者、右肾受者的移植肾功能分别于术后10 d和20 d起开始逐渐恢复。出院后左肾受者的血清肌酐稳定于80~90μmol/L,右肾受者的血清肌酐仍在下降,截至投稿日,血清肌酐最低为232μmol/L(术后43 d)。既往文献中报道了2例成功使用同一MFS患者供肾的肾移植案例,2例受者均发生了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而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截至报道日期,其中1例受者持续存活了6年,另外1例受者于术后第2年因新发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结论 MFS患者是可接受的供肾来源,但术前应审慎评估受者意愿和一般状况,术中妥善处理可能的肾动脉中膜撕裂,术后警惕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 张盟王亦斌王於尘刘如敏严紫嫣夏仁飞曾文利惠佳亮周敏捷徐健苗芸
- 关键词:肾移植马方综合征遗传性疾病活组织检查
- 肾移植术后Ⅰ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复发致移植肾功能不全的多学科综合诊疗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Ⅰ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H)复发的临床特点和多学科综合诊疗(MDT)的经验。方法对1例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后不明原因移植肾功能短期内迅速下降的病例进行MDT讨论,总结MDT在诊断罕见遗传性疾病以及提高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中的作用。结果经MDT讨论,患者确诊为Ⅰ型PH复发,排除排斥反应后恢复常规免疫抑制方案,嘱大量饮水,予优质蛋白和低磷饮食、维生素B6、钙剂等保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并发症。患者移植肾功能恶化延缓,但仍在肾移植术后5个月恢复规律血液透析至投稿日。结论肾移植术后Ⅰ型PH复发较为罕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复发性肾结石,移植肾功能下降,且并发症多,患者预后不良。通过MDT讨论患者病情,明确诊断,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延缓了病情进展,改善了患者预后。
- 王於尘严紫嫣邓文锋夏仁飞曾文利罗佳徐健苗芸
- 关键词:肾移植终末期肾病
-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不规律随访对肾移植术后BK病毒再激活时的病毒载量及受者预后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不规律随访对肾移植受者术后BK病毒(BKV)再激活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3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按随访时间分为疫情前随访组与疫情期间随访组,随访期限为1年。比较疫情前随访组和疫情期间随访组的随访时间间隔,分析两组BKV感染情况,分析BKV感染进程与移植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疫情前随访共计1790例次,疫情期间随访共计2680例次。与疫情期间随访组比较,疫情前随访组术后3个月内、3~6个月、7~12个月的随访时间间隔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肾移植术后1年内,疫情前随访组35例(32%)检出BKV尿症、3例(3%)检出BKV血症、1例(1%)检出BKV相关肾病(BKVAN),疫情期间随访组53例(25%)检出BKV尿症、3例(1%)检出BKV血症、1例(1%)检出BKV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疫情前随访组术后首次检出BKV尿症时间长于疫情期间随访组,首次再激活尿BKV载量小于疫情期间随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首次再激活尿BKV载量与尿BKV载量峰值,BKV再激活后第1、3个月血清肌酐与基线血清肌酐差值呈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不规律随访可导致BKV再激活时间提前、首次尿BKV载量检出值更高,以及延迟诊断和干预,并造成不良预后。亟待建立远程随访体系以满足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肾移植受者的随访需求。
- 吴周庭王於尘曾文利夏仁飞邓文锋徐健苗芸
- 关键词:BK病毒
- 肾移植受者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CNSC)受者的临床特征,探讨移植受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诊断、精准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肾移植并罹患感染性CNSC的受者的临床资料。与未患有感染性CNSC的肾移植受者比较,分析感染性CNSC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危险因素。共3 199例肾移植受者维持随访。其中12例感染性CNSC受者发病时中位年龄48.5岁(23~65岁),发病中位时间为移植后50.5个月(1~204个月)。感染性CNSC临床症状以发热(9例)为主,其次为头痛7例,意识障碍7例,颈部强直5例。结果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和肺部感染与肾移植后罹患感染性CNSC具有相关性(P<0.05)。病原体未明确而仅接受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9例受者中,3例治愈,6例死亡;另3例受者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辅助诊断下积极调整抗感染方案,其中2例治愈,1例死亡;总病死率高达58.33%(7/12),死亡/治愈病例从感染症状出现至死亡/治愈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0 d(2~119 d)和25 d(16~35 d)。结论移植后感染性CNSC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携带HBV和肺部感染为移植后感染性CNSC的可能危险因素。病原微生物的早期明确和精准干预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 王於尘严紫嫣黄铭理邓文锋夏仁飞曾文利严苏莎付绍杰徐健苗芸
- 关键词:肾移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宏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