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头颈动脉高分辨MRI(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在斑块性质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经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三门峡医院临床证实的21例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高分辨率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斑块内组织成分、新生血管、钙化以及内出血情况,观察纤维帽大小以及脂质核心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右侧颈总动脉末端斑块3例,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斑块3例,右侧大脑中动脉斑块7例,左侧大脑中动脉斑块5例,右侧椎动脉2例,基底动脉1例。其中,显示脂质坏死核心5例,可见强化;斑块内出血1例,不强化;纤维帽3例,可见强化;钙化斑块12例,不强化。7例通过CTA、11例通过DSA得到相互印证;3例进行了颈动脉剥脱术,并将病理结果与HR-MRI比较,得到进一步证实。结论:头颈动脉HR-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显示斑块的脂质坏死核心、斑块内出血、纤维帽以及钙化,在头颈部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估中有重要价值,能为临床的下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双不匹配技术对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3.0T磁共振DWI、FLAIR、3D ASL、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扫描的不明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并同时满足DWI高信号且FLAIR在相应的DWI高信号区未显影及DWI高信号、3D ASL存在灌注减低区且灌注减低区/DWI高信号区>1.2双不匹配,并存在大血管闭塞患者。同时选取明确发病时间窗内(<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进行再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两组90 d mRS评分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双不匹配组与明确时间窗组治疗前后24 h NIHS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90 d mR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WI-FLAIR、DWI-3D ASL双不匹配可作为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缺血半暗带及再灌注情况的有效评估手段,为静脉溶栓、桥接治疗以及保守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