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焰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市涪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华支睾吸虫宿主间传播动力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分析华支睾吸虫宿主间传播动力。方法计算机与手工检索1949-2006年中文期刊,对获取国内28篇华支睾吸虫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两分类变量间关联程度的度量分析。结果人群、麦穗鱼、纹沼螺平均寄生率分别为4.47%(35486/793167)、57.55%(2664/4629)和0.55%(134/24203),宿主间寄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寄生率间比较OR和OR95%C.I.人群与麦穗鱼为0.035、0.0340.036;麦穗鱼与纹沼螺为243.515、222.615266.378;纹沼螺与人群为0.119、0.1030.137。结论提示华支睾吸虫宿主间转换过程中传播动力,终末宿主和第一中间宿主有减弱,第二中间宿主有增强。
- 程荣联曹勇喻珊杨焰秦雪松陈太梅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宿主传播动力
- 华支睾吸虫胞囊蚴生物学作用的实验观察
- 2010年
- 目的证实华支睾吸虫胞囊蚴是否具有无性生殖生物学作用。方法在非流行区捕获麦穗鱼,经10尾检查证实为阴性后,作为实验用鱼;华支睾吸虫尾蚴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提供。分A、B组作尾蚴定量感染,两次实验相隔30 d。A组将30尾麦穗鱼放在容积为50 cm×30 cm×40 cm的玻璃鱼缸内,11 d内先后放入282条尾蚴感染麦穗鱼;B组用34尾麦穗鱼,分别将每尾鱼单独放在盛有300 m l水的玻杯中,各放入30条尾蚴感染麦穗鱼;感染后的麦穗鱼均在阳台上饲养待查。同时采用直接压片和捣碎水洗沉淀法检查囊蚴。结果 A组实验感染麦穗鱼30尾,丢失1尾,其余29尾感染率为100.00%;共检出囊蚴587个,是感染尾蚴数282条的2.08倍。B组实验感染麦穗鱼34尾,丢失3尾,其余31尾感染率为77.42%;共检出囊蚴1 024个,其中有1尾麦穗鱼检出囊蚴968个,是感染尾蚴数30条的32.27倍。A、B组检出囊蚴数的G值分别为5.84、2.53。感染率与感染度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探讨发生无性生殖的方式,认为有两种即:"囊蚴内繁殖"和"囊蚴外繁殖";无性生殖种原来源于囊蚴内具有生物活性的游离颗粒。结论初步证实华支睾吸虫在第二中间宿主麦穗鱼体内,有第二次无性生殖过程,胞囊蚴具有无性生殖的生物学作用。
- 程荣联张仁平程廷涛杨焰曹勇喻珊秦雪松陈太梅李家猷周义芬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第二中间宿主囊蚴无性生殖
- 华支睾吸虫第二中间宿主胞囊蚴的发现与实验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证实麦穗鱼体内存在一个胞囊内有2个以上不同成熟度华支睾吸虫囊蚴的个体(简称"胞囊蚴")。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手工检索《中国人体寄生虫病文献提要》,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用麦穗鱼和其他鱼类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资料,分析麦穗鱼对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亲和力与适应性;现场调查和从疫区采集麦穗鱼隔离饲养,观察胞囊蚴感染状况。直接压片镜下摄制胞囊蚴照片。用含有胞囊蚴的鱼肉感染粪检阴性的猫,30d后解剖收集成虫。结果纳入分析的54篇文献,麦穗鱼感染率高于其他鱼类的有50篇,占92.59%,同一水域麦穗鱼、其他鱼类囊蚴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8.15%、13.52%(P<0.001),现患OR和OR95%C.I.分别为5.94和5.66~6.23;囊蚴每尾最高为166个~17042个。现场调查、隔离饲养麦穗鱼胞囊蚴感染率分别为43.70%(274/627)、28.03%(44/157)。感染3只猫获虫率为27.16%(110/405)。结论有5项证据证实麦穗鱼体内,有一个胞囊内存在2个以上不同成熟度华支睾吸虫囊蚴的胞囊蚴感染。
- 程荣联张仁平杨焰曹勇喻珊秦雪松陈太梅李家猷
-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第二中间宿主囊蚴
- 我国改灶降氟防治燃煤型氟中毒效果的评价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分析我国燃煤型氟中毒的改灶降氟防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氟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05年12月。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居室保温性与改灶降氟防治效果的资料来源于三峡库区监测点。通过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相关文献,对研究证据进行质量评价,对燃煤型氟中毒改灶降氟防治效果的相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质量评价结果9篇为C级,3篇为D级。炉灶正常使用下降率与8~12岁氟斑牙、尿氟下降率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r=–0.87、–0.63,P<0.01、0.05)。氟斑牙下降率和炉灶正常使用下降率与居室保温性能间具相关关系(两个等级相关系数相同,均为r=–1.00,P<0.01)。结论我国改灶降氟防治燃煤型氟中毒效果方面的研究尚缺乏高质量的证据。本研究结果提示对改灶降氟防治燃煤型氟中毒而言,不仅改灶重要,改灶后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和住房改造提高其保温性也与防治效果有关。
- 程荣联韩林王兴明杨焰曹勇
- 关键词:燃煤型氟中毒改灶降氟循证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