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海杰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8篇填埋
  • 8篇填埋场
  • 4篇稳定控制
  • 4篇滑移
  • 3篇堆体
  • 3篇垃圾
  • 3篇垃圾填埋
  • 3篇垃圾填埋场
  • 2篇渗滤
  • 2篇渗滤液
  • 2篇勘察
  • 1篇氮平衡
  • 1篇英文
  • 1篇应用及效果
  • 1篇有机污染
  • 1篇竖井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井
  • 1篇碳平衡
  • 1篇填埋气

机构

  • 9篇浙江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台州学院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杭州市环境集...

作者

  • 9篇何海杰
  • 7篇兰吉武
  • 6篇陈云敏
  • 3篇肖电坤
  • 2篇詹良通
  • 1篇徐文杰
  • 1篇柯瀚
  • 1篇邱清文
  • 1篇高武
  • 1篇徐文杰
  • 1篇郑龙华
  • 1篇李鹤

传媒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Journa...
  • 1篇水利与建筑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西北地区某填埋场堆体滑移过程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在西北某大型填埋场边坡区域布设渗滤液水位、堆体表面位移和深层侧向位移监测点并开展现场监测。在2014年4月~8月间,受垃圾堆载、填埋作业机械动荷载和强降雨的影响,堆体边坡区域发生3次大范围滑移,最大滑移报警面积达30029 m2,最大日均表面位移253 mm,滑移深度达17 m。反分析该填埋场垃圾堆填边坡滑移全过程,掌握了除堆体水位和强降雨因素外,垃圾堆载、动荷载等因素作用下的堆体滑移规律。进一步分析迫降水位、分层压实、土工织物加固等措施的抗滑效果,结果表明,采取降水压实及土工织物加固措施可满足堆体后续堆填的稳定要求。
何海杰兰吉武陈云敏郑龙华史炜
关键词:填埋场稳定控制
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水位分布勘察初探被引量:2
2016年
由于目前填埋场的渗滤液水位勘察技术不能测得含有多层日均覆盖层的填埋场的渗滤液分布,提出一种新的勘察方法,并在现场开展实验,测量多层渗滤液水位.结果表明,钻孔钻至预定深度并结合套筒的有效止水,利用取水装置提取套筒中的渗滤液,绘制水位恢复曲线,该方法可测出各垃圾层的水位;经测试ZK12孔处有4层滞水位,第1层稳定水位埋深4.76 m,第2层稳定水位埋深10.35 m,第3层稳定水位埋深27.62 m,第4层出现承压水;各垃圾层的饱和区厚度不同,主要受该层垃圾渗滤液的导排情况决定.
何海杰兰吉武陈云敏史炜李鹤
关键词: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渗滤液现场勘察
塘渣反压在垃圾填埋场局部滑移治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对国内处于填埋作业状态的某局部滑移堆体边坡开展塘渣反压控制工程实践,监测治理前、后的表面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和渗沥液水位,评估滑移治理效果.分析后续填埋作业塘渣反压高度和厚度要求.结果表明:采用塘渣反压后,表面位移速率最大值从130mm/d降为20mm/d,填埋堆体单次最大滑移面积从8 994m^2降为1 645m^2,深层最大滑移速率从5.3mm/d降为0.9mm/d.分析表明,在实施塘渣反压措施后,堆体现状局部稳定安全系数从1.129提高到1.614.当后续堆体继续堆高时,建议最小反压体高度应高于潜在滑移面的坡脚,最小反压体厚度应保证堆体稳定安全,反压体高度和厚度的最终取值应根据堆体的稳定性和反压工程的经济性进行优化.
彭赵兰吉武詹良通何海杰扶焱明郑学娟
关键词:填埋场稳定控制
城市固废好氧加速稳定及碳氮迁移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选取上海市老港填埋场3~4a垃圾做室内强制通风单元体试验,监测固、液、气三相成分变化,并对有机污染负荷的削减规律以及碳、氮元素的迁移规律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固相纤维素/木质素(C/L)值从初始0.8降至0.4以下,固相中BDM、TOC、TN也有降低,固相指标降解速率呈现前期大后期小的特点,且上层垃圾降解程度更大.液相pH值、EC维持在固定区间,有机污染负荷得到了极大地削减,在整个试验期间,TOC、COD、BOD降解率分别达97%、94%、94%,TN、NH_(4)-N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5%、94%.试验期间,累积CO_(2)释放量6.7kg,累计N_(2)释放量0.75kg.C/L值、降解稳定化归一指标β可作为固相垃圾稳定化程度判定指标,BOD/COD、NH_(4)-N/TN值可作为液相中可降解物质稳定化程度判定指标.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对试验过程中碳、氮元素的迁移进行了分析.固相累积损失C质量2.09kg,液相累积流失C质量0.14kg,CO_(2)累积释放C质量1.83kg.固相累积损失N质量0.62kg,液相累积流失N质量0.08kg,N_(2)累积释放N质量0.75kg.降解基本结束后,固相中仍然残存着大量的不可降解或者难降解的含碳及含氮化合物.
肖电坤陈云敏陈云敏徐文杰徐文杰詹良通柯瀚
关键词:碳平衡氮平衡
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水位分布勘察初探
由于目前填埋场的渗滤液水位勘察技术不能测得含有多层日均覆盖层的填埋场的渗滤液分布,提出一种新的勘察方法,并在现场开展实验,测量多层渗滤液水位.结果表明,钻孔钻至预定深度并结合套筒的有效止水,利用取水装置提取套筒中的渗滤液...
何海杰兰吉武陈云敏史炜李鹤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勘察方法
压缩空气排水井在填埋场滑移控制中的应用及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在西北某失稳填埋场设置34口平均深度为15 m的压缩空气排水井开展滑移控制。对比控制前后的表面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和渗滤液水位,分析压缩空气排水井的滑移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压缩空气排水井治理后,表面位移最大速率从237.3 mm/d降为78.7 mm/d;压缩空气排水井的最大导排速率为255 m^3/d,平均导排速率为132 m^3/d,单口排水井导排速率为3.88 m^3/d。压缩空气排水井造价低、工期短,对填埋场滑移治理效果好,可为各地填埋场滑移控制提供参考。
何海杰何海杰兰吉武陈云敏高武陈云敏
关键词:填埋场稳定控制
填埋场渗滤液水位对填埋气收集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研究我国填埋场中气体运移规律建立了考虑我国城市固废组分特点的填埋场液-气运移耦合模型,应用此模型对西安江村沟填埋场现场抽气试验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抽气竖井影响半径随饱和度升高明显缩小;抽气竖井影响范围随堆体水位下降而显著提高,降低堆体水位可显著提高填埋气收集效率。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对于典型高厨余固废含量填埋场,在设计抽气竖井间距时应考虑高厨余垃圾组分特点及降解规律,并且采取相应措施对填埋场中渗滤液水位进行控制,以提高填埋气收集效率。
刘海龙何海杰兰吉武
关键词:填埋气数值模拟
多层中间覆盖层填埋场边坡滑移监测及稳定性分析(英文)
2018年
介绍某多层中间覆盖层填埋场边坡滑移过程的现场监测结果,包括渗滤液水位、表面水平位移和深层侧向位移.基于监测数据,开展稳定性分析,验证顶层降水、分层降水及近边坡区域降水的稳定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最大滑移面积达到34 760m^2,第10平台的平均表面水平位移量为1.77m;近边坡区域的堆载是其失稳的主要原因;距堆载区越近,滑移程度越大,水位上升更显著;受中间覆盖层的影响,该类型填埋场的主要失稳模式是堆体内部的局部滑动;近边坡区域降水对其稳定控制效果明显.
何海杰兰吉武陈云敏肖电坤左欣茹马鹏程
关键词:填埋场滑移稳定性分析
排水竖井在垃圾填埋场滑移治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垃圾填埋场滑移会造成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填埋场稳定控制和滑移的治理方法较为缺乏。在国内某失稳填埋场开展竖井排水滑移治理试验,监测治理前后的表面位移、深层位移、渗滤液水位和渗滤液导排量,评估滑移治理效果。并进一步利用Geo-Studio软件评估排水竖井不同导排时间、导排流量及布置方式时的稳定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排水竖井使用后,填埋场最大滑移面积从监测总面积的68%降为17%,深层平均滑移速率从2.43 mm/d降为0.95 mm/d;10口排水竖井的最大导排流量279 m^3/d,平均导排流量为164 m^3/d;模拟分析表明,排水竖井工作时间越长,导排流量越大,堆体越快趋于稳定;在相同导排总量的条件下,布置3排竖井滑移治理效果优于布置1排和2排的效果,当布置2排时,排间距为10 m的效果优于排间距为20 m的效果。排水竖井滑移治理和稳定控制应用效果较好,可为填埋场堆体稳定控制提供参考。
何海杰兰吉武陈云敏邱清文史炜
关键词:填埋场稳定控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