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利平

作品数:1 被引量:20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铜尾矿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自然生态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变化
  • 1篇尾矿
  • 1篇尾矿废弃地
  • 1篇废弃地

机构

  • 1篇安徽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篇杨林章
  • 1篇孙庆业
  • 1篇尚文勤
  • 1篇朱利平

传媒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中尾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变化被引量:20
2008年
尾矿废弃地是一种人为的裸地,其自然生态恢复过程表现为典型的生态系统原生演替过程。尾矿废弃地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为人们了解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该研究以2处(即,铜陵杨山冲尾矿废弃地和铜官山新尾矿废弃地)不同时期弃置的、处于3个演替阶段(原生裸地阶段、隐花植物结皮阶段和草本维管植物群落阶段)的铜尾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培养法(稀释平板法)和分子生物学法(净DNA含量法)相结合的手段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表明:随着尾矿废弃地上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尾矿废弃地水分含量增加、pH降低、土壤有机质和总氮质量分数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逐渐增加,维管植物群落下的尾矿废弃地中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处于演替初期阶段的隐花植物结皮,高于裸地;不同演替阶段尾矿废弃地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表现为细菌(60.68﹪~97.45﹪)>放线菌(2.50﹪~39.13﹪)>真菌(0.05﹪~0.82﹪);相关分析发现,尾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量变化与基质的含水量、总氮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呈正相关,而与pH变化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尾矿废弃地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中,伴随着植物群落形成、发展和基质理化性质的逐步改善,尾矿中土壤微生物也逐步恢复。
尚文勤朱利平孙庆业杨林章
关键词:铜尾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