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露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心理学院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 木房与砖房:传统村落场域中的文化变迁——以黔东南州为例被引量:8
- 2016年
- 现代化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居住空间。砖房作为现代城市文明代表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在自上而下的城镇化过程中人们更是成批入住统一修建的砖房。基于黔东南州的调查发现,该地区现存主要三种干栏式民居源自不同的民族:苗族、侗族和汉族。由于城镇化和外来文化传播影响引发居住空间从木房转变为砖房成了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它带来的文化变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厨房中火塘文化的消失;围绕堂屋祖先崇拜文化的迁移;与木房整体相关民俗文化的改变。
- 龚露周真刚
- 关键词:文化变迁
- 从文化再生产角度分析苗族芦笙场的地面纹饰被引量:2
- 2018年
- 芦笙场是苗族人的公共活动空间,也是苗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场域。早期传统芦笙场受现实条件制约,仅以简单的"平壤"形式存在,之后追求实用功能改建成水泥地。随着大众审美需求的提升与民族文化自身生命力的激发,人们通过对铜鼓鼓纹进行模仿,创生了用鹅卵石铺饰的新型芦笙场。它经历从无到有、从铜鼓纹到地面纹饰艺术的发展过程,这种文化再生产丰富了民族文化内涵,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是对传统芦笙场文化创造性的继承发扬,对处于传统与现代交融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龚露
- 关键词:文化再生产民族文化
- 辟雍研究成果综述
- 2020年
- 辟雍作为王室礼制建筑,集祭祀、礼仪、教育(教化)等功能为一体。关于辟雍的研究从汉代延续至今,目前仅存北京国子监辟雍建筑孤例。由于缺乏实物佐证以及对古文献阐释存在多义性,致使辟雍与明堂的争论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整理了有关辟雍的内涵、辟雍与明堂的关系、辟雍的功能等方面研究成果,建议今后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研究“转向”:通过人类学考察、从多元化视野关注辟雍作为国家文化符号的功能意义。
- 龚露
- 贾理:苗族传统社会内部的“官学”体系被引量:1
- 2021年
- 苗族贾理的传承提供了反思少数民族原生形态教育的新视角。在主流文化尚未大规模进入前,西南少数民族有各自文化传承的内容与方式。本文基于黔东南州丹寨县的田野考察,在历史语境背景下、从苗族贾理传承的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论证其补充儒学教化而成为苗族传统社会内部的“官学”,尤其是贾师办班授贾形式因其正式性、目的性可视作苗族特色“私塾”雏形。西南与中原同属一个文化共同体,贾理融通转化儒家思想,在育人、传承地方性知识和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了民族文化的教育功能。于现代社会转型背景下,重审典型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龚露龚露
- 关键词:文化教育共同体意识
- “场圈”与文化认同:凯里苗族生肖场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清水江流域为苗族的核心聚居区,此地至今流行生肖与地支相配、将乡镇赶场日期固定在某个生肖日的生肖场。本文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对凯里生肖场进行考察,发现生肖历法在苗族社会结构体系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时间调节功能。同时,凯里所辖乡镇在生肖历法推动下形成以市区为中心转动的'场圈','场圈'以商品贸易为载体、带动村落间族群交往,创生出苗族特色生肖文化。该文化现象蕴藏的'苗甲子'彰显了西南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属于古代中原历法系统在清水江流域的本土化结晶。研究表明生肖场具有文化认同的人类学价值,它强化了人们对'生肖节奏'时间心理的认同,将传统村落中的血缘认同提升到地缘认同层面,促进地域共同体的形成,还是我国传统生肖文化在西南民族地区'活态'传承的典型案例,对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具有现实意义。
- 龚露龚露
- 关键词:生肖文化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