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剀

作品数:5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气力输送
  • 2篇文丘里管
  • 2篇流型
  • 2篇密相气力输送
  • 2篇工业级
  • 1篇电容层析
  • 1篇电容层析成像
  • 1篇载气
  • 1篇水平管
  • 1篇文丘里
  • 1篇稳定性
  • 1篇两相流
  • 1篇流动特征
  • 1篇煤粉
  • 1篇供料
  • 1篇管结构
  • 1篇粉煤
  • 1篇高浓度
  • 1篇CO2
  • 1篇ECT

机构

  • 5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郭晓镭
  • 5篇陆海峰
  • 5篇龚欣
  • 5篇刘剀
  • 2篇陶顺龙
  • 1篇谢锴
  • 1篇黄万杰
  • 1篇丛星亮
  • 1篇李鹏
  • 1篇马胜
  • 1篇孙晓林
  • 1篇刘一
  • 1篇付琳

传媒

  • 4篇化工学报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文丘里管结构对高浓度煤粉流动特征及压差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研究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系统高压、高浓度煤粉通过不同节流比(0.44、0.55、0.7)、收缩角(2.5°、5°、9°)、扩张角(2.5°、8°、13°)、喉段长度(23d、43d、80d)的文丘里管的流动特征和压差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结构参数的文丘里管的量纲1化压力分布趋势一致,但程度不一。其中节流比影响最为显著,并最直接地影响煤粉流经文丘里管的压差。节流比越小,总压差越大,扩张段压差显著增大。其他结构参数在各自的结构序列下主要改变文丘里管内压力分布,而对总压差改变不大。2.5°收缩角的收缩段压差最大,高浓度体系下5°和9°收缩角的收缩段压差差别不大。80d喉段长度的喉段压差最大。8°扩张角的扩张段压差最小。引入固相动量通量,获得本系统内煤粉流经文丘里管的压降经验方程,大部分实验点的计算偏差在30%以内,方程计算效果较好。
刘剀陆海峰郭晓镭刘一潘响明龚欣
关键词:文丘里管两相流气力输送
工业级水平管粉煤气力输送的最小压降速度和稳定性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压缩空气作为输送介质,在工业级水平管(内径50mm)上开展了粉煤密相气力输送实验研究。在实验获得最小压降速度基础上,通过电容层析成像系统观察到,随着表观气速降低而存在分层流、沙丘流、移动床流以及栓塞流4种流型。不同流型压力信号的概率密度分布和功率谱密度分析表明,压力信号的波动特征与流型紧密联系;由于流动形态的变化,存在由稳定输送过渡到不稳定输送的临界气速,且该速度小于最小压降速度。
谢锴郭晓镭丛星亮刘剀陶顺龙陆海峰龚欣
关键词:密相气力输送流型稳定性
粉煤密相气力输送流型被引量:23
2010年
基于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对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流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水平管和竖直上升管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典型流动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管输送时的流型随时间复杂多变,典型流型有满管流、沉积层流、悬浮流等;统计分析发现,随表观气速不同,存在明显的主导流型;结合固相速度及管道压力信号分析,展示出其与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证实了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不稳定性特征。对竖直上升管的ECT测试结果表明,输送流型为环核结构。
马胜郭晓镭龚欣黄万杰陆海峰刘剀
关键词:密相气力输送电容层析成像粉煤流型
不同载气供料对工业级竖直上升管粉煤气力输送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采用Air和CO_2作为供料和输送载气,以工业级竖直上升管(内径50 mm)粉煤输送系统为实验平台,开展了粉煤密相气力输送实验研究。实验中选用Air→Air、Air→CO_2、CO_2→Air和CO_2→CO_2作为典型工况,进行了输送特性参数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料载气与输送载气组合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发料罐中粉煤流化状态的改变,进而导致粉煤输送流型和稳定性方面的差异。借助电容层析成像系统(ECT)获得了竖直管的ECT信号和流型图像,并采用标准差和功率谱函数对ECT信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ir→Air工况为稳定的环状流;Air→CO_2输送过程稳定性最差,输送由无定态流型转为栓塞流;CO_2→Air和CO_2→CO_2输送过程均为气栓流,但CO_2→CO_2工况形成的气栓较长,其ECT信号的功率谱峰值较大。
潘响明郭晓镭陆海峰刘剀付琳李鹏龚欣
关键词:CO2气力输送ECT
高浓度煤粉流经文丘里管的管内黏附结垢现象被引量:2
2015年
高浓度煤粉流经文丘里管时,会在收缩段和喉段内壁聚集黏附并形成坚硬垢层,造成相同输送压差下,输送量降低,文丘里管总压差增大。采集煤垢进行工业分析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煤粉,煤垢中的矿物质含量较高,主要矿物质元素在煤垢中富集程度较大,而且含有较多的以高岭石为主的黏土矿物。煤垢内表面相对平整,外表面矿物质元素含量最少,C元素含量最多。相对于普通直管部分,煤粉流经收缩段与喉段进口时强制贴近壁面运动,易形成牢固、坚硬的垢层。
刘剀陆海峰郭晓镭孙晓林陶顺龙龚欣
关键词:文丘里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