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欣

作品数:19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理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感器
  • 5篇传感
  • 5篇传感器
  • 3篇压力传感器
  • 3篇温度
  • 3篇力传感器
  • 3篇晶体
  • 3篇蓝宝
  • 3篇蓝宝石
  • 3篇航空发动机
  • 3篇高温
  • 3篇测温
  • 2篇调谐
  • 2篇碳化硅
  • 2篇中子
  • 2篇温度测量
  • 2篇可调
  • 2篇可调谐
  • 2篇激光
  • 2篇光谱

机构

  • 19篇北京长城航空...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天津城建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中北大学
  • 1篇天津职业技术...
  • 1篇北京瑞赛长城...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车长春轨道...
  • 1篇中国航发沈阳...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作者

  • 19篇李欣
  • 13篇黄漫国
  • 10篇刘德峰
  • 3篇郭占社
  • 3篇刘伟
  • 2篇刘马宝
  • 2篇李飞
  • 2篇高云端
  • 1篇余西龙
  • 1篇郭峰
  • 1篇林鑫
  • 1篇王高
  • 1篇姚剑飞
  • 1篇张守超
  • 1篇张梅菊
  • 1篇朱飞
  • 1篇王燕山
  • 1篇张玲
  • 1篇卢超
  • 1篇王燕山

传媒

  • 13篇测控技术
  • 3篇航空科学技术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000~1900 K范围内TDLAS测高温标定方法设计及实验验证
2020年
针对航空发动机对燃烧尾焰温度测试的需求,开展基于吸收光谱原理的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吸收光谱(TDLAS)测温系统研究。在实验室环境中采用辐射升温法创造高温气体恒温区,完成温度标定系统及标定流程设计。根据TDLAS测温系统1000~1900 K温度范围的温度标定,对比分析各个温度点标定过程中信噪比的变化过程,证实了标定方法的可行性。对标定过程中信噪比恶化提出修正措施。
杨秋临李欣黄漫国黄漫国李飞刘德峰
关键词:吸收光谱温度测试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航空发动机
空气耦合超声检测共固化复合材料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先进复合材料共固化技术为复合材料的广泛化提供新的契机,但对其检测提出新的需求。本文利用非接触的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实现了对共固化复合材料缺陷的检测。进一步地通过正交分析法对传感器间距离、激励电压、增益、波包个数、激励频率进行了条件试验,最终确定了仪器最佳检测参数为传感器间距离80mm、激励电压150V、增益30dB、波包个数3个、激励频率390kHz。本文研究可为后续实现针对共固化复合材料的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的规范化检测提供一定依据。
刘太丽黄漫国刘艺刘伟李欣梁晓波
关键词:参数优化
中子辐照SiC晶格肿胀及退火回复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为研究辐照缺陷产生及其热稳定性,对SiC晶体实施了不同通量中子辐照。利用高分辨X射线衍射和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了中子辐照6H-SiC晶体的肿胀效应以及退火对肿胀的回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iC晶体经中子辐照后产生的主要缺陷是点缺陷,中子辐照通量越大,SiC晶体肿胀效应越显著。在2.85×1024n/m2辐照通量下,SiC晶体未出现非晶化。高温退火可使肿胀的SiC晶格回复,1450℃退火275 min晶胞参数回复至辐照前水平。退火过程晶胞体积回复符合一级反应方程,利用等温退火方法计算分析迁移能分布。实验发现不同缺陷迁移能分别对应不同退火温度阶段:0.16 eV对应200~500℃退火;0.24 eV对应600~1100℃退火;1.15 eV对应1200~1400℃退火。200~500℃温度区间主要是C的Frenkel缺陷复合;600~1100℃温度区间主要是Si的Frenkel缺陷复合;更高温度区间1200~1400℃则对应C、Si间隙原子复合。实验结论对全面掌握晶体测温技术、提高测温精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欣梁晓波高云端高云端崔晓红黄漫国
关键词:退火温度退火时间
温度对硅-蓝宝石压力传感器影响研究
2019年
针对硅-蓝宝石压力传感器在高温环境下测量精度较差的问题,以双层敏感膜片结构为基础,研究了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通过对温度场及热应力的理论分析,证明了材料热膨胀系数不一致所产生的额外热应力,将引起测量误差;相应的ANSYS有限元仿真及实验也表明,温度效应对压力传感器的测试精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且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与温度值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
邹兴黄漫国李欣李欣
关键词:有限元仿真热应力
辐照晶体安装方式对测温影响的数值仿真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辐照晶体温度传感器可实现对加热过程中最高温度的测量,主要基于中子辐照缺陷随高温恢复的性质,其残余缺陷浓度与经历的最高温度存在对应关系。由于辐照晶体的体积小、测试过程无需引线连接和无需电源供电的优势,其可方便大规模安装在被测物表面。以飞行器外表面热防护层温度测量为例,分别对表面粘贴及埋入式两种安装方式下的被测温度场分布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隔热瓦及辐照晶体在全历程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通过比较二者所经历的最高温可知,表面粘贴式方案比埋入式方案的测量精度更高。研究成果为后续真实飞行试验中的安装及测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李欣刘德峰刘德峰梁晓波
关键词:测温数值仿真安装方式
基于脉冲热流激励的戈登式热流传感器动态测试被引量:1
2023年
由于薄膜热流传感器耐温上限高、体积小且响应速度快,传统方法无法满足其动态测试需求,因此提出了一种以激光器为热源的动态测试方法,该方法具有功耗低、响应速度快以及能够提供高热流等优点。设计搭建了基于高功率光纤输出半导体激光器的热流传感器动态测试系统,主要由激光器、微透镜光斑均匀化系统、热流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为了研究在不同脉冲宽度条件下传感器的时间常数的变化,选用了具有能够直接测量辐射热流、吸收全光谱范围的能量以及响应时间短等优点的戈登式热流传感器(Gardon计)对热流传感器动态测试系统进行了测试。利用系统完成了GD-B4-200K型Gardon计在脉冲热流激励信号下的动态测试,分析了5 ms、10 ms、15 ms、20 ms和30 ms脉冲宽度条件下传感器的时间常数的变化。最终得出在脉冲激励下,脉冲激励信号的脉冲宽度应小于传感器时间常数一个数量级的结论,因此需要对脉冲宽度进行严格精确的控制。未来,系统可有效解决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内的高速辐射热流传感器动态测试问题。
黄漫国师钰璋梁晓波李欣李欣王高
关键词:热流传感器时间常数
基于线性极化腐蚀传感器的飞机结构腐蚀监控被引量:4
2020年
针对现阶段我国在飞机结构腐蚀监控方面手段落后、效率低的现状,开发基于线性极化法的能够实时监测飞机铝合金结构腐蚀速率的微型传感器,并设计加速腐蚀试验对该传感器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同时,开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铝合金结构腐蚀速率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线性极化腐蚀传感器所测腐蚀深度与铝合金试样实测值随腐蚀时间变化趋势相同,其能够有效地对飞机结构腐蚀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构建的网络模型在不同环境下预测的腐蚀速率平均误差不到8%,能够有效实现对铝合金结构瞬时腐蚀速率的预测。
赵一昭高鹏飞刘德峰李欣刘马宝
关键词:飞机结构线性极化腐蚀速率实时监测人工神经网络
齿板啮合连接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2019年
对铝合金齿板啮合连接强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齿数较少时,齿板啮合连接强度随着齿数的增多而近似线性增大,当齿数较多时,随着齿数增加,齿板啮合连接强度增大趋势渐缓;齿板啮合连接强度随着齿高或齿宽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同时,随着螺栓预紧力的增大,齿板啮合连接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因此,实际工程中需选择合适的螺栓预紧力,以提高结构连接强度。
蔡俊杰徐宗真刘德峰李欣刘马宝
关键词:齿板齿数齿宽螺栓预紧力
涡轮叶片辐照晶体测温安装方式建模及仿真
2023年
针对辐照晶体传感器测量复杂工况条件下涡轮叶片表面温度时的安装问题,仿真分析了晶体温度传感器在涡轮叶片上的2种安装方式。选取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吸力面的缘板处、叶片尾缘处和气膜孔背面3个位置,模化辐照晶体传感器在涡轮叶片工况下的安装条件,采用表面粘贴和开槽封胶2种安装方式建模,导入ANSYS Workbench进行流-固耦合有限元仿真,分析高温胶和辐照晶体在复杂工况下的应力、变形和温度等特性。结果表明,表面粘贴式安装的晶体传感器温度更高,但高温胶和晶体传感器所受应力远大于开槽封胶式安装所受应力,由此可知表面粘贴式安装的测温精度更高,但其牢固性不如开槽封胶式安装。研究结果可为采用辐照晶体测量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温度的试验测试提供基础支撑。
张晓乾李欣黄漫国黄漫国
关键词:涡轮叶片温度测量
液体黏度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0
2015年
黏度是表征流体流动性质的重要参数,黏度的测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等各个领域。实现对黏度的准确测量,对国防力量的提升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概述了3种传统典型的液体黏度测量方法,包括毛细管法、旋转法、振动法;其次重点介绍了近年发展的两种新型黏度测量技术,包括超声波法、电磁法;最后对液体黏度测量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黄漫国刘德峰李欣张梅菊王燕山
关键词:测量方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