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宏艳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介质阻挡放电白眼六边形斑图等离子体温度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利用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不同氩气含量的气体放电中,首次观察到了白眼六边形斑图,此斑图的白眼晶胞都是由点、环和晕三层结构组成的,且其放电稳定性和持续性极好。从照片中可以观察到这三种结构有明显的亮度差异,说明白眼晶胞中点、环和晕可能处于不同的等离子体状态,同时在不同氩气含量下,白眼晶胞的颜色和亮度都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白眼晶胞的等离子体状态也有所不同。由于此次研究的白眼六边形斑图是在较低的电压下得到的,使得水电极的温度没有升高且放电现象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长时间的放电没有影响该斑图的等离子体状态。为此,本小组采用发射光谱法,研究了此斑图的白眼晶胞中的点、环和晕的两种等离子体参数:分子振动温度和电子密度随氩气含量的变化关系。利用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u→B3Πg)的发射谱线,计算了白眼晶胞中的点、环和晕的分子振动温度;实验采集了ArⅠ(2P2→1S5)的发射谱线,通过白眼晶胞中的点、环和晕的谱线展宽随氩气含量的变化,来反映白眼晶胞的三层结构的电子密度的变化。实验发现:在同一氩气含量条件下,白眼晶胞中点、环和晕的分子振动温度从大到小为:晕、环、点,而电子密度从大到小为:点、环、晕;随着氩气含量从70%增大到90%,点的分子振动温度及电子密度均增加;环的分子振动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而其电子密度减小;晕的分子振动温度及电子密度均减小。实验结果说明白眼晶胞中的点、环和晕的等离子体状态不同。本工作结果,对于研究介质阻挡放电中具有多层结构的自组织斑图有重要意义。
- 赵杨董丽芳付宏艳
-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分子振动温度谱线展宽电子密度
- 氩气含量对介质阻挡放电中单丝等离子体温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在空气与氩气组成的混合气体放电中,首次研究了由中心点和外层晕组成的单丝。从照片中观察单丝结构,发现混合气体中氩气所占的比例越重,单丝的直径随之越小,同时中心点和外层晕的亮度有明显的差异,说明中心点和外层晕可能处于不同的等离子体状态。实验对单丝结构进行了光学时空分辨测量,研究了中心点和外层晕两层结构的微观特性。利用发射光谱法,详细地研究了该单丝结构的中心点和外层晕的等离子体参数随氩气含量的变化关系。实验根据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Ⅱ_u→B^3Ⅱ_g)谱线计算了中心点和外层晕的分子振动温度;通过氮分子离子N_2^+(391.4 nm)第一负带系谱线与氮分子N_2(394.1nm)谱线强度比,反映中心点和外层晕的电子平均能量随氩气含量的变化关系;利用氩原子763.2 nm(2P_6→1 S_5)和772.077nm(2P_2→1S)两条谱线的相对强度比法,估算了中心点和外层晕的电子激发温度。结果表明:中心点的光信号对应着第一个电流脉冲,且其光信号较弱;而外层晕的光信号同时对应着第一个和第二个电流脉冲,且其光信号较强。在相同的氩气含量条件下,外层晕比中心点的分子振动温度、电子平均能量以及电子激发温度均要高。随着氩气含量从30%逐渐增大到50%,中心点和外层晕的分子振动温度是逐渐减小的,而电子平均能量和电子激发温度均是逐渐增大的。
- 付宏艳董丽芳赵杨
-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单丝分子振动温度电子激发温度
- 六边形晕斑图等离子体参数的光谱测量
- 2016年
- 在空气与氩气按比例混合组成的气体放电中,研究了由中心点和六边形晕组成的六边形晕斑图。从照片中观察六边形晕斑图结构,发现中心点和六边形晕的亮度有明显的差异,说明中心点和六边形晕可能处的等离子体状态不同。利用发射光谱法,详细研究了该六边形晕斑图结构的中心点和六边形晕的等离子体参数随压强的变化关系。实验根据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_u→B^3Π_g)谱线计算了中心点和六边形晕的分子振动温度;通过氮分子离子(391.4nm)与氮分子(394.1nm)谱线强度比,反映中心点和六边形晕的电子平均能量;利用氩原子696.5nm(2P_2→1S_5)谱线的展宽,研究了电子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六边形晕斑图主要范围是氩气含量从60%~75%、压强从30~46kPa。在相同的压强条件下,六边形晕比中心点的分子振动温度、电子平均能量均要高。随着压强从30kPa逐渐升高到46kPa,中心点和六边形晕的分子振动温度、电子平均能量是逐渐增大的。在相同的压强条件下,六边形晕比中心点的谱线展宽要大,且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增加,表明电子密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升高。六边形晕和中心点的等离子体的状态不同,说明二者放电机制上的差异。进一步采用高速照相机对斑图的电流脉冲进行分脉冲瞬时拍摄,发现中心点是由先放电的体放电形成,而六边形晕是由放电晚于体放电的沿面放电形成。
- 冯建宇董丽芳魏领燕付宏艳刘莹牛雪姣
- 关键词:分子振动温度电子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