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秀君

作品数:2 被引量:7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农田
  • 1篇有机肥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物料
  • 1篇碳储量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碳
  • 1篇土壤碳储量
  • 1篇土壤无机碳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农田土壤
  • 1篇无机碳
  • 1篇秸秆
  • 1篇腐解
  • 1篇腐解特征
  • 1篇干旱
  • 1篇干旱半干旱
  • 1篇干旱半干旱区

机构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篇王秀君
  • 1篇徐明岗
  • 1篇张文菊
  • 1篇王金洲
  • 1篇王旭峰
  • 1篇王家平
  • 1篇卢昌艾
  • 1篇马明国
  • 1篇冯固
  • 1篇李香兰
  • 1篇谢先红
  • 1篇孙敏敏
  • 1篇郭洋

传媒

  • 2篇土壤学报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干旱半干旱区农田土壤碳垂直剖面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33
2016年
以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自然农田和长期定位站点(178个剖面,0~100 cm土层)农田土壤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整合,分析了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碳呈下降趋势,表层含量高于底层;不同地区农田土壤无机碳含量变化趋势不一,随土壤深度增加整体呈现升高的趋势,但是也有一些地区呈现下降趋势。土壤剖面深度为100 cm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密度平均值分别为8.33和15.83 kg m-2,农田土壤无机碳储量大约是土壤有机碳的2倍。土壤深度为0~30 cm的有机碳占100 cm总有机碳含量的45%,无机碳仅占100 cm总无机碳含量的29%;土壤无机碳主要集中在30~100 cm土层,占100 cm总无机碳含量的71%,远高于有机碳在此土层占100 cm总有机碳含量的百分比(55%)。综合自然农田和长期定位站点农田土壤碳的数据,土壤容重与土壤p H是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自然农田土壤有机碳与土壤p H(R2=0.61,p〈0.01)和土壤容重(R2=0.64,p〈0.01)呈显著负相关;长期定位站点土壤无机碳与土壤p H(R2=0.56,p〈0.01)和土壤容重(R2=0.63,p〈0.01)呈显著正相关。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将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提供数据基础与理论支撑。
郭洋李香兰王秀君王家平王旭峰马明国谢先红孙敏敏
关键词:土壤无机碳土壤有机碳土壤碳储量干旱半干旱区农田
中国农田土壤中有机物料腐解特征的整合分析被引量:45
2016年
整合1980年—2013年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物料腐解试验的相关文献,分析了华南、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典型农业区不同类型有机物料腐解一年后的残留率(h1)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中国不同有机物料h1平均为0.335 g g-1,受到物料类型、区域以及二者交互作用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总体上,h1在物料类型上呈绿肥<秸秆<根茬≈有机肥,在区域上呈华南≈华北<西北≈东北。但h1的区域差异因物料类型而异。其中,绿肥、秸秆和根茬的h1均呈华北<华南和东北,而有机肥的h1在各区域间差异不显著。同时,h1的物料类型差异也因区域而异。在湿润半湿润的华南、华北和东北地区,h1均呈根茬>秸秆和绿肥;而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受水分条件的限制,各物料类型间h1差异不显著。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木质素与氮素含量之比(lignin∶N)是绿肥、秸秆和根茬腐解的首要影响因子,而年均温和干燥指数居于其次,表明农田土壤中植物性有机物料的腐解,物料性质较气候因子占主导。但对于腐解或半腐解状态的有机肥,其腐解已不受气候和物料性质的显著影响。此外,单一气候因子或物料性质对h1变异性的解释率往往不超过15%,气候和物料性质的综合解释率尚低于40%,表明要准确预测农田土壤有机物料的腐解过程,需要更多地重视区域或点位特征(例如,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等)的影响。
王金洲卢昌艾张文菊冯固王秀君徐明岗
关键词:有机肥秸秆土地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