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晨

作品数:31 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茶树
  • 9篇基因
  • 7篇胁迫
  • 5篇克隆
  • 5篇风味
  • 5篇白茶
  • 4篇萎凋
  • 4篇基因克隆
  • 4篇风味品质
  • 3篇生物胁迫
  • 3篇铁观音
  • 3篇乌龙茶
  • 3篇旱胁迫
  • 3篇非生物
  • 3篇非生物胁迫
  • 3篇干旱
  • 3篇干旱胁迫
  • 2篇质谱
  • 2篇质谱法
  • 2篇色谱

机构

  • 3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贺州学院

作者

  • 31篇朱晨
  • 30篇郭玉琼
  • 18篇赖钟雄
  • 10篇常笑君
  • 7篇林玉玲
  • 7篇王仲
  • 6篇张舒婷
  • 5篇赵姗姗
  • 3篇陈兰
  • 2篇张梓浩
  • 1篇孙云
  • 1篇程春振
  • 1篇叶乃兴
  • 1篇张成
  • 1篇陈裕坤
  • 1篇陈常颂
  • 1篇赵珊珊

传媒

  • 4篇应用与环境生...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食品科学
  • 3篇热带作物学报
  • 3篇园艺与种苗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食品与生物技...
  • 2篇茶叶学报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茶叶科学
  • 1篇福建茶叶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年份

  • 2篇2023
  • 9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茶保健功效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9年
根据白茶保健功效的研究现状,论述了不同等级和年份白茶在保健功效方面的差异性,包括维护生殖健康、神经保护作用、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抗细胞突变和抗癌作用以及降血压、血脂和血糖等,且白茶在抗氧化、抗辐射和抗菌消炎方面效果显著。并探讨了白茶保健功效研究与临床试验之间存在的问题。
欧阳明秋傅海峰朱晨李小桢郭玉琼
关键词:白茶保健功效
红茶发酵工艺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5
2015年
发酵是红茶加工的关键工序,对红茶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综合介绍了红茶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芳香物质、糖类物质等成分变化,分析发酵温度、发酵湿度、发酵时间等因子对红茶发酵的影响,并展望红茶发酵工艺的发展。
朱晨赵姗姗王仲常笑君郭玉琼
关键词:红茶发酵影响因素
铁观音茶树RING型E3泛素连接酶基因克隆及其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以铁观音茶树为试材,对其中E3泛素连接酶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qPCR进行不同干旱条件下的定量表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序列全长为1 138bp,开放阅读框(ORF)为810bp,编码269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KR819177)。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铁观音茶树E3泛素连接酶基因不含跨膜结构以及信号肽,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中。经BLAST比对,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烟草、亚麻荠、葡萄、醉蝶花、芜菁中的E3泛素连接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别有51%、50%、50%、50%和49%的同源性,且相关保守功能结构域翻译的蛋白质序列具有RING-finger结构,初步确定该基因为铁观音茶树的E3泛素连接酶基因。qPCR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铁观音茶树的E3泛素连接酶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本研究认为铁观音茶树RING型E3泛素连接酶基因参与茶树抗旱响应机制。
常笑君郭玉琼王仲赵姗姗朱晨林玉玲赖钟雄
关键词:铁观音基因克隆干旱胁迫
茶树G4基因克隆及其在白茶萎凋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茶树叶绿素a合成酶基因(CsG4)克隆及其在白茶萎凋过程中关于叶色变化的作用机制探究。[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克隆CsG4的CDS全长序列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定白茶萎凋48 h过程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变化,并记录叶相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CsG4在白茶萎凋过程中表达量变化趋势。[结果]CsG4的CDS全长为1125 bp,编码37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sG4蛋白分子量为40.49 kD,理论等电点为8.74。CsG4属于跨膜蛋白,含有34个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预测其定位于叶绿体。进化树分析表明,CsG4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具有较高的同源性,CsG4蛋白与杜鹃花(Rhododendron dauricum)和咖啡(Coffea arabica)的G4蛋白序列同源性高。qRT-PCR分析表明,在白茶萎凋过程中,CsG4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且与萎凋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呈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克隆了CsG4的全长CDS序列,推测其对白茶萎凋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ZARIPOV TIMUR周承哲谢思艺田采云石碧滢朱晨郭玉琼
关键词:基因克隆萎凋叶绿素
铁观音茶树体胚发生及其内源激素变化被引量:8
2018年
以乌龙茶品种铁观音茶树的未成熟胚为供试材料,建立高效的茶树体胚发生再生体系,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茶树体胚发生过程中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诱导茶树体胚发生的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2 mg/L苄基腺嘌呤(BA)+0.2 mg/L吲哚丁酸(IBA)+800 mg/L甜菜碱,体胚增殖系统维持途径的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3 mg/L肉桂酸+20 g/L蔗糖+10 g/L山梨醇.当3%蔗糖与2%山梨醇组合使用时,子叶形胚的诱导率明显提高.将诱导产生的子叶形胚转接至添加5%蔗糖与5%聚二乙醇(PEG)的无激素MS培养基中,经过40 d左右培养,体胚能正常成熟.成熟体胚接种在附加2 mg/L BA与0.1 mg/L IBA的MS培养基上可以萌发成苗.在体胚发生早期,玉米素(ZT)和赤霉酸(GA3)含量均是先下降,在子叶形胚时期降至最低值,到体胎发育后期的成熟胚与萌发阶段呈明显上升趋势;脱落酸(ABA)含量由球形胚到子叶形胚阶段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到成熟胚阶段时,出现一个明显的峰值;球形胚中的吲哚乙酸(IA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阶段,之后迅速降低,波动变化.ABA/IAA的比值先增大,然后减小;ABA/GA3的比值体胚发育前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到成熟萌发阶段下降;球形胚阶段IAA/ZT的比值高于其他各个阶段.本研究表明茶树不同发育阶段胚胎的体胚诱导率不同,与生理状态及其内源激素动态变化有关;同时茶树中内源激素含量和比例在体细胞胚胎发育过程中有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不同胚胎发育阶段起着特定的调节作用.
郭玉琼黄道斌常笑君朱晨李小桢赖钟雄
关键词:铁观音茶树体胚发生内源激素
茶树茉莉酸合成与转导途径关键基因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对萜类物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对茶树茉莉酸合成与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和对萜类物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茉莉酸合成与信号转导途径中共11个关键基因家族,包含133个候选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该途径关键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包含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括茉莉酸响应、损伤响应和厌氧诱导响应等元件;qRT-PCR分析表明,该途径大多数基因在萎凋过程呈上升趋势,在二摇后达到最高,四摇过程显著下调,杀青前略有回升,且关键基因可响应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多种胁迫;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检测出73种萜类物质,主要包括芳樟醇、香叶醇和α-法尼烯等呈花果香型物质;相关性分析表明,CsLOX11、CsLOX12、CsAOS2、CsAOC1、CsACX4、CsACX8、CsMYC2-4、CsMYC2_15和CsMYC2_21与β-蒎烯、柠檬烯和月桂烯等呈正相关,CsOPR2、CsTPL6和CsLUG4与反式-橙花叔醇、α-法尼烯和紫罗兰酮等呈正相关,其中CsTPL6与35种萜类化合物呈极显著正相关。明确茶树茉莉酸合成与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参与调控乌龙茶加工过程中萜类化合物的形成,为探明乌龙茶加工过程香气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卢丽詹冬梅周承哲朱晨谢思艺徐凯田采云赖钟雄赖钟雄
关键词:茶树做青萜类化合物
福建省53份茶树种质资源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2018年
[目的]优化茶树种质资源SSR-PCR反应体系。[方法]以福建省不同地区的53份茶树种质资源作为SSR-PCR体系优化的供试材料,通过L16(43)正交试验设计,对茶树SSR-PCR反应体系的3个影响因素:DNA模板浓度(ng/μL)、引物浓度(mmol/L)和Taq酶浓度(U)在4个水平上进行比较筛选,并进行PCR验证。[结果]优化后最佳的福建省茶树SSR-PCR反应体系为25μL体系,其中DNA模板浓度50 ng/μL、引物浓度0.25 mmol/L、Taq酶浓度1.25 U。并从23对茶树SSR引物中筛选出5对清晰、明亮、无杂带的引物,适用于福建省茶树SSR标记的进一步研究。[结论]该研究可为后续福建省茶树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杂交品种的选育等研究提供依据。
朱晨田采云张舒婷张舒婷常笑君李小桢陈常颂林玉玲陈常颂
关键词:茶树SSR-PCR正交设计
茶树CSD1基因及其启动子克隆与低温胁迫下的表达被引量:4
2018年
低温寒害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成品茶品质,Copper/zinc-superoxide dismutase(CSD)基因在植物抗胁迫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解茶树CSD基因(CsCSD)响应低温胁迫的作用机制,以铁观音茶树叶片为供试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方法及染色体步移法,获得茶树CSD1基因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R078346)、gDNA序列及其启动子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对低温胁迫处理下CsCSD1基因的表达模式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茶树CsCSD1基因cDNA全长860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459 bp,共编码152个氨基酸;gDNA基因结构分析发现CsCSD1基因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构成;CpG岛预测发现启动子区域内存在1个CpG岛,CpG长度为219bp,GC含量为50.3%;CsCSD1启动子上还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光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胁迫响应元件和其他响应元件;在低温胁迫下CsCSD1基因的表达模式显示,在低温胁迫前期,CsCSD1基因表达上调;随后CsCSD1基因的表达量不断下降.本研究表明,CsCSD1基因能够响应低温胁迫并在胁迫的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推测与低温胁迫密切相关.
郭玉琼王仲朱晨赵姗姗赵姗姗张舒婷李小桢常笑君林玉玲赖钟雄
关键词:茶树低温胁迫
茶树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以铁观音茶树叶片为材料,利用逆转录PCR及RACE法,克隆了茶树几丁质酶基因Cs Chi(Gen Bank登录号为KR078345)。Cs Chi基因的c DNA全长为1 192 bp,包含97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2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s Chi蛋白的分子量为34.33 ku;理论等电点p I为8.44;原子组成为C1 519H2 285N413O464S18,总原子数为4 699;蛋白质结构分析显示该蛋白有6个蛋白的跨膜区域,属于跨膜蛋白;存在于细胞外;没有卷曲螺旋结构存在;Cs Chi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糖苷水解酶19家族,含有保守的Cht BD1结构域,与溶菌酶的保守结构域类似,可能兼具几丁质酶活性和溶菌酶活性,q PCR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茶树的Cs Chi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推测Cs Chi基因在茶树干旱等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
朱晨张舒婷常笑君赵姗姗王仲许长同张梓浩林玉玲赖钟雄郭玉琼
关键词:茶树几丁质酶基因克隆
茶树原位转化方法的建立
2022年
解决茶树缺乏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茶树原位转化转基因方法,为茶树基因功能研究和种质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以茶树品种‘铁观音’、‘白叶1号’和‘龙井43’的实生幼苗为受体材料,进行去顶芽和腋芽处理。利用根癌农杆菌菌液侵染实生苗伤口,通过抗性筛选获得再生芽,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后,采用短穗扦插法获得茶树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再生芽中GUS(β-glucuronidase)和HYG(hygromycin)标记基因经多次PCR检测均为阳性,经测序验证PCR产物序列与标记基因序列一致。‘铁观音’、‘白叶1号’和‘龙井43’的转化率分别为8.14%、2.99%和2.53%。建立了不依赖茶树组织培养的原位转化转基因体系,具有操作简便、转化率高、成本低、试验周期短的特点。
周承哲常笑君朱晨程春振程春振陈裕坤赖钟雄林玉玲
关键词:茶树根癌农杆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