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勤

作品数:4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马铃薯
  • 2篇基因
  • 2篇彩色马铃薯
  • 1篇盐碱
  • 1篇盐碱性
  • 1篇色素基因
  • 1篇生理指标
  • 1篇生物胁迫
  • 1篇薯块
  • 1篇品种间
  • 1篇种间
  • 1篇转基因
  • 1篇转基因马铃薯
  • 1篇转移酶
  • 1篇组成型
  • 1篇组成型表达
  • 1篇胁迫
  • 1篇马铃薯块茎
  • 1篇酶基因
  • 1篇耐盐

机构

  • 4篇云南省农业科...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加拿大农业及...
  • 1篇云南田瑞种业...

作者

  • 4篇陈秀华
  • 4篇李先平
  • 4篇陈勤
  • 3篇朱延明
  • 1篇尹自友
  • 1篇李倩
  • 1篇王臻昱
  • 1篇陈威
  • 1篇包丽仙
  • 1篇刘丽
  • 1篇王冬冬

传媒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SSR分子标记分析彩色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关系被引量:12
2012年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来源不同的30份彩色马铃薯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41个SSR引物扩增30个供试品种得到152条带,其中128个为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3.12个多态性条带,其中包括一些品种特异性的SSR位点。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简单遗传相似系数SM=0.65处可将供试材料分成两大类群:类群Ⅰ为来自北美和欧洲的彩色马铃薯品种,在SM=0.72处可分为紫色马铃薯亚群,红色马铃薯亚群和白色马铃薯亚群;类群Ⅱ主要是不同来源的彩色马铃薯种质资源,包括二倍体原始栽培种,二倍体野生种和四倍体栽培种安弟斯亚种资源。聚类遗传关系表明类群Ⅰ和类群Ⅱ遗传关系较远,性状差异较大,可以作为极好的遗传资源进行杂交育种,扩展和丰富彩色马铃薯种质遗传背景。
李先平王冬冬陈秀华朱延明陈勤
关键词:SSR彩色马铃薯
组成型表达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提高转基因马铃薯抗旱耐盐碱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应用农杆菌介导法,组成型表达来源于野生大豆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denosyl-L-Methionine Synthetase,GsSAMS)基因,获得PCR及RT-PCR阳性的转基因马铃薯。应用SAS和DPS数据处理软件对7个转基因株系与未转化株系分别经干旱、盐、碱胁迫及无胁迫后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保水率、相对电导率等形态及生理指标与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M22、SM4、SM33、SM13等4个马铃薯转基因株系具有较高的抗逆性,无论是逆境还是正常条件下栽培,产量均比未转基因植株有所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四种处理后马铃薯叶绿素含量、株高、相对电导率、相对保水率与产量具有线性相关性。
陈秀华王冬冬李先平李倩朱延明陈勤
关键词:马铃薯茎段生理指标
花青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在彩色马铃薯块茎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根据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在转录水平上检测这些基因在彩色马铃薯不同颜色块茎中的表达情况。从18个基因中筛选到类黄酮3’5’-羟化酶基因、二氢黄酮醇还原酶基因、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类黄酮5-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甲基转移酶基因、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调节基因AN2和AN1等8个基因在不同颜色薯肉中表达有差异,说明这些基因的表达可能与块茎肉色相关。研究检测的基因中有8个在马铃薯中未见报道,本研究根据矮牵牛的基因序列,寻找马铃薯的同源序列,经检测这些同源序列在彩色马铃薯块茎中都有表达产物,表明这些同源序列可能是目的基因,研究结果为今后在马铃薯上分离克隆花青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奠定基础。
李先平王冬冬陈秀华包丽仙尹自友陈勤
关键词:彩色马铃薯花青素色素基因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6
2013年
植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蛋白,具有参与初生代谢、次生代谢、除草剂解毒作用和保护植物免受氧化损伤及异源物质隔离等作用。同时,它又能作为配体蛋白在植物激素代谢方面发生作用。文章对GSTs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概述,并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植物GSTs的研究,特别是在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方面的进展,以期对植物抗逆基因工程的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陈秀华王臻昱李先平朱延明刘丽陈威陈勤
关键词:二聚体非生物胁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