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飞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土木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自筹基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型钢
  • 1篇地震
  • 1篇地震作用
  • 1篇多塔
  • 1篇多塔结构
  • 1篇型钢混凝土
  • 1篇型钢混凝土柱
  • 1篇预设
  • 1篇载力
  • 1篇正截面
  • 1篇正截面承载力
  • 1篇正截面承载力...
  • 1篇塔结构
  • 1篇筒结构
  • 1篇拟静力
  • 1篇拟静力试验
  • 1篇嵌固
  • 1篇嵌固作用
  • 1篇连梁
  • 1篇截面

机构

  • 4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国建筑科学...

作者

  • 4篇肖从真
  • 4篇邓飞
  • 2篇陈涛
  • 1篇陈才华
  • 1篇赵作周

传媒

  • 3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框架-核心筒结构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取值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取值的大小会影响结构的抗侧刚度与地震响应,从而影响到地震作用在核心筒与框架之间的分配比例,最终将影响连梁的设计内力和配筋。首先改进了预设屈服模式设计方法,在一次设计后,通过设防烈度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计算各连梁的实际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并利用该系数对结构进行二次设计。通过对比罕遇地震下结构弹塑性性能,发现二次设计后,结构的最大基底剪力和最大层间位移角均有所减小,且剪力墙的损伤程度得到改善,而二次设计对结构的配筋量无显著影响。其次,探究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初始值对设计结果的影响。计算表明,当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初始值分别为0. 7、0. 6和0. 5时,经过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各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的计算值相差较小,二次设计后的配筋量亦较为接近,说明该设计方法受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初始值的影响较小。最后,研究了改进的预设屈服模式设计方法的迭代收敛性,结果表明,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的计算值随着迭代设计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收敛于一系列稳定的值,并且该值与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的初始值无关。通过计算发现,迭代设计的收敛性较快,一般进行两次迭代即可使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的取值趋于稳定。
肖从真邓飞
关键词:框架-核心筒结构连梁
地震作用下大底盘双塔结构层剪力分布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针对地震作用下某多塔结构工程实例中出现的层剪力"内缩"现象,利用SATWE软件构造一个简化的多塔大底盘结构模型,并在模型中重现了该现象。对多塔模型进行了时程分析和反应谱分析,时域上各塔振动的不同步、频域上各塔底部剪力在某些振型下存在相位差是导致层剪力内缩的主要原因。研究了水平地震作用下带裙房楼层的剪力分布,结果表明裙房顶层竖向构件分担的剪力与其抗侧刚度不成比例,两塔之间的柱剪力显著偏大。分析了裙房对塔楼的嵌固作用对塔楼层剪力产生的影响,并解释了塔楼发生剪力突变的原因,提出设计建议。
肖从真邓飞陈才华
关键词:大底盘多塔结构地震作用嵌固作用
部分抗剪连接的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被引量:3
2017年
在JGJ 138—200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中,型钢混凝土柱的正截面承载力需根据平截面假定进行计算,但该规范并没有明确给出当平截面假定不满足时型钢混凝土柱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为此,提出抗剪连接系数的概念,用于描述型钢混凝土柱中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相对界面抗剪能力,综合平截面假定和叠加原理,得到在部分抗剪连接条件下普通型钢混凝土(SRC)柱和分散型钢混凝土(ISRC)柱的正截面承载力与抗剪连接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提出SRC柱和ISRC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设计简化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当轴压比相同时,SRC柱和ISRC柱的受弯承载力随其抗剪连接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轴压比越大,抗剪连接系数对组合柱的受弯承载力的影响越小;与SRC柱相比,抗剪连接系数对ISRC柱的受弯承载力影响更加显著。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计算ISRC柱的压弯承载力,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安全余度。
肖从真邓飞陈涛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
分散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研究分散型钢混凝土组合柱(ISRCC)的抗震性能,分析组合柱中分散布置的型钢和混凝土之间的协同工作情况,对4个ISRCC柱进行偏心率为10%和15%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与传统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相比,试验中按预定路径同时施加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分析了ISRCC柱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延性、破坏形态、裂缝分布和刚度退化等。试验结果表明:所有ISRCC柱均为小偏心压弯破坏,试件整体性较好;在偏心率15%以内,屈服荷载前各试件满足平截面假定,能够有效发挥型钢和混凝土的组合作用;ISRCC柱压弯承载力的试验值与ACI 318-2014、EN 1994-1-1和YB 9082—2006《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等规范中的承载力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现有规范中普通钢骨混凝土(SRC)柱压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对偏心率15%以内的ISRCC柱的适用性;试件的极限位移角为1/88~1/65,满足我国规范对罕遇地震作用下框架-核心筒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
邓飞肖从真陈涛赵作周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