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娟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叶绿素荧光
  • 2篇叶绿素荧光参...
  • 2篇叶绿素荧光特...
  • 2篇荧光参数
  • 2篇日变
  • 2篇日变化
  • 1篇单纯林
  • 1篇低丘
  • 1篇钉螺
  • 1篇沿江
  • 1篇生理性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量分配
  • 1篇松林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理化
  • 1篇土壤理化性
  • 1篇土壤理化性质

机构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刘桂华
  • 4篇袁梦
  • 4篇陈晓娟
  • 3篇秦金舟
  • 2篇何小定
  • 1篇胡婧楠

传媒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池州市沿江低丘钉螺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生物种群空间分布型测定方法,对池州沿江低丘的钉螺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钉螺平均密度为每0.11m2 0.77只,密度分布规律为河滩﹥沟渠﹥水田﹥荒地﹥旱地﹥滩地杨树林地,河滩与其他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钉螺密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另外,钉螺分布的变异系数(CV)大小规律为滩地杨树林地﹥旱地﹥荒地﹥水田﹥沟渠﹥河滩。(2)滩地杨树林地、河滩、荒地和沟渠中的钉螺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旱地和水田则分别为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而钉螺在整个研究区域呈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其公共K值为2.1964。(3)钉螺聚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某些环境因素所引起,且个体间相互排斥,密度(m)为每0.11 m2 2.8505只可以作为判别钉螺聚集原因的临界值。(4)建立了允许误差分别为0.1、0.2及0.3时的Iwao理论抽样数模型和估计种群密度的零频率模型。
何小定秦金舟陈晓娟袁梦刘桂华
关键词:钉螺空间分布型负二项分布
2种马尾松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对枞阳大山林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林下灌木占林下植被总量的比例(91.61%)大于马尾松阔叶混交林(74.80%)。2种马尾松林下植被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均呈现出:灌木层生物量中根>茎>叶;草本层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远远小于地下部分生物量。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相对于马尾松纯林,土壤容重在减小,土壤含水量、>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全N、水解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在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林下植被生物量地下部分比例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P呈显著正相关。
秦金舟何小定陈晓娟袁梦刘桂华
关键词:林下植被生物量分配土壤理化性质
交让木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对不同季节交让木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交让木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春季和秋季的日变化幅度小。夏季8:00~18:00,F0(最小荧光)和NPQ(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2:00和14:00,而Fm(最大荧光)、Fm′(光适应下的最大荧光)、Fv(可变荧光)、Fv/Fm(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m/F0(电子传递效率)、Fv/F0(PSⅡ潜在活性)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规律,12:00出现最小值。冬季8:00~16:00,F0日变化幅度较小,而Fm、Fm′、Fv、Fv/Fm、Fm/F0、Fv/F0的日变化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之间,而NPQ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则正好相反,最小值出现在12:00~14:00。春季和秋季的Fv/Fm、Fm/F0和Fv/F0明显高于夏季和冬季,表明交让木在春季和秋季叶片PSⅡ光能转化效率、电子传递效率和潜在活性都明显高于夏季和冬季。交让木夏季和冬季叶片的NPQ参数明显高于春季和秋季,表明交让木叶片在夏季和冬季吸收的光能有较大比例用于耗散而保护自身的光合机构。
陈晓娟袁梦胡婧楠刘桂华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
生理性黄化香樟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对冬季不同黄化等级的香樟叶片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从08:00—16:00,健康和轻度黄化香樟F0(最小荧光)、F m(最大荧光)、F m'(光适应下的最大荧光)、F v(可变荧光)、F v/F m(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 m/F0(电子传递效率)、F v/F0(PSⅡ潜在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而NP,Q(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则正好相反,呈现先降后升的单谷型,最小值出现在12:00—14:00,中度和重度黄化香樟的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不明显,呈现水平趋势。健康香樟的F v/F m日均值显著高于黄化香樟,中度和重度黄化等级的香樟则无显著差异,表明健康香樟的PSⅡ光能转化效率明显高于黄化香樟。随着黄化程度的加剧,F m/F0、F v/F0的日均值逐渐降低,表明PSⅡ电子传递效率和潜在活性逐渐降低。黄化香樟的NP,Q日均值显著高于健康香樟,且随黄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表明香樟叶片黄化越严重,其吸收的光能用于热耗散而保护自身光合机构的比例越大。
袁梦陈晓娟秦金舟刘桂华
关键词:香樟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